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项目八第一课时 了解社交网络平台的种类与功能(共36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项目八第一课时 了解社交网络平台的种类与功能(共36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2-22 08:53:5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做合格的数字公民
项目八
探究社交网络平台——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系统
第一课时
了解社交网络平台的种类与功能
?教材分析
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也动手搭建了小型信息系统,进一步会了信息系统的作用。但仅仅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了解人、信息系统与信息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的作用,理解信息安全对当今个人、社会、国家的影响,能安全、守法地应用信息系统。教师可通过对典型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与实际体验等方式,引学生学习信息系统安全知识,养成自觉遵守信息社会道德准则的习惯,学会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系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具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社交网络平台的种类和功能,以及存在的安全风险。
②初步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通过对典型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与实际体验等方式,知道社交网络平台的种类和功能,以及存在的安全风险,引学生学习信息系统安全知识,学会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系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熟悉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养成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让学生具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
?教学重点
1.社交网络平台的种类和功能。
2.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1.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
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在线调查平台、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
?教学素材
调查问卷范例、在线调查平台网址、PPT报告范例等。
?教学过程
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也动手搭建了小型信息系统,进一步会了信息系统的作用。但仅仅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了解人、信息系统与信息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的作用,理解信息安全对当今个人、社会、国家的影响,能安全、守法地应用信息系统。教师可通过对典型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与实际体验等方式,引学生学习信息系统安全知识,养成自觉遵守信息社会道德准则的习惯,学会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系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具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
一、新课导入
人类的社会交往由来已久,原先的社会交往多靠血缘、地缘、以及学习和工作的缘分等传统纽带将人们连接在一起。进入互联网时代,所有个体可以使用计算机或移动终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信息、传递资料、开展讨论、交友等社交活动,社交的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如今,社交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可或缺的社会交往工具,如下图所示。
社交网络平台的广泛使用在给社交带来时空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如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渐渐产生恐惧;社交网络平台出现欺骗、诈骗、网络欺凌等违法犯罪现象……如何负责任地、合理合法地使用社交网络平台,成为信息社会每一位公民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保护网络信息安全
二、了解社交网络平台的种类与功能
社交网络平台属于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它突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已发展成为各类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群的在线社区。目前,社交网络平台种类很多,如即时通信、博客和论坛等(图1、图2、图3、图4)。它们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的是网站,有的是应用软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涌现了许多面向社交网络服务的移动APP。社交网络平台实现了人与人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的社会交往、情感交流和社会互助。
图1
QQ群
图2
学习论坛
图3
微信订阅
图4
微博
社交网络平台的功能在不断发展,不仅具有即时通信功能还具有分享信息、网上学习、网上娱乐、电子商务等其他应用功能(图5、图6),现已发展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
图5
共青团中央为青年人搭建的社交网络平台
图5
通过社交网络平台
发布信息、提供服务
1.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平台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仅具有网络聊天等即时通信的功能,还提供其他服务,如网络课堂等。
2.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相比,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虚拟社交”具有哪些特点?
(1)社交网络建立的交往圈更大。
(2)社交软件更能使沟通者找到归属感。
(3)可能导致现实中人际交往的能力下降。
(4)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
(5)隐私更容易被侵犯。
三、发现网络社交广泛应用引发的问题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交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全新的网上社会正在初步形成。网络社交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如有些人过分依赖网络社交,淡化了现实生活中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巨量信息不仅真假难辨,还抢占用户的大量碎片化时间……如图6、图7所示,这些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1.你对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有何困惑?发现过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何意见和建议?
建议观看《社交网络》这部影片并谈感想。
2.社交网络平台对人们的社交生活、人际交往模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降低了人际交往的难度,扩大了交往圈。
(2)弱化了分享的难度。
(3)降低了互动的难度。
(4)身份认同。
四、管理好自己的数字足迹
数字足迹(digital
footprint)是人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留下的信息痕迹,包括所处的位置、IP地址、网页浏览记录、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的信息等。在社交网络平台中发帖、点赞评论转发、聊天等行为也构成了一个人在网上的数字足迹。数字足迹不仅包含很多个人信息,也体现了个人在网络虚拟界中的形象。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个人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商业发展、技术创新以及政府管理带来好处。但与此同时,数字足迹的形成使得个人信息更容易被他人获取,滥用他人个人信息的现象也随之出现。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则会给社会秩序和公民利益带来危害。
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已成为个人、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尽量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如不轻易发送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不览不明网站等。
1.
信息社会中,哪些行为会留下数字足迹?这些数字足迹中包含哪些信息?
微信用户的订阅号、网页浏览记录、网络搜索记录和购买记录等。
互联网及社交网络的出现,在给每个人带来娱乐和便利的同时,也在使用的过程中留下了“数字足迹”。用户上网时可采取措施来避免被追踪,通常采用的技术包括:清除
Cookies、加密电子邮件、不使用需要提供真实姓名的网站、使用虚拟网络掩盖真实IP
地址等。
数字足迹包括人群点击、搜索、偏好、地理位置、IP
地址,任何你发布的信息等。
2.
“数字足迹”有哪些用途?如何有意识地善用数字足迹来塑造和提升自我形象?数字足迹管理不当会引发哪些问题?
