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0 20:3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本节聚焦:
什么是内环境?
内环境具有哪些理化特性?
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问题探讨
血细胞:在体内血浆中
草履虫:在体外水环境中
同:都是水环境
异:能否直接接触外界
(能否与外界直接交换物质)
血液
血细胞
血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什么叫体液?各包括哪些液体?
2、人的尿液、泪液、消化液等属于体液吗?
3、血液全是体液吗?
4、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什么?
5、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6、内环境是指什么?
7、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如何?
血细胞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
内环境
7、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如何?
血浆
内环境
淋巴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
淋巴
循环
毛细淋巴管壁
7、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如何?
血浆
内环境
淋巴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
淋巴
循环
毛细淋巴管壁
锁骨下静脉
应用练习巩固:
⑴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⑵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⑶人体注射胰岛素可看作进入内环境吗?
⑷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
⑸内环境图解分析:细胞种类及物质来源去向
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可以
均为细胞外液,但部位、细胞种类、化学成分不同
试分析右图:
说明各种细胞、
各种细胞外液
箭头指向
⒈单细胞生物(
)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称为细胞的(
)。
⒉生物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
),占2/3的液体称为(
),内环境主要包括(
),此外还有脑脊液等。
⒊尿液、泪液、消化液、汗液不是内环
境,因为(
);
血液不是
内环境,因为(
)。
4.内环境物质联系
知识回顾:
直接
内环境
体液
细胞内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
与外面空间有直接联系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
内环境
淋巴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
淋巴
循环
毛细淋巴管壁
组织细胞
5.请说出下列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
红细胞、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心肌细胞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⑴血浆有哪些主要成分组成?
⑵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何异同?
⑶细胞外液与海水相似,可反映什么?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⑷血液、血浆、血清各指的是哪些成分?
⑸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或过低、脂质
或尿素含量过多、钙过低分别得什么病?
血液
血细胞
血浆
纤维蛋白原
血清
三、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
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取决于什么?
3、血浆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细胞外液呢?
4、正常人血浆的pH是多少?
人靠什么来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
指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主要由无机盐(Na+和Cl-)有关
7.35-7.45
HCO3-、HPO42-等无机盐起缓冲作用
37℃
三、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⑴旁栏思考题: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人输液时必须合用生理盐水?
⑵1mol/L的氯化钠和1mol/L的葡萄糖溶液,渗透压大小比较如何?
0.9%
应用练习巩固:
0.9%的NaCl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1mol的氯化钠渗透压大于1mol的葡萄糖溶液
实验
P9-10
实验、记录、数据处理
前后两张桌子的4位同学为一个实验小组,前桌做加酸的实验,后桌做加碱的实验。同桌的两位再分工,每位做两种实验材料。完成后,整理桌面,各小组把数据汇总,并分组讨论教材上提出的3个问题。
提前完全的:各自绘制pH变化曲线图。
?
加入0.1mol/L?HCl
加入0.1mol/L?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
?
?
?
?
?
?
?
?
?
?
?
?
?
缓冲液
?
?
?
?
?
?
?
?
?
?
?
?
?
?
生物材料1
?
?
?
?
?
?
?
?
?
?
?
?
?
?
生物材料2
?
?
?
?
?
?
?
?
?
?
?
?
?
?
学生结果投影
学生样例分析
实验
细胞内的两个缓冲对:HPO42-/H2PO4-和HCO3-/H2CO3
要求: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
 
加入0.1mol/L
HCl
加入0.1mol/L
NaOH
不同滴数后的pH
不同滴数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6.5
5.4
4.6
4.1
3.5
3
2.5
6.6
6.9
7.5
8.5
9
10
11
肝匀浆
6
6
5.5
5.5
4.8
4.6
4.6
6
6
6.5
6.5
7
7.5
7.5
马铃薯匀浆
6
5.5
5.5
5.1
4.8
4.6
4.4
6
6
6.5
7
7
7
7.5
鸡蛋清
7
7
6.5
6
6
6
6
7
7.5
8
8.5
8.5
9
10
黄瓜匀浆
6
5.5
5.1
4.6
4.4
4.1
3.8
6
6
6.5
6.5
7.5
7.5
8.5
缓冲液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HPO42-
+
H+
=
H2PO4-
+
OH-
=
HCO3-
+
H+
=
H2CO3
+
OH-
=
H2PO4-
HPO42-
+
H2O
H2CO3
HCO3-
+
H2O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维持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是经过哪些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消化系统
Na+和Cl-直接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葡萄糖、氨基酸来自食物的糖类和蛋白质,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
2、参与维持pH的HCO3-是怎样形成的?这与体内哪些系统的活动有关?
CO2+H2O
H2CO3
H++HCO3-
3、细胞外液的温度能够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推测哪些器官和系统参与了体温的维持?
人体体温调节机制使产热=散热,以保持细胞外液体温稳定。
体温的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
内脏器官:56%
肌肉:18%
脑:16%
其他:10%
散热
皮肤
呼吸
尿与粪
(肝产热最多)
(运动时:90%)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二氧化碳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
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其次是皮肤分泌汗液,呼吸系统的呼气等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消化系统
内环境







血浆
淋巴
食物
CO2
O2
尿素、尿酸
呼吸系统
皮肤、泌尿系统等
O2
养料
CO2
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种物质交换模型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O2
D.氨基酸
2.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皮下注射青霉素
D.尿素进入膀胱中
A
C
课后练习:P6:一.基础题:1-4
二、拓展题
P13:⒈⑴⑵⑶
⒉⑴⑵⑶

课后作业答案:
P6: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
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
淋巴和组织液
P13:⒈⑴×⑵√⑶×
⒉⑴D
⑵D
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