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9章 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练习(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9章 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练习(带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8 13:3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一、单选题
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B.?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D.?治理污染点,深埋污染物
2.???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合理的是(  )
①化学带领人们认识物质的本质、生命起源、宇宙的奥秘,推动了生命科学和材料学的发展;
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④化学不但要研究分子、原子的性质,还要深入研究原子内部原子核的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以下做法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A.?焚烧生活垃圾?????????????????????????B.?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
C.?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将废电池丢入垃圾桶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B.?中国水资源丰富,人均世界第六?????
C.?pH小于7的雨水就是酸雨??????????????????????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5.???2016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节约资源,倡导绿色生活”,下列说法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B.?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利用,减少污染
6.???减少含硫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适宜在煤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沙子??????????????????B.?烧碱?????????????????C.?碳酸钠?????????????????D.?石灰石
7.???你认为下列与消费有关的行为中,不符合绿色消费的是(  )
A.?在旅游时,自备凉开水,少购买包装饮料????????????????????????????????????????
B.?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
C.?把还能书写的纸张收集起来,以便继续使用????????????????????????????????????????
D.?多使用一次性制品,如一次性饭盒、纸杯等
8.???空气、水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空气中的CO2气体会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C.?水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D.?为了减少水体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
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改良酸性土壤可用烧碱
B.?回收废旧金属不仅节约金属资源,还可减少环境污染
C.?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
D.?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二、填空题
11.???SO2等气体排入空气中所形成的酸雨会对森林等造成危害,一般将pH小于______的雨水称为酸雨。通常可以用______来测定溶液的pH。可用NaOH溶液来吸收S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2.???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北京
92
TSP

