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失调:艾与爱》
本节教学日常生活知识为引,分析挖掘了学生的疑惑困难之所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自主活动获取最终结论,
基于实践证据进行推理。
教学过程总体设计思路
一、课标分析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本节内容对应的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艾滋病等。通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关于艾滋病的生物学相关知识,更多的是形成了保护自己的良好认知,并且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认同并采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向他人宣传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等。
二、教材分析
《免疫失调》属新课标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而本节课中所讲的艾滋病是高中生物课程中对于免疫系统失调的各种类型的一个延伸课程,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重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病毒的相关知识成为了高考中的一个重点,而HIV病毒也是现存于世上造成危害比较大的一种,可以说是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也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课对艾滋病的讲解,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会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契合高考考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生物学的学习、健康课及媒体的宣传,已经对艾滋病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HIV感染人体的机理和艾滋病的发病过程是陌生的,并且这个过程又涉及到微观结构以及必修二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必修二中关于中心法则的内容已经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学生仍然会感到
这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
基于此,帮助学生理解HIV的侵染细胞机理和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通过问题推进,构建模型的方式合作互助的方式使学生深刻地认识HIV的具体结构,通过播放小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明白HIV侵染的具体过程。
四、教学目标:
1.分析说明HIV感染人体的机理及发病过程。(理性思维)
2.通过“换水实验”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及危害。(生命观念,科学探究)
3.阐明如何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学会保护自己。(社会责任)
4.正确认识到艾滋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我们的关爱。(社会责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HIV感染人体的机理;(2)艾滋病发病三个阶段
2.难点:HIV感染人体的机理。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资料收集法等。
课前活动:学生课前搜集关于艾滋病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创设:
复习回顾上节课知识点,播放视频,让学生猜测一下本节课要讲什么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
HIV与艾滋病
提问:关于艾滋病,你了解多少?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展示: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教师提问:
HIV病毒是如何侵染细胞的呢?
学生:完成教案HIV结构图的填写
视频播放:HIV的结构及其侵染人体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
学生总结:HIV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
展示图片:艾滋病的发病的三个阶段曲线图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案相关问题
A阶段代表:
B阶段代表:
C阶段代表:
(1)A阶段,HIV的数量为什么上升后又快速下降?
(2)B阶段,辅助性T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
(3)C阶段,临床出现艾滋病症状,最终患者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表明患者丧失了免疫系统的哪项功能?
展示图片:艾滋病的危害,关于艾滋的部分数据。让学生明白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实验探究:为了更直观的感受不安全的性行为导致艾滋传播速度有多快,进行换水实验
艾滋病的“换水实验”
(1)目的和意义:
通过“换水实验”,模拟艾滋病经体液传播的过程,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感受不安全的性接触可能带来的危害。
(2)实验原理: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遇酚酞试剂变为红色的原理。每人取二只装有无色透明液体的锥形瓶,外观没有任何差异。其中三只杯子中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其他均为纯水。实验过程中每人都将自己杯子中的液体与他人交换,若干次后,看有多少杯中的液体混入氢氧化钠溶液。
(3)实验材料:
锥形瓶20只,清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剂,10名实验人员
(4)实验过程:
a.随机确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未感染者”身份:每人在不知道哪杯被加入氢氧化钠的情况下,随机选择一个装有液体的杯子,拿到氢氧化钠溶液杯子的三人则代表“艾滋病毒感染者”。
b.“换水”:在接下来三轮“换水”环节中,20人会在每轮选择不同的对象进行“换水”,即交换杯中液体,代表不安全性行为,可能会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
c.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使用酚酞试剂检验溶液是否为碱性,若为碱性,则代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学生:进行实验,展示成果,得出结论,提出预防措施。
展示图片:辨析哪些行为不会感染HIV。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
知识拓展:如果发生了有可能感染艾滋的情况,如何自救?
学生:尝试回答
(三)课堂巩固:完成练习题
1.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的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2.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感染了HIV后T细胞的数量会迅速减少
B.HIV与寄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后,部分蛋白质和RNA进入寄主细胞
C.HIV的高变异性,致使研制的疫苗效果难以长久
D.HIV病毒可以用人的T淋巴细胞培养
3.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4.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6个月后,因母源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B.该病可以通过注射抗原的方式治疗
C.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
D.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生来就有的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完成背诵任务、及同步练习册的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艾与爱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授课有如下亮点:
知识层面:
因为是新授课,所以主要是引导学生接受新的知识点,由于本节课与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在平时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但同学们了解的都是生活常识,对于HIV的侵染细胞的过程,艾滋病的发病过程等都比较陌生。所以我才用了层层设问,逐步递进的方式去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模型认知,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层面
利用了构建模型及多媒体展示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HIV结构图,并播放HIV侵染细胞过程的小动画,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全过程,同时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辩证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合作协调能力,通过“换水实验”的进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层面
小组合作中的互帮互助,增强了集体凝聚力,通过对防治艾滋病措施的总结,学生更加体会到了国家的责任担当,认可国家的防治政策,并明白艾滋病患者并没有做错什么,要用爱去消除歧视,人人平等。保护好自己就是为国家的防艾做出了贡献,防艾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4、授课效果层面:课堂气氛紧张又活跃,做实验时,很多同学踊跃的上了讲台和老师共同完成实验。学生总结收获时,对这节课的知识总结的较全面,巩固练习时,能较好的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好。
不足之处:
本节课涉及到的微观结构部分,对学生来说的确不是很好理解,应该再加以强调。老师的引导作用还可以加强,部分同学比较害羞的没有投入到小组讨论或者实验中。并且实验过程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说明部分同学只顾着看热闹,并没有真正的明白实验原理和过程。
观看图片,从传播途径总结防治措施
HIV病毒侵染机理
培养社会责任感,明确每个人都有防艾的责任和义务,认同国家的政策,并承担起相应责任
艾滋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艾滋病的发病过程
阅读课本,完成HIV结构图
观看视频,总结具体过程
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明确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等
发展素养
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
结合课本曲线图,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案相应题目
艾滋病
预防措施
发病过程
侵染机理(共40张PPT)
学习目标
1.分析说明HIV感染人体的机理及发病过程。(理性思维)
2.通过“换水实验”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及危害。(生命观念,科学探究)
3.阐明如何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学会保护自己。(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4.正确认识到艾滋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我们的关爱。(社会责任)
关于艾滋病,你了解多少?
