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的类型和发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生物8年级
教材版本:
济南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济南版8年级生物上册,《芽的类型和发育》、本节课通过合理的生物解剖方法认知了枝芽的内部结构及发育的结果,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园艺工人修建枝条的原理(顶端优势原理)提升了自生的科素养,进一步学习木本植物茎的主要结构,知道了为什么“人怕伤心,树怕剥皮”原理,为什么木本植物能长的很粗,而草本植物茎不能长的很粗的道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对学习后面的生物知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与技能:说出芽的种类,描述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过程;理解顶芽与侧芽发育的关系;列举顶端优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描述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枝芽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枝芽的结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课前准备用于实验的枝芽,以教材中的操作步骤用合理的解剖方法让学生课堂上亲力亲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体现新课改下的学生主体的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习惯由教师点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节课注重STS理念中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探究活动,教师主导的理念设计,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的综合使用来实现与学生的双边互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重点:描述芽的发育过程及茎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难点: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结果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展示课前采集带芽的枝条,让学生直观观察枝条上不同位置的芽,并能准确的给这类芽命名,通过各类芽外观的特点观察判断芽的名称。实时结合课件上准备的图片加强学生的进一步认知。
让学生课前提前采集各类芽,各小组先自行观察,能根据芽的外形结合教材总结出各类芽的特点。抽学生表述讨论的结果,各小组互相补充,完善。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法和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方法自主解决问
3、根据枝芽特点挑选出用于解剖的材料,以课件出示解剖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先合理的解剖方式演示枝芽的解剖过程
课前详读教材解剖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对本组准备的枝芽进行解剖,并认真观察,小组内其他同学做好记录,结合课本组内绘制解剖图,并标注各结构名称
让学生根据实际观察到的结果对照课本上的枝芽结构图,是否观察到了图中出现的所有结构,养成尊中实验的实际结果,不作虚假描述并认同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学习生物知识。
4、根据课件预设的枝芽结构图结合课前准备的带芽和叶片的树条让学生结合教材的文字内容猜想各结构发育的结果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发育结果文字内容并根据观察到的枝条全貌作陈述性的描述,其他小组做出相应补充。
让学生运用观察法在小组探究活动中能大胆的汇报自主学习的结果
5、预设问题“为什么说枝芽就是尚未伸展的枝条”
让学生以小组作探究性描述,要求学生融入枝芽各结构名称,以生长点为中心展开尝试性描述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勇于探究,勇于分享探究成果。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是否积极参与
是否独立思考
是否主动探究
是否自由表达
是否善于合作
是否富于想象
是否敢于否定
是否兴趣浓厚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芽的类型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这节课的亮点在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很好执行课件中设计的解剖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能通过解剖枝芽观察解剖结果,发现解剖结果与教材中枝芽解剖图之间存在差异,并能正确说出看不到的枝芽结构,解剖过程中同学们热情高涨,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人感动。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安排同学们解剖后用印红拓印枝芽的解剖图,与课本上的图片对照,直观观察的同时学会绘制枝芽结构图,并能勇于展现绘图。充分体现了学生勇于参加探究;最满意之处在于学生各抒己见的回答课件上预设的问题,能运用数学计算法、推理法、猜想法、分析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虽与理想答案有出入,但实事求是的求真态度不失是勇于探究的动力。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已达到了预期的水平,我还是比较满意,学生不能很好表述为什么说枝芽是尚未伸展的枝条?由于课间时间局限,对枝芽各结构发育的结果记忆不够深刻,不能联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小时候”与”长大了“的关系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我会针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重新安排教学策略,增加学生解剖枝芽过程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融入探究中,去发现解剖结果。
5.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以上途径我获知学生学习效果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总体还是不错。师生双边关系的和谐互动,在就是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诸多因素决定反应。
6.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很好渗透新课改理念,课堂实施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角色互换,不足之处学生抽问局限能力强者,不能全面抽问,给予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足,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动探究的热情,建议课后改进。能启发我今后更好的对教材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精心制作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