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归去来兮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面对那么多学校和专业该如何选择,让一些考生和家长犯难,这也让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________——“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________,要价数千到数万。天价志愿咨询的最大卖点,就是大数据。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事实上,全国还没有哪家单位或企业建立起真正的高考志愿“大数据库”。所谓数据,真实的情况是,高校网站、媒体每年都会公布一些录取信息,还有一些其他公开渠道的数据。商业机构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整合,冒充来自特殊渠道的大数据。
众所周知,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一区域内的高校招生计划、当地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等都有可能让分数线出现波动。拿往年的“大数据”来套用今年的分数线,无异于________。至于商家倾情推销的“专家”,也未必靠谱,他们的眼里恐怕更多的是利益。
________的事情是整顿市场乱象。从媒体调查的情况来看,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不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 )。有关部门应及时出手,不能任由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野蛮生长。此外,也应尽力拓展渠道,为考生提供正规、科学的填报志愿辅导服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炙手可热 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 当务之急
B.应运而生 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 迫在眉睫
C.应运而生 琳琅满目 故步自封 迫在眉睫
D.炙手可热 琳琅满目 故步自封 当务之急
解析:炙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中性词。前者望文生义。五花八门:联合式中性成语,作谓语、定语,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这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后又把它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与语境中的情感色彩及对象不符。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前者强调“做事不知变通”,后者强调“不求进步”。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后面的“事情”有重复,用法错误。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故答案选B。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
B.据调查,很多机构商家宣传的大数据来自于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
C.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所否认。
D.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相关部门予以否认。
解析:选项B,成分赘余,去掉“来自于”中的“于”,另外从语境语意的角度,去掉“很多机构商家宣传的大数据”中的“的”;选项C,句式杂糅,去掉“据”或“发现”,去掉“被……所”中的“所”;选项D,句式杂糅,去掉“据”或“发现”,末句依陈述角度的一致性,选择被动句表述为佳。故答案选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而且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B.而是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C.而是考生和家长确实从这块灰色地带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
D.而是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管理监督不得力不到位
解析:选项A,注意前后语言形式上延展呼应,“不是……而是”的句式搭配;选项C,“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语意游离中心;选项D,与后文语意不照应统一,注意“出手”“野蛮生长”之意,意味着不是“不得力不到位”。故答案选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自为。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解析:“天下”在这里是“朝廷”的意思,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C;“文明之世”为名词,作“生”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拜、除、任、封;官职调任有迁、徙、调、出;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C.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归隐。
D.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解析: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没有归隐的意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陶潜博学多识,他擅长文章写作,《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解析:“亲老家贫”的意思是“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而B项理解为“亲人去世,家里贫穷”,所以B项表述错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译文: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译文: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啊!”当天黄昏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
8.下面是北京某中学新蕾文学社社长刘水给著名作家王蒙写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作改正。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尊敬的王老:
您已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您已八十高龄,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之职,我们不胜唏嘘。同时,我们敬请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新蕾的发展建言献策。本社兹定于本月23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一周年大会,届时恭请您务必莅临指导。
刘水顿首
2018年3月1日
答:①“荣幸地”应删去;②“忝列”改为“屈就”;③“唏嘘”改为“感激”;④“务必”应删去;⑤“刘水顿首”改为“北京某中学新蕾文学社”(或改为“北京某中学新蕾文学社社长刘水”,或删去“顿首”)。