济南
76
TSP

天津
82
TSP

武汉
83
NOx

哈尔滨
96
TSP

重庆
98
SOx

上海
74
NOx

贵阳
69
TSP

注:TSP--空气中飘尘;NOx--氮的氧化物;SOx--硫的氧化物
(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_____.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填序号).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③不必采取措施,无所谓 ④开发新能源
(2)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______.
①开发氢能源 ②使用电动车 ③对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 ④戴呼吸面具.
13.???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它们是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的产品,其中用作汽车燃料的产品之一是______。
(3)煤燃烧排放的______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新能源的应用可有效缓解该问题,目前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是______。
14.???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
(1)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能源,“可燃冰”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PM2.5是我国测定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下列措施中能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______(填字母)。
A.化工厂加高烟囱 B.禁止焚烧秸秆 C.植树造林
(3)酸雨也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pH______5.6(填“>”、“<”或“=”),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含硫煤燃烧所产生的______气体(填化学式)。
1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之一为“向污染宣战”。从近来经常发生的雾霾天气看治理污染刻不容缓。则回答:
(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SO2和______(写化学式)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气 B.可燃冰 C.酒精 D.汽油
(3)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6.???酸雨也是环境问题之一。
①酸雨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
②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含硫煤燃烧所产生的______气体(填化学式)、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你推测汽车尾气中氮元素的来源是______。
③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除会造成酸雨、PM2.5超标外,还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有______(任写一种,下同)。因此人们开发了新能源,如______。
三、简答题
17.???保持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1)近几年,严重的雾霾天气使我国许多城市遭受了严重污染.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填字母).
A.O2 B.CO2 C.PM2.5
(2)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向煤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可以大大减少煤燃产生SO2的量.
(3)对汽车加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以使其中的NO、CO相互作用,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两种气体,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4)“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请你从氧循环的角度说明生活中纸张双面使用的意义:______.
18.???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______,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②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煤燃烧产生的______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2)“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图所示。
①在反应沉淀池之前加入絮凝剂明矾的目的是______,在吸附池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______。投药消毒过程是______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②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过滤池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B.活性炭吸附池可以将硬水软化
C.清水池中的水是纯净物
D.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③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为了节约,直接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C.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3)“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稀有气体
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答案】
1.??B???????2.??A???????3.??C???????4.??A???????5.??C???????
6.??D???????7.??D???????8.??B???????9.??B???????10.??A???????
11.??5.6? pH试纸? 2NaOH+SO2═Na2SO3+H2O???????
12.??重庆? ①②④? ①②③???????
13.??天然气? 不可? 汽油(或柴油)? SO2? 太阳能(或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14.??不可再生? BC? <? SO2???????
15.??NO2? A? C2H5OH+3O22CO2+3H2O???????
16.??红? SO2? 空气中的氮气? 温室效应? 太阳能???????
17.??C? 生石灰? 2NO+2CON2+2CO2? 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18.??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加速沉降? 吸附色素和异味? 化学? AD? CD? AD???????
【解析】
1.??
解: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该做法虽然能清除垃圾,但垃圾被焚烧后,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这种方法不科学,故A错误;
B、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对环境也没有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B正确;
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中,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废物,如果直接排放,对天然水体的污染很重,故C错;
D、深埋污染物,并不会彻底阻止污染产生,会污染土壤,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绿色化学,要求学生具备绿色化学意识,积极参与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化学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2.??
解:①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化学带领人们认识物质的本质、生命的起源、宇宙的奥秘。推动这生命科学和材料学的发展,故①说法合理;
②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生成过程中尽量不产生污染,所以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故②说法合理;
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故③说法合理
④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而不是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故④说法不合理。
故选:A。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可以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同时它的一些负面影响,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我们人类应珍惜自己的生存环境.
3.??
解:A、将生活垃圾焚烧,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和粉尘,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A错误;
B、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中,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废物,如果直接排放,对天然水体的污染很重,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B错误;
C、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这两种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对环境也没有污染,同时可以节约化石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C正确;
D、废电池含有重金属铅等污染物,直接丢弃会造成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将生活垃圾焚烧,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
B、根据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中会污染水资源进行解答;
C、根据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这两种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对环境也没有污染,同时可以节约化石燃料进行解答;
D、根据废电池含有重金属铅等污染物进行解答。
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4.??
解: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在世界排名第110位,故选项说法错误。
C、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常见的溶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中国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正常雨水的pH为5.6,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中国水资源状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
解:A、废电池大量丢弃于环境中,其中的酸、碱电解质溶液会影响土壤和水系的pH,使土壤和水系酸性化或碱性化,而汞、镉等重金属被生物吸收后,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在人体内聚集,使人体致畸或致变,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故正确;
B、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运用率,可以节约资源,故正确;
C、多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纸杯,会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故错误;
D、垃圾是被废弃的资源,分类回收,利用垃圾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可以减少污染,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废旧电池的危害考虑;
B、根据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运用率解答;
C、根据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既浪费能源又造成空气的污染进行分析;
D、根据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解答。