艾滋病——AIDS
病
毒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艾滋病——AIDS
别
名:
病
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主要攻击细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辅助性T细胞
传
播
途
径:
性接触、血液、母婴
HIV病毒是如何侵染细胞的呢?
艾滋病毒感染机理:
(1)HIV的结构:
1
2
3
4
55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81内容,将学案P2上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艾滋病毒感染机理:
(1)HIV的结构:
2
3
4
55
艾滋病毒感染机理:
(1)HIV的结构:
3
4
55
艾滋病毒感染机理:
(1)HIV的结构:
4
55
艾滋病毒感染机理:
(1)HIV的结构:
55
艾滋病毒感染机理:
(1)HIV的结构:
艾滋病毒感染机理:
RNA
DNA
mRNA
逆转录
转录
翻译
蛋白质
(2)过程:
根据视频内容,尝试归纳出HIV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
RNA(核酸)
子代病毒
HIV病毒侵入人体后感染者会马上发病吗?
艾滋病发病过程曲线图: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P79,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总结出每个发病阶段的具体表现
(2)解决学案P3相关问题
艾滋病发病过程:
1.A阶段,HIV的数量为什么上升后又快速下降?
在HIV侵入人体后初期,迅速增殖,由于此时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大量病毒被消灭,因此数量快速下降。
HIV阳性,几乎没有症状
艾滋病发病过程:
2.B阶段,辅助性T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
在HIV侵入人体后初期,迅速增殖,由于此时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大量病毒被消灭,因此数量快速下降。
HIV阳性,几乎没有症状
出现一些症状,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
艾滋病发病过程:
出现一些症状,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
HIV阳性,几乎没有症状
临床艾滋病症状出现
3.C阶段,临床出现艾滋病症状,最终患者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表明患者丧失了免疫系统的哪项功能?
患者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表明丧失了免疫防御功能;患者发生恶性肿瘤,表明丧失了免疫监视功能。
艾滋病的危害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1.截至2019年,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人与感染者总计95.8万例。仅19年因艾滋病死亡人数达20999人,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83%。
2.目前,我国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静脉吸毒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在新报告的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73.7%,男性同性性传播占23%。
一、目的和意义:
通过“换水实验”,模拟艾滋病经体液传播的过程,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感受不安全的性接触可能带来的危害。
二、实验原理: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遇酚酞试剂变为红色的原理。每人取二只装有无色透明液体的锥形瓶,外观没有任何差异。其中三只杯子中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其他均为纯水。实验过程中每人都将自己杯子中的液体与他人交换,若干次后,看有多少杯中的液体混入氢氧化钠溶液。
艾滋病的“换水实验”
四、实验过程:
三、实验材料:
锥形瓶20只,清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剂,10名实验人员
1.随机确认“HIV感染者”和“未感染者”身份:每人在不知道哪杯被加入氢氧化钠的情况下,随机选择一个装有液体的杯子,拿到氢氧化钠溶液杯子的三人则代表“HIV感染者”。
2.“换水”:在接下来三轮“换水”环节中,20人会在每轮选择不同的对象进行“换水”,即交换杯中液体,代表不安全性行为,可能会造成“HIV感染”。
3.检测“HIV感染情况”:使用酚酞试剂检验溶液是否为碱性,若为碱性,则代表“感染了HIV”。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高危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暴露后预防(PEP),是预防HIV感染的一种方法。它是在一个人可能暴露与HIV后立即采取的用于防止HIV病毒最终感染淋巴结的方案,这是一种应急措施,而不是用于常规预防艾滋病毒传播的方法。
目前对于艾滋病毒有效的阻断时机是高危后
72
小时,当然
2
小时内是最好的,越早越好,艾滋病目前无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控制。正确服用阻断药在
72
小时内后阻断失败概率只有
5/1000
左右,因此阻断药对于阻止
HIV
扩散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巩固
1.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的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D
课堂巩固
2.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感染了HIV后T细胞的数量会迅速减少
B.HIV与寄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后,部分蛋白质和RNA
你好进入寄主细胞
C.HIV的高变异性,致使研制的疫苗效果难以长久
D.HIV病毒可以用人的T淋巴细胞培养
A
课堂巩固
3.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A
课堂巩固
4.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6个月后,因母源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B.该病可以通过注射抗原的方式治疗
C.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
D.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生来就有的
A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