9.下面是网上探究型课堂活动结构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首先选择主题,再制订计划,然后进行网上搜索,看是否达到目标。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教师进行点拨,学生重新进行网上搜索,达到目标后进行交流共享;如果达到目标,就直接进行交流共享。
PAGE
6第5课
滕王阁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________,去成就事业。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但中国的父亲习惯________,父亲不允许懦弱,只得默默承受。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________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成长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子女和父亲________。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B.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
C.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
D.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子女与父亲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解析:上文是说“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与其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和其相比更进一层的“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子女与父亲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与前文陈述对象不一致。因此应选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浪迹天涯 隐忍不发 无懈可击 亲密无间
B.东奔西走 隐忍不发 十全十美 亲密无间
C.东奔西走 忍辱负重 无懈可击 如胶似漆
D.浪迹天涯 忍辱负重 十全十美 如胶似漆
解析:东奔西走:形容四处奔走或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到处活动。浪迹天涯:到处流浪,足迹遍及天涯海角。据语境“去成就事业”,应选“东奔西走”。隐忍不发:克制忍耐而不表露出来。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语境中无“屈辱”之意,应选“隐忍不发”。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语境无“严密”之意,应选“十全十美”。亲密无间:关系非常亲近密切,毫无隔阂。如胶似漆: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语境强调没有隔阂,应选“亲密无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就子女而言,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虽他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B.在子女看来,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C.对子女来说,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D.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解析:A项,语序不当,“虽”应移到“他”后面。B项,句式杂糅,可以删掉“产生”。D项,中途易辙,“子女而言”并未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下面却开始说“中国的父亲”的事,或成分残缺,在“子女”前面加“对”;语序不当,“往往”应移到“父亲”后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洩,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父福畤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造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节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有删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B.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C.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D.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解析:标点为: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高宗,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C.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吏部,“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解析:“高宗”不是谥号,是庙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杀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解析: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译文: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
(2)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译文: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
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珠玉之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喜爱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篇文章来看,这是相互构陷(陷害)之兆头。”(即认为王勃的文章使诸王闹矛盾)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
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因此为同僚所嫉恨。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的父亲王福畤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之罪而被降职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南海,他落水而亡,时年二十八岁。
