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第三章数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下第三章数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21 06:38: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第三章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
(
2分
)
在体育课上,九年级2名学生各练习10次立定跳远,要判断哪一名学生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需要比较这2名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

A.?方差?????????????????????????????????B.?平均数?????????????????????????????????C.?频率分布?????????????????????????????????D.?众数
2.
(
2分
)
有一组数据:1,
3,
3,
6,
7,
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3??????????????????????????????????????????B.?3.5??????????????????????????????????????????C.?4??????????????????????????????????????????D.?4.5
3.
(
2分
)
在抗击“新冠肺炎”时期,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戴老师从3月1号到7号在网上答题个数记录如下
日期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答题个数
68
55
50
56
54
48
68
在戴老师每天的答题个数所组成的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依次是(??

A.?68,55???????????????????????????????B.?55,68???????????????????????????????C.?68,57???????????????????????????????D.?55,57
4.
(
2分
)
数据2,6,5,0,1,6,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0和6????????????????????????????????????B.?0和8????????????????????????????????????C.?5和8????????????????????????????????????D.?5和6
5.
(
2分
)
如表是某皮鞋专卖店一周的同一款男士皮鞋四种尺码的销售分布情况:
?尺码/码
?38
39
40
41
?频数
?5
?15
?a
?10﹣a
对于不同的a,下列关于皮鞋尺码的四个统计量①众数,②中位数,③平均数,④方差中,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2分
)
某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某选手的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成绩依次为85、90、95,则该选手的综合成绩为(??

A.?92?????????????????????????????????????????B.?88?????????????????????????????????????????C.?90?????????????????????????????????????????D.?95
7.
(
2分
)
某班要从9名百米跑成绩各不相同的同学中选4名参加4×100米接力赛,而这9名同学只知道自己的成绩,要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入选,老师只需公布他们成绩的(?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
8.
(
2分
)
某气象台报告一周中白天的气温(单位:℃)为:3,4,0,3,1,-1,-3,这一周内白天温度的标准差(精确到0.1)是(???
)
A.?2.1???????????????????????????????????????B.?2.2???????????????????????????????????????C.?2.3???????????????????????????????????????D.?2.4
9.
(
2分
)
为了解当地气温变化情况,某研究小组记录了寒假期间连续6天的最高气温,结果如下(单位:℃):﹣6,﹣3,x,2,﹣1,3.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方差是8??????????????????????????B.?极差是9??????????????????????????C.?众数是﹣1??????????????????????????D.?平均数是﹣1
10.
(
2分
)
一组数据3、5、8、3、4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
A.?3,8????????????????????????????????????B.?3,3????????????????????????????????????C.?3,4????????????????????????????????????D.?4,3
二、填空题(共12题;共14分)
11.
(
1分
)
初2018级某班文娱委员,对该班“肆月”学习小组同学购买不同单价的毕业照(单位:元)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则所购毕业照平均每张的单价是________元.
12.
(
1分
)
某校欲招聘一名教师,计划将面试成绩与笔试成绩按6:4计算总分并择优录取.下面是两名候选人的测试成绩,则该校应录取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13.
(
1分
)
一组数据:3,8,6,7,6,5的中位数是________.
14.
(
1分
)
武汉市某气象观测点记录了5天的平均气温(单位:℃),分别是25、20、18、23、2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
15.
(
2分
)
有A、B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45名学生参加一次测验.每名参加者可获0,1,2,3,4,5,6,7,8,9这几种不同的分值中的一种.测试结果A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B班的成绩如右图所示.
A班
分数
0
1
2
3
4
5
6
7
8
9
人数
1
3
5
7
6
8
6
4
3
2
(1)由观察所得,________班的方差大;
(2)若两班合计共有60人及格,问参加者最少获________分才可以及格.
16.
(
2分
)
某中学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学习与探究中遇到一些新的数学符号,他们将其中某些材料摘录如下:
对于三个实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1,2,9}=
=4,min{1,2,﹣3}=﹣3,min{3,1,1}=1.
请结合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1)M{(﹣2)2

22

﹣22}=________;
(2)若min{3﹣2x,1+3x,﹣5}=﹣5,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17.
(
1分
)
某地某日最高气温为12℃,最低气温为-7℃,该日气温的极差是________℃.
18.
(
1分
)
已知:一组自然数1,2,3…k,去掉其中一个数后剩下的数的平均数为16,则去掉的数是________?.
19.
(
1分
)
一组数据为1,3,5,12,a,其中整数a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则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
20.
(
1分
)
已知数据