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和绿色环保的含义进行分析,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行为都是符合“绿色世纪”的主题。环境保护与我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中考常考题型之一,平时要多加积累。
6.??
解:煤燃烧过程中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环境,石灰石或生石灰能够和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从而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减少含硫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适宜在煤中加入的物质是石灰石或生石灰。
故选:D。
根据煤中含有硫,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氧化钙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石灰石和生石灰能够和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解:A、在郊游时,自备凉开水,少购买包装饮料,会减少包装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符合绿色消费要求,故不符合题意;
B、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会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等,故不符合题意;
C、把还能书写的纸张收集起来,以便继续使用,是一种节约行为,故符合绿色消费要求,故不符合题意。
D、多使用一次性制品,如一次性饭盒、纸杯会浪费制这些饭盒、纸杯的原料,即需要多砍伐树木,并且这些饭盒、纸杯形成垃圾会污染环境,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
本题主要考查是否能对日常生活中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进行认识,并且引起重视.
8.??
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的CO2气体会与雨水结合不会形成酸雨,酸雨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与雨水结合形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水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减少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减少水体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空气的组成成分、水资源状况、减少水体污染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解: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正确,这样可以一水多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错误,因为过滤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错误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正确,因为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节约用水的方法;
B、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C、废水的处理;
D、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转化,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10.??
解:A.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说法错误;
B.回收废旧金属不仅节约金属资源,还可减少环境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C.煤炭中含有硫元素,含硫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所以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选项说法正确;
D.乙醇具有可燃性,且可通过粮食发酵的方法获取乙醇,乙醇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烧碱具有腐蚀性来分析;
B.根据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防治酸雨的措施来分析;
D.根据乙醇的性质及其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治理污染初见成效,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减缓环境污染。
11.??
解: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使用pH试纸测定与水pH;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答案为:5.6;pH试纸;2NaOH+SO2═Na2SO3+H2O。
依据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要想证明是否是酸雨则要使用pH试纸测定其pH,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据此分析即可.
此题是一道与酸雨相关的考查题,涉及到酸雨的形成及实验验证,借助题干信息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2.??
解:(1)酸雨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过多,随着雨水降落而形成的,因此容易形成酸雨的城市是重庆,预防酸雨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是采用煤脱硫技术,或开发清洁的能源代替;
(2)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有开发氢能源,使用电动车,对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带呼吸面具只能是防治有害气体进入人体,而不能控制空气污染.
故答案是:(1)重庆,①②④;
(2)①②③.
本题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和防治的认识,尤其要懂得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办法,树立好的环保意识.
本题较简单,但解答本题要学会分析数据,树立环保意识,本题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13.??
解:(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汽油和柴油用作汽车燃料;
(3)煤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硫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故答案为:(1)天然气;不可;
(2)汽油(或柴油);
(3)SO2;太阳能(或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以及能源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石油的分馏产物来分析;
(3)根据化石燃料的危害以及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4.??
解:(1)可燃冰是生物遗体在海底经过亿万年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2)植树造林、禁止焚烧秸秆等措施能够降低空气中PM2.5;化工厂加高烟囱对于减少PM2.5的排放没有影响;故填:BC;
(3)酸雨的pH<5.6,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含硫煤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故填:<;SO2。
(1)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3)根据酸雨的概念以及成因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能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能源的使用带来了环境问题,要合理利用能源,防止环境污染。
15.??
解:(1)煤燃烧时排放出SO2和NO2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氢气燃烧生成物是水,无污染,燃烧热值高;资源丰富,来源广,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A。
?(3)乙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
故答案为:(1)NO2;(2)A;(3)C2H5OH+3O22CO2+3H2O。
(1)根据酸雨形成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产物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分析;
明确酸雨的形成、燃料及化学方程式书写是解答本题关键。
16.??
解:①酸雨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红;
②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会引起酸雨;汽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你推测汽车尾气中氮元素的来源是空气中的氮气;故填:SO2;空气中的氮气;
③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除了会导致酸雨、PM2.5超标以外,还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热污染、臭氧空洞、光化学烟雾等;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故填:温室效应;太阳能。
①根据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②根据燃料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③根据空气的污染问题以及新能源的种类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雨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17.??
解:(1)霾也称灰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
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
故选:C.
(2)煤中加生石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二氧化硫转化为亚硫酸钙,然后氧化为硫酸钙.
故答案为:生石灰.
(3)CO、NO相互作用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两种气体应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2NO+2CON2+2CO2.
故答案为:2NO+2CON2+2CO2;
(4)生活中使用纸张双面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1)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2)煤中加生石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CO、NO相互作用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两种气体应为氮气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得化学方程式.
(4)根据生活中使用纸张双面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进行解答.
此题是一道与环保相关的考查题,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必会成为中考热点之一.
18.??
解:(1)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故填:二氧化碳;
②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故填:二氧化硫;
(2)①在反应沉淀池之前加入絮凝剂明矾是为了加速沉降,在吸附池加入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投药消毒过程是化学变化,故填:加速沉降;吸附色素和异味;化学;
②A.过滤池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说法正确;
B.活性炭吸附池不可以将硬水软化,说法错误
C.清水池中的水含义多种物质,不是纯净物,说法错误;
D.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是否正确;故填:AD;
③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B.直接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会造成农产品污染,不是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C.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填:CD;
(3)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故填:AD。
根据化学与环境的知识、水的净化过程这各物质的作用、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环境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