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掌管选拔人才授官的事务,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县令、县长,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的了。”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父亲王福畤被降职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修建成滕王阁,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随随便便毫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上厕所)离开,只是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惶急视,说:“天才啊!”请求他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稿”。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称“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8.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答:①“莘莘学子”改为“学子”;②“高足”改为“弟子”;③“垂念”改为“感念”;④“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⑤“希望”改为“祝愿”。
9.为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能力,某中学学生会计划举办一次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活动安排如下图,请用一段话介绍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安排的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由筹备、活动和总结三个阶段构成。筹备阶段包括成立各国代表团和选举大会秘书长两项内容;活动阶段安排了经济交流论坛和文化交流论坛;总结阶段则进行最佳代表团评选活动。
PAGE
5第6课
逍遥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靠着“祖传秘方”,老字号曾独领风骚;( )。据报道,一些老字号品牌餐饮,尚在生死线上挣扎。“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在制作大螃蟹、勾兑涮羊肉汤上,具有独家秘方,曾经红极一时,时下却________。
当然,也有不少凭借老秘方自救的老字号。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这个________的“疗伤圣药”,几乎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直到把老秘方运用到新载体上才________。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云南白药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邦迪占领的阵地;把白药加入牙膏,云南白药以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疗效,迅速与国外品牌________。
绵延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它们发展的跌宕轨迹,折射着家国命运的起伏,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着爱国忧时的民族情感。
如今,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工艺的独特的代代相传的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可是守着秘方“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却也不在少数
B.有一些老字号企业也只是守着秘方“讨饭吃”,这个群体也不在少数
C.或许是因为守着秘方“讨饭吃”,故而这类老字号企业不在少数
D.可是也有不在少数的“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守着秘方
解析:A项,承接上文的主语“老字号”,强调陈述主体。B项和D项都将陈述对象弱化,把句子改换成了存现句式,削弱了句子表达的语气。C项,因果关系混乱。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
A.江河日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各有千秋
B.每况愈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平分秋色
C.每况愈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平分秋色
D.江河日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各有千秋
解析:每况愈下:多表形势、境况越来越坏。中性词,多含无奈、不满意味。江河日下:多指国势、事物发展的没落。感彩和语义较重。闻名遐迩:远近闻名。好整以暇: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的样子。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浴火重生: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得到升华。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特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秘方的工艺独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B.或许在时代喧嚣的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C.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D.或许在变迁时代的喧嚣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秘方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并不是长青之道。
解析:论述应先具体再抽象,根据原文语境,应先叙述守住“秘方”,再叙述守住“传统”。“秘方”所在分句的顺序应该是“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祖守斌,事太祖为龙捷指挥使。父全美,事太宗为殿前指挥使。崇勋以父任为东西班承旨,事真宗于东宫。帝尝曰:“闻若嗜学,吾授若书。”崇勋自是稍通兵法及前代兴废之事。真宗即位,迁左侍禁、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雷有终讨王均,崇勋承受公事,以奏捷擢内殿崇班。累迁西上阁门使、通进银台司事。
真宗久不豫,寇准罢。入内副都知周怀政谋奉帝为太上皇,传位太子,复相准。尝以谋访崇勋,崇勋以变告,丁谓得其辞,夜造曹利用,共议发之。翌日,诛怀政,擢崇勋邓州观察使,不拜,乃以内客省使领桂州观察使,复兼群牧使。初,群牧置使皆以文臣领之,崇勋曰:“马者战备,虽无事,可去邪?”崇勋性贪鄙,久任军职。在藩镇日,尝役兵工作木偶戏人,涂以丹白,舟载弻于京师。当真宗时,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仁宗即位,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陈州,授殿前都虞候、真定府定州路副都总管、知定州。宫中火,为修葺副使。又历镇南、定武军、山南东道节度使。章献与仁宗言,先帝最称崇勋质信,可任大事,乃进枢密使。百官诣洪福院上章懿册,退而立班奉慰,宰相张士逊过崇勋园饮,日中期不至。御史中丞范讽劾奏,与士逊俱罢,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判许州。翌日,改陈州。景祐初,怀政家人讼冤,遂罢同平章事,知寿州,徙亳州,复知陈州。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坐其子宗诲纳赇枉法,以左卫上将军致仕,改太子太保,卒。赠太尉,谥恭密,寻改谥恭毅。