的方差是
,则



的方差为________.
21.
(
1分
)
某学校九(1)班40名同学的期中测试成绩分别为


,……,
.已知
+
+
+……+
=
4800,y=
+
+
+……+
,当y取最小值时,
的值为________.
22.
(
1分
)
已知一组数据4,x,5,y,7,9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
三、计算题(共1题;共15分)
23.
(
15分
)
入为响应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某校举办了“绿水青山,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竞每一项的满分10分,学生得分均为整数).在这次竞赛中张山与李仕两位同学表现优秀,他们的四项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根据上图结果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充完成下表
姓名
平均成绩(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方差(分2)
张山
9
?
9
?
李仕
?
9.5
?
1.5
(2)根据(1)题数据,分别从中位数、方差两个角度比较说明两位同学的各自优势?
(3)若实践操作、环保论文、现场抢答、笔试得分技4:1:2:3的比例折合成综合得分,请通过计算说明哪位同学的综合得分更高。
四、解答题(共4题;共31分)
24.
(
6分
)
某学校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举行了“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捐资助学活动,其中6个班同学的捐款平均数如下表: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五班
六班
?捐款平均数(元)
?6
?4.6
4.1
3.8
4.8
?5.2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元?
25.
(
15分
)
为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某市对某路口的行人交通违章情况进行了
天的调查,将所得数据绘制成如下统计图(图2不完整):
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第
天,这一路口的行人交通违章次数是多少次?这
天中,行人交通违章
次的有多少天?
(2)请把图2中的频数直方图补充完整;
(3)通过宣传教育后,行人的交通违章次数明显减少.经对这一路口的再次调查发现,平均每天的行人交通违章次数比第一次调查时减少了
次,求通过宣传教育后,这一路口平均每天还出现多少次行人的交通违章?
26.
(
5分
)
某次数学测验中,10位同学某题的得分情况如下2,3,4,6,7,7,7,8,9,10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7.
(
5分
)
某市实行中考改革,需要根据该市中学生体能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中考体育标准.为此,抽取了50名初中毕业的女学生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测试.测试的情况绘制成表格如下:
次数
6
12
15
18
20
25
27
30
32
35
36
人数
1
1
7
18
10
5
2
2
1
1
2
(1)求这次抽样测试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根据这一样本数据的特点,你认为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标准应定为多少次较为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2)中你认为合格的标准,试估计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率是多少?
五、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28.
(
15分
)
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黄冈市政府决定对市直机关500户家庭的用水情况作一次调查,市政府调查小组随机抽查了其中100户家庭一年的月平均用水量(单位:吨).并将调查结果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
(1)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求这10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黄冈市直机关500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12吨的约有多少户?
29.
(
10分
)
华润苏果超市有A、B、C三种果冻出售,A种果冻20千克,售价为m元每千克,B种果冻60千克,售价比A种贵2元每千克,C种果冻40千克,售价比A种便宜1元每千克.
(1)若将这三种果冻全部混合在一起销售,在保证总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混合果冻的售价应定为多少?
(2)售货员小张在写混合后的销售单价牌时,误写成原来三个单价的平均数