数据可以用于行为和目标市场营销、个性化营销、社交媒体及社交网络。尤其是各行各业,合理合法地收集、使用数据是企业运营的基本底线。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需更加尊重和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权益。树立良好的网络形象,定期维护自己的数字档案(如个人主页)。参与网络信息分享和交流时,应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谨慎留言。
五、社交网络平台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常用防范措施
1.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开意识到使用社交网络平台的同时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事实上,社交网络平台通常会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可能威胁到用户的隐私安全:
(1)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记录用户登录后的所有活动,定位网页浏览者的个人信息,并有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推送给第三方。
(2)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存在潜在危险。例如,当用户进行“点赞”操作时,社交网络平台可能会自动把用户的个人喜好信息传向与其合作的企业。企业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用户喜好,给用户发送广告。
(3)移动终端中使用社交网络平台更易泄露隐私。例如,由于移动终端的便捷性,用户随意分享个人信息;移动终端使用开放的Wi-Fi容易导致信息被盗;移动终端更容易被定位等。
(4)社交网络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每天都有大量信息发布在该网络平台上,一旦网络平台被计算机病毒入侵,用户的个人信息很有可能被黑客窃取。
2.防范措施
社交网络平台的用户主要可以通过下列措施来保护自身信息安全:
(1)为每个账户创建单独的“超强”(不易被他人猜测)密码。
(2)谨慎分享,不分享私密信息(如位置信息)等。
(3)确保使用的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都拥有良好的安全保障措施,如安装最新的防病毒软件等。
(4)尽量不使用开放的Wi-Fi登录社交网络平台,避免账号信息被盗。
(5)不下载不安全的软件。
六、课后作业
关注自己的数字足迹,寻找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方法。
1.登录并浏览社交网络平台,记录社交网络平台上包含的个人信息民,分析其中哪些属于隐私信息,该如何保护。
2.收集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资料,总结技术方法。
3.发解世界各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4.制作演示文稿,在班级内交流展示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第一课时
了解社交网络平台的种类与功能
信息技术沪教版
必修2
第三单元
信息系统的网络
项目八
探究社交网络平台——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系统
一、新课导入
二、了解社交网络平台的种类与功能
三、发现网络社交广泛应用引发的问题
四、管理好自己的数字足迹
五、社交网络平台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常用防范措施
六、课后作业


一、新课导入
人类的社会交往由来已久,原先的社会交往多靠血缘、地缘、以及学习和工作的缘分等传统纽带将人们连接在一起。进入互联网时代,所有个体可以使用计算机或移动终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信息、传递资料、开展讨论、交友等社交活动,社交的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
如今,社交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可或缺的社会交往工具,
社交网络平台的广泛使用在给社交带来时空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如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渐渐产生恐惧;社交网络平台出现欺骗、诈骗、网络欺凌等违法犯罪现象……如何负责任地、合理合法地使用社交网络平台,成为信息社会每一位公民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二、了解社交网络平台的种类与功能
社交网络平台属于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它突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已发展成为各类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群的在线社区。
A
B
C
D
电子商务
分享信息
网上学习
网上娱乐
1.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平台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2.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相比,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虚拟社交”具有哪些特点?
三、发现网络社交广泛应用引发的问题
1.你对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有何困惑?发现过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何意见和建议?
2.社交网络平台对人们的社交生活、人际交往模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管理好自己的数字足迹
数字足迹(digital
footprint)是人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留下的信息痕迹,包括所处的位置、IP地址、网页浏览记录、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的信息等。
在社交网络平台中发帖、点赞评论转发、聊天等行为也构成了一个人在网上的数字足迹。数字足迹不仅包含很多个人信息,也体现了个人在网络虚拟界中的形象。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个人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商业发展、技术创新以及政府管理带来好处。但与此同时,数字足迹的形成使得个人信息更容易被他人获取,滥用他人个人信息的现象也随之出现。
1.
信息社会中,哪些行为会留下数字足迹?这些数字足迹中包含哪些信息?
2.
“数字足迹”有哪些用途?如何有意识地善用数字足迹来塑造和提升自我形象?数字足迹管理不当会引发哪些问题?
五、社交网络平台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常用防范措施
1.信息安全问题
2.防范措施
1.信息安全问题
(1)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记录用户登录后的所有活动,定位网页浏览者的个人信息,并有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推送给第三方。
1.信息安全问题
(2)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存在潜在危险。例如,当用户进行“点赞”操作时,社交网络平台可能会自动把用户的个人喜好信息传向与其合作的企业。企业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用户喜好,给用户发送广告。
1.信息安全问题
(3)移动终端中使用社交网络平台更易泄露隐私。例如,由于移动终端的便捷性,用户随意分享个人信息;移动终端使用开放的Wi-Fi容易导致信息被盗;移动终端更容易被定位等。
1.信息安全问题
(4)社交网络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每天都有大量信息发布在该网络平台上,一旦网络平台被计算机病毒入侵,用户的个人信息很有可能被黑客窃取。
2.防范措施
(1)为每个账户创建单独的“超强”(不易被他人猜测)密码。
2.防范措施
(2)谨慎分享,不分享私密信息(如位置信息)等。
分享地理位置获取优惠
2.防范措施
(3)确保使用的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都拥有良好的安全保障措施,如安装最新的防病毒软件等。
2.防范措施
(4)尽量不使用开放的Wi-Fi登录社交网络平台,避免账号信息被盗。
2.防范措施
(5)不下载不安全的软件。
六、课后作业
关注自己的数字足迹,寻找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方法。
1.登录并浏览社交网络平台,记录社交网络平台上包含的个人信息民,分析其中哪些属于隐私信息,该如何保护。
2.收集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资料,总结技术方法。
3.发解世界各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4.制作演示文稿,在班级内交流展示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信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