(选自《宋史·杨崇勋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B.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C.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D.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解析:“朝廷”是“择将”的主语,不能做“渝盟”的宾语,故排除A、C两项;“老不任事”是年老不能担负重任,不能分开,排除B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在东而得名;又因是国储所居,名曰储宫,后代指太子。
B.藩镇,唐中期以后设立的保国卫边的军镇,“藩”意为保卫,“镇”指军镇,长官为节度使。
C.仁宗,宋朝皇帝赵祯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大臣等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致仕,古代官员退休,官员以怎样的官职和待遇退休,与其功绩及皇帝对他的恩宠度有关。
解析:“仁宗”是庙号而非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杨崇勋非常喜爱学习。他因嗜学很有名气,连皇帝都知道,皇帝因此亲自送书给他,他从此渐渐通晓了兵法以及前代兴衰之事。
B.杨崇勋仕途比较顺畅。最初以恩荫入仕,一生历仕三朝,或在地方,或在朝廷,偶尔被降职,去世后还被赠太尉之职,获得谥号。
C.杨崇勋很受真宗信任。真宗刚即位,就升他担任寄班祗候;真宗曾称赞他质朴诚实,可以担任大事,后来又提升他担任枢密使。
D.杨崇勋有贪鄙的一面。他长时间在藩镇任职,曾役使兵卒工匠制造演木偶戏的木偶,涂上红白之色,然后用船只运到京城贩卖。
解析:“提升他担任枢密使”的是宋仁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勋以变告,丁谓得其辞,夜造曹利用,共议发之。
译文:杨崇勋把政变的阴谋报告朝廷,丁谓得到他的密报,连夜造访曹利用,共同商议揭发此事。(关键词:“辞”“造”“发”)
(2)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
译文:杨崇勋每次奏对,总是肆意谈论朝廷内外大事,喜欢中伤别人,人们因此惧怕他。(关键词:“对”“肆”“中外”)
参考译文: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祖父杨守斌,侍奉宋太祖,任龙捷指挥使。父亲杨全美,侍奉宋太宗,任殿前指挥使。杨崇勋因父亲的荫庇,任东西班承旨,在东宫侍奉真宗。皇帝曾对他说:“听说你很好学,我送你书籍。”杨崇勋从此渐渐通晓了兵法及前代兴衰之事。宋真宗即位后,他升任迁左侍禁、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雷有终征讨王均时,杨崇勋在他手下做事,因为作战获胜,他被提升为内殿崇班。积官升任西上阁门使、通进银台司事等职。
宋真宗长时间患病,寇准被罢相。入内副都知周怀政谋划要立皇帝为太上皇,而传位给太子,再用寇准为宰相。他曾拿这个计划咨询杨崇勋,杨崇勋把政变的阴谋报告朝廷,丁谓得到他的密报,连夜造访曹利用,共同商议揭发此事。第二天,处死周怀政,升杨崇勋为邓州观察使,杨崇勋推辞不受,于是以内客省使身份兼任桂州观察使,仍兼群牧使。当初,群牧使都由文臣兼任,杨崇勋说:“马是用来备战的,虽太平无事,怎能抛弃呢?”杨崇勋生性贪婪而浅陋,久任军队职务。他驻守藩镇时,曾派兵卒工匠制造演木偶戏的木偶,再涂上色彩,用船运到京城贩卖。面对宋真宗时,杨崇勋每次奏对,总是肆意谈论朝廷内外大事,喜欢中伤别人,人们因此惧怕他。宋仁宗即位后,杨崇勋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身份任陈州知州,并被授殿前都虞候、真定府定州路副都总管、定州知州。宫中失火后,又任修葺副使。又历任镇南军、定武军、山南东道节度使。章献太后对仁宗说,先帝最称赏杨崇勋的质朴和诚实,他可担任大事,于是升他为枢密使。文武百官前往洪福院呈上章懿皇后的贺册,然后退下排队接受慰勉,当天宰相张士逊到杨崇勋的花园饮酒,到中午没有按时到洪福院。御史中丞范讽上奏弹劾,杨崇勋因此与张士逊都被罢职,杨崇勋改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身份离京出任许州知州。第二天,改任陈州知州。景祐初,因周怀政的家人上诉冤情,杨崇勋又被免去同平章事的头衔,改任寿州知州,后调任亳州知州,最后又任陈州知州。契丹将要背叛盟约,朝廷选将到边境备战,杨崇勋请求前去,因此又复任同平章事、定州知州。后来,因年老不能担负重任,调为成德军节度,又降为郑州知州。因受儿子杨宗诲受贿枉法的牵连,以左卫上将军职位退休,改封太子太保,不久去世。追赠太尉,谥为“恭密”,不久又改谥为“恭毅”。
8.2018年5月10日是母亲节,在外地上学的小明给妈妈写了一封信,祝妈妈节日快乐。请指出其中存在的文字书写、语言表达和书信格式等方面的五处错误并作修改。
亲爱的妈妈:
您好!您寄奉的包裹已经收到。五月,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有草的绿意,有花的芬芳,在和风细雨中,还有一个温馨的节日——母亲节。母爱不像鸿篇史诗那样撼人心魄,不像浩瀚大海那样波涛汹涌。母爱就像春雨,悄然无声但滋润着我的心田;母爱就像春风,虽不见其形,却吹皱了一池春水,吹散了我心头的阴云雾霾,帮助我渡过人生一个又一个难关。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要发自内心由衷地说声:“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此至
敬礼!
犬子:小明
2018年4月25日
答:①“亲爱的妈妈”顶格写;②“寄奉”改成“寄来”;③删去“发自内心”;④“此至”改成“此致”;⑤“犬子”改为“儿子”。
9.下图是亚马逊中国2016受欢迎图书排行榜评选的相关情况,请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根据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销量数据,评选出亚马逊中国2016受欢迎图书排行榜,榜单前三名分别是文艺与学术并重类图书、治愈励志类作品、畅销书。
PAGE
5第7课
陈情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发展,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夹缝中知难而进,推进了书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也是时代使然,________,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作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
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________。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 );把医用注射器喷墨,吹嘘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把具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楷,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________,视为成名成家的________。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举足轻重。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
B.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C.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
D.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解析:A项,主客颠倒,“对我们”主客颠倒。C项,搭配不当,“问题”与“关心”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目前”应放在“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前。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A.无可厚非 指鹿为马 趋之若鹜 终南捷径
B.无可非议 指桑骂槐 趋之若鹜 旁门左道