如果混合果冻按小张写的单价全部售完,超市的这批果冻的利润有何变化?变化多少元?
30.
(
15分
)
某县教育局为了对该区八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对该区八年级的学生进行摸底,为了解摸底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将有关问题补充完整.
收集数据:随机抽取
学校与
学校的各2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单位:分)进行分析:
学校
91
89
77
86
71
31
97
93
72
91
81
92
85
85
95
88
88
90
44
91
学校
84
93
66
69
76
87
77
82
85
88
90
88
67
88
91
96
68
97
59
88
(1)整理、描述数据:按如下数据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数据
分段学校
30≤x≤39
40≤x≤49
50≤x≤59
60≤x≤69
70≤x≤79
80≤x≤89
90≤x≤100
学校
1
1
0
0
3
7
8
学校
(2)分析数据: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如下表:
统计量学校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学校
81.85
88
91
268.43
学校
81.95
86
m
115.25
(3)得出结论:
:若
学校有800名八年级学生,估计这次考试成绩80分以上(包含80分)人数为多少人?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推断出哪所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并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考点】方差
【解析】【解答】解:由于方差能反映数据的稳定性,需要比较这2名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方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是反映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稳定程度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反之也成立.故要判断哪一名学生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需要比较这2名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方差
2.【答案】
D
【考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排序为:1,3,3,6,7,8
处于最中间的两个数是3和6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故答案为:D
【分析】求中位数的方法是:把数据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求解即可。
3.【答案】
A
【考点】中位数,众数
【解析】【解答】这组数据:68,55,50,56,54,48,68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为68,故众数是68;
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48,50,54,55,56,68,68中间的数据为55,故中位数是55.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求解方法进行计算后,再进行判定即可.
4.【答案】
D
【考点】中位数,众数
【解析】【解答】解:从小到大排列为0,1,2,5,6,6,8
最中间的数是5,
∴中位数是5;
∵6出现了2次,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
故答案为:D.
【分析】求中位数的方法是:把数据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可得出答案。
5.【答案】
A
【考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常用统计量的选择
【解析】【解答】解:由表可知,尺码为40、41的频数和为a+10﹣a=10,
则总人数为:5+15+10=30,
故该组数据的众数为39码,中位数为:
=39码,
即对于不同的x,关于皮鞋尺码的四个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众数和中位数,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频数分布表,可知后两组的频数之和为10,就可以求出总人数,结合前两组的频数可知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及第15个、16个数的平均数,可得到答案。
6.【答案】
B
【考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该选手的综合成绩为85×50%+90×40%+95×10%=88分.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式计算可得.
7.【答案】
B
【考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总共有9名同学,只要确定每个人与成绩的第五名的成绩的多少即可判断,然后根据中位数定义即可判断.知道自己是否入选,老师只需公布第五名的成绩,即中位数.
故答案为:B
【分析】已知总共有9名同学,只要确定每个人与成绩的第五名的成绩的多少即可判断。
?
8.【答案】
C
【考点】方差
【解析】解答:
.
所以
.
故选C
分析:考查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代入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即可.
9.【答案】
A
【考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极差、标准差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x=﹣1,
平均数=(﹣6﹣3﹣1﹣1+2+3)÷6=﹣1,
∵数据﹣1出现两次最多,
∴众数为﹣1,
极差=3﹣(﹣6)=9,
方差=[(﹣6+1)2+(﹣3+1)2+(﹣1+1)2+(2+1)2+(﹣1+1)2+(3+1)2]=9.
故选A.
【分析】分别计算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极差及方差后找到正确的答案即可.
10.【答案】
C
【考点】中位数,众数
【解析】【解答】
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3、3、4、5、8,
3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3.
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4,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
选C.
【分析】
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答】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二、填空题
11.【答案】
18
【考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所购毕业照平均每张的单价是
=18(元),
故答案为:18.
【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可得.
12.【答案】乙
【考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甲的成绩:86×60%+90×40%=51.6+36=87.6;乙的成绩:92×60%+83×40%=55.2+33.2=88.4,根据成绩应录取乙.【分析】根据成绩的计算办法;
将面试成绩与笔试成绩按6:4计算总分并择优录取
,只需要将甲乙同学的面试成绩乘以60%再加上笔试成绩乘以40%,,算出各自的总分,再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13.【答案】
6
【考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把给出的此组数据中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3、5、6、6、7、8,
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6+6)÷2=12÷2=6;
故答案为:6.
【分析】把给出的此组数据中的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此组数据的中位数;
14.【答案】
23
【考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排序为18,20,23,25,27
最中间的是23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3
故答案为:23
【分析】求中位数的方法是:把数据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即可求解。
15.【答案】
(1)B
(2)4
【考点】折线统计图,方差
【解析】【解答】(1)观察图象可知,B班成绩分布集中,
故可得A班的方差较大;
(2)据统计表可知:两个班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到60名时,为4分;
若两班合计共有60人及格,参加者最少获4分才可以及格.
故答案为B;4.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大,波动越大,即可得出答案。
(2)将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列,计算出第60人的成绩即可得出答案。
16.【答案】
(1)
(2)﹣2≤x≤4
【考点】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1)M{(﹣2)2

