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古诗赠从弟 讲义(含解析)—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古诗赠从弟 讲义(含解析)—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2 08:5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 赠从弟(其二)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二)①
  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
  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186--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从(cóng)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一、作者简介
刘桢(186~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父刘梁,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文学成就主要表现 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曹丕就曾说他“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其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他与王粲合称“刘王”。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合称建安七子,他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二、创作背景
《赠从弟》共三首,分别用蓣藻、松柏、凤凰作喻,“初言茹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坚,而末章复以仪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元代刘履《选诗补注》卷二)。此为其二,作者勉励他的堂弟要具有像松柏一样坚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
三、理解诗义
注释:
1.亭亭:高耸的样子
2.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3.一何:多么。
4.惨凄:凛冽、严酷。
5.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6.从弟:堂弟。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四、作品赏析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五、课文主题
这首诗托物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全诗主要运用了象征表现手法,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六、问题探究
1、《赠从弟》描写的是什么景物?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它生长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答:青松,例句略。
生长环境恶劣,从“风声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看出。
2、最后一句中“有本性”指的是什么“本性”?
答:面对寒风、霜雪,依然刚劲挺拔。(不畏严寒,凌风傲雪)
3、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一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目的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
答:本诗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以此来勉励堂弟:做人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托物言志
同步练习题
1、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
2、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一何”,“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 ?
?
3、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怀。诗歌的内容是吟松,但写作目的是赠堂弟,借赞松树的精神达到劝勉堂弟的目的,很自然会想到象征手法。作者情怀是劝勉堂弟要做松树一样品格的人。解题的基本思路:手法十结合句意分析手法十情感或效果。
?
4、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参考答案:C?
?
5、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歌咏了松柏(不畏狂风严寒)刚劲顽强的“本性”,表达了自己对松柏一样坚贞自守高风亮节的追求和对弟弟的勉励的情怀。?
?
6、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答: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
7、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答: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
8、.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答: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
9、.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
答: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
?
10、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本性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
1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旨趣?请简要分析。?
答:作品歌颂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诗人以此自勉并勉励从弟要不畏险恶环境,保持坚定、端正的高贵品格。起首四句,写松树在猛烈的寒风中坚强挺立的生命状态,反映其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品格;五、六句,写环境恶劣,但松树“常端正”;最后两句以问答作结,揭示了松树不畏严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