22

﹣22}=



2
)∵min{3﹣2x,1+3x,﹣5}=﹣5,


解得﹣2≤x≤4.
故x的取值范围为﹣2≤x≤4.
故答案为:
;﹣2≤x≤4.
【分析】(1)由已知对于三个实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
(2)由题意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再解不等式组,就可求出x的取值范围。
17.【答案】19
【考点】极差、标准差
【解析】【解答】极差=12-(-7)=12+7=19.
故答案为:19.
【分析】根据极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16
【考点】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设去掉的数为x,
∵一组自然数1,2,3…k,去掉其中一个数后剩下的数的平均数为16,
∴1+2+3+…+k=16(k﹣1)+x=

∴x=﹣16(k﹣1)=(k2﹣31k+32)≤k,
即:k2﹣33k+32≤0,
解得:1≤k≤32,
∴k=31,x=16,
∴去掉的数是16,
故答案为:16.
【分析】设去掉的数为x,根据一组自然数1,2,3…k,去掉其中一个数后剩下的数的平均数为16,得到1+2+3+…+k=16(k﹣1)+x=

从而得到x=﹣16(k﹣1)=(k2﹣31k+32)≤k,然后确定1≤k≤32,从而得到k=31,x=16.
19.【答案】
4.8或5或5.2
【考点】平均数及其计算,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若a为数据的中位数,则数字排列在数据中第三个位置上。
当a=3时,平均数为
当a=4时,平均数为=5
当a=5时,平均数为=5.2
故答案为:4.8或5或5.2。
【分析】
找数据中的中位数,需要将数据由小到大进行排列,位于中间的数即为中位数,根据a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即可。
20.【答案】1.6
【考点】方差
【解析】【解答】0.1×42=1.6.
【分析】利用性质:一组数据乘以n,,其方差为原来的n2倍.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差不变.
21.【答案】
120
【考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y=40a
2-2(a
1+a
2+a
3+…+a
40)a+a
1
2+a
2
2+a
3)
2+…+a
40
2

因为40>0,
所以当a=
时,y有最小值.
【分析】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y=40a2-2(a1+a2+a3+…+a40)a+a12+a22+a3)2+…+a402

则可把y看作a的二次函数,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
22.【答案】
5.5
【考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该组数据的众数为5
∴x和y至少一个为5
∵数据的平均数为6
∴(4+x+5+y+7+9)÷6=6,即x+y=11
∴x和y一个为5,一个为6
∴本组数为4,5,5,6,7,9,
∴中位数为(5+6)÷2=5.5
故答案为:5.5。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x和y中有一个为5,根据平均数求出x+y=11,即可得出结论。
三、计算题
23.【答案】
(1)解:张山的得分为:8,9,9,10,
最中间的数是9和9
∴张山得分对的中位数为:(9+9)÷2=9;
方差为:
李仕的得分:7,9,10,10,
平均成绩为:
10出现了2次,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李仕得分的众数为10;
姓名
平均成绩(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方差(分2)
张山
9
9
9
0.5
李仕
9
9.5
10
1.5
(2)从中位数角度考虑,李仕大于张山,说明李仕高分项目多;
从反差角度考虑,李仕大于张山,说明张山各项成绩均衡。
(3)张山的综合得分为:分;
李仕的综合得分为:分;
8.9>8.7.
∴张山的综合得分更高.
【考点】条形统计图,平均数及其计算,中位数,分析数据的波动程度,众数
【解析】【分析】(1)从条形统计图中可得到四项成绩,利用中位数的定义和方差的计算方法可求出张山的中位数和方差;再利用平均数公式,可求出李仕的平均分,根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可求出李仕成绩的众数。
(2)从表中的各项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根据实践操作、环保论文、现场抢答、笔试得分技4:1:2:3的比例折合成综合得分,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分别求出张山和李仕的综合平均成绩,再比较大小,可作出判断。
四、解答题
24.【答案】
解: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
这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为:3.8,4.1,4.6,4.8,5.2,6,
∴其中位数是(4.6+4.8)÷2=4.7(元)?
.
答:中位数是4.7元.
【考点】中位数
【解析】【分析】先把这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一共有6个数,第3个和第4个数的平均数就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5.【答案】
(1)解:依题可得:第7天,这一路口的行人交通违章次数是8次.
?
这20天中,行人交通违章6次的有5天.
(2)解:补全的频数直方图如图所示:
(3)解:第一次调查,平均每天行人的交通违章次数为:
=7(次).
∵7-4=3(次)
∴通过宣传教育后,这一路口平均每天还出现3次行人的交通违章.
【考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折线统计图,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折线统计图可读出数据.
(2)求出8次的天数,补全图形即可.
(3)求出这20天的平均数,然后再算出交通违章次数即可.
26.【答案】解:平均数=
(2+3+4+6+7+7+7+8+9+10)=6.3.
在这一组数据中7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7;
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3,4,6,7,7,7,8,9,10),处于中间位置的那2个数是7、7,
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7.
综上所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3,中位数是7.众数是7
【考点】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要求平均数只要求出数据之和再除以总个数即可;对于中位数,已知数据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只要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可,本题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27.【答案】
解:(1)该组数据的平均数=(6×1+12×1+15×7+18×18+20×10+25×5+27×2+30×2+32×1+35×1+36×2)=20.5;
众数为18;
中位数为18.
(2)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的合格标准应定为18次较为合适,
因为众数及中位数均为18,且50人中达到18次以上的人数有41人,
因此确定18次能保证大多数人达标.
(3)根据(2)的标准估计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合格率为82%.
【考点】平均数及其计算,中位数,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用样本估计总体,众数
【解析】【分析】(1)根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求解;
(2)标准的制定应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情况确定才有意义;
(3)用样本估计总体.
五、综合题
28.【答案】
(1)解:根据条形图可得出:
平均用水11吨的用户为:100﹣20﹣10﹣20﹣10=40(户),
如图所示:
(2)解:平均数为:
(20×10+40×11+12×10+13×20+10×14)=11.6(吨),
根据11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为:11,
根据100个数据的最中间为第50和第51个数据,
按大小排列后第50,51个数据是11,故中位数为:11;
答:这10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11.6,11,11;
(3)解:样本中不超过12吨的有20+40+10=70(户),
答:黄冈市直机关500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12吨的约有:500×
=350(户)
【考点】条形统计图,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条形图中数据得出平均用水11吨的户数,进而画出条形图即可;(2)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的定义分别求解即可;(3)根据样本估计总体得出答案即可.
29.【答案】
(1)解:

=

=
元,
∴混合果冻的售价应定为

(2)解:
(元),
所以如果按小张写的单价全部售完,这批果冻的利润将减少,减少40元
【考点】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整式的混合运算,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计算出所有果冻的总售价及总质量,利用单价等于售价除以质量即可得到答案;计算三个单价的平均数时的总售价,及(1)中混合果冻的总售价,两种相减即可得到答案.
30.【答案】
(1)0|0|1|4|2|8|5
(2)m=88
(3)解:a若A学校有400名初二学生,估计这次考试成绩80分以上人数为:
(人).
答:估计这次考试成绩80分以上(包含80分)人数为600人;
b:(1)A学校的中位数与众数都比
学校的高,因此
学校的成绩比
学校的学生成绩好.(2)根据表格可知,
学校的成绩的平均数高于
学校,
学校的方差高于
学校成绩的方差,因此说明
学校的成绩好于
学校.
【考点】中位数,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众数
【解析】【解答】解:(1)整理、描述数据:
分段学校
30≤x≤39
40≤x≤49
50≤x≤59
60≤x≤69
70≤x≤79
80≤x≤89
90≤x≤100
A
1
1
0
0
3
7
8
B
0
0
1
4
2
8
5
故答案为:0,0,1,4,2,8,5;(2)分析数据:
经统计,B校的数据中88出现的次数最多,故表格中m的值是88.
故答案为:88;
得出结论:
【分析】(1)整理数据: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即可得到B校各分数段的人数;(2)分析数据:根据众数的概念即可得到众数的大小;(3)得出结论:
依据A学校考试成绩80分以上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有800名初二学生中这次考试成绩80分以上人数;
从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角度分析,即可得到哪个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题卡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1.答:
12.答:
13.答:
14.答:
15.答:
16.答:
17.答:
18.答:
19.答:
20.答:
21.答:
22.答:
23.答:
24.答:
25.答:
26.答:
27.答:
28.答:
29.答:
30.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
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
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
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
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
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
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
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
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
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