C.无可非议 指鹿为马 争先恐后 终南捷径
D.无可厚非 指桑骂槐 争先恐后 旁门左道
解析:“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根据语境应用“无可厚非”。“指鹿为马”比喻颠倒是非。“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根据语境应用“指鹿为马”。“趋之若鹜”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多用于贬义。“争先恐后”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根据语境应用“趋之若鹜”。“终南捷径”指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佳途径,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旁门左道”指非正统的学术派别和宗教派别。也泛指不正当的方法、途径等。根据语境应用“终南捷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说成气韵生动
B.把毫无章法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C.把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说成毫无章法
D.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
解析:根据语境,从语意表达的角度是把不好的说成好的,可排除C项;从前后“吹捧”“吹嘘”的照应可排除A项;根据句子结构一致原则,可排除B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洪信,并州晋阳人,汉圣太后弟也。后弟六人,洪信居长,少善骑射。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渐迁小校。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弘实而东奔,捧圣军数百从行,洪信预焉。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清泰中,又为雍王重美牙校。
晋初,为兴顺左厢都指挥使。汉祖统禁军,迁镇太原,奏隶麾下。汉祖领陈州刺史、左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俄加岳州防御使。从汉祖降邺,以警扈之劳,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
乾祐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岁余,迁保义军节度。初,杨邠以元从功臣为方镇者不谙政务,令三司择军将分补诸镇都押牙、孔目官,或恃以朝选,藩帅难制。洪信闻内难,即召马步军都校聂召,奉国军校杨德、王建、黄全武、杨进、翟本,右牙都校任温武,护圣都校康审澄及判官路涛、掌书记张洞、都押牙杨昭勍、孔目官魏守恭,悉杀之,诬奏谋逆。
周广顺初,加同平章事。洪信常以此妄杀自歉,及革命,内不自安。周祖犹以汉太后之故,移镇京兆。本城兵不满千,王峻西征至陕州,以援晋州为辞,又取去数百人。及刘崇北遁,遣禁兵千余屯京兆,洪信益惧,即请入朝,恳辞藩镇,拜左武卫上将军。世宗即位,迁左骁卫上将军。显德五年,改右龙武军统军,从世宗北征,为合流口部署。
乾德五年,改左骁卫上将军。开宝五年请老,以本官致仕。八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李洪信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B.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C.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D.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解析: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卫州”是“次”的宾语,不要断开;“贰”是“疑”的宾语,不要断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文中的清泰、明宗、乾德、开宝等都是年号。
B.在古代,爪牙是得力帮手的意思。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
C.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解析:A项,“明宗”不是年号,是庙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李洪信出身皇戚,早年从军。李洪信是汉圣太后的弟弟,后被朱弘实提拔,逐渐升迁至小校。少帝东奔时,李洪信参与了护卫行动。
B.李洪信屡立战功,受到封赏。晋初时,李洪信因立战功,先后被授予兴顺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等官职。
C.李洪信担忧时事,为朝解忧。由于藩帅难以控制,李洪信将聂召、杨德、王建、黄全武、任温武、杨昭勍、魏守恭等人全都杀死。
D.李洪信受到猜忌,惶惶不安。周朝建立后,周祖因为李洪信是汉太后弟弟的缘故,让他镇守京兆,后又不断削弱他的武装力量,李洪信忧惧,恳请辞藩镇,入朝为官。
解析:B项,“岳州防御使”是汉祖的官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乾祐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
译文:乾祐年间,因为朝中小人当权,李洪信心怀担忧和恐惧,禀告太后请求解除军职,离开京城做镇宁军节度。
(2)洪信常以此妄杀自歉,及革命,内不自安。
译文:李洪信常常因为这样的滥杀无辜内心歉疚,等到改朝换代,他的内心更加不安。
参考译文:
李洪信,并州晋阳人,是汉圣太后的弟弟。汉圣太后有六个弟弟,洪信是最年长的,洪信年轻时善于骑射。后唐明宗在藩镇时,洪信隶属帐下,等到后唐明宗即位,他的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提拔洪信为得力帮手,逐渐升迁至小校。应顺年间,潞王率军造反,少帝和弘实向东逃难,数百捧圣军跟从,洪信参与其间。等到驻扎在卫州,少帝与晋高祖相遇,因怀疑晋高祖有二心,谋害晋祖,跟从晋祖的军队大乱。当时汉祖正保护晋祖,洪信率兵响应,晋祖得以获免。清泰年间,又做了雍王重美的牙校。
晋初,洪信做兴顺左厢都指挥使。汉祖统率禁军,后来被调镇守太原,洪信上奏隶属汉祖麾下。汉祖领陈州刺史、左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不久又加封岳州防御使。洪信跟从汉祖攻下邺城,因为警戒护驾的功劳,被授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
乾祐年间,因为朝中小人当权,李洪信心怀担忧和恐惧,禀告太后请求解除军职,离开京城做镇宁军节度。一年多,又调任保义军节度。当初,杨邠认为那些自始跟随镇守边镇的功臣不熟悉政务,让三司选拔军将分别补充各藩镇的都押牙、孔目官,有的依仗是朝廷选定的,藩帅很难控制。洪信听说朝廷有难处,就召马步军都校聂召,奉国军校杨德、王建、黄全武、杨进、翟本,右牙都校任温武,护圣都校康审澄及判官路涛、掌书记张洞、都押牙杨昭勍、孔目官魏守恭,将他们全都杀死,上奏诬陷他们谋逆。
周广顺初年,(朝廷)任命他为同平章事。李洪信常常因为这样的滥杀无辜内心歉疚,等到改朝换代,他的内心更加不安。周祖还因为汉太后的缘故,调李洪信镇守京兆。本城兵不满千人,王峻西征至陕州,以援助晋州为借口,又调走数百人。等到刘崇向北遁逃,周祖调遣禁兵千余屯扎京兆,洪信更加害怕,就请求入朝,诚恳推辞藩镇职务,被任命为左武卫上将军。世宗即位,又升迁为左骁卫上将军。显德五年,改任为右龙武军统军,跟从世宗北征,做合流口部署。
乾德五年,改任左骁卫上将军。开宝五年请求告老还乡,在本官任上退休。乾德八年,去世,终年七十四岁。
8.下面是某茶室的一则公告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告诉各位茶友,原打算2018年7月12日(本周四)的红茶专题课堂因物流原因导致教材茶耽误。经商量课堂更改至2018年9月3日进行,对此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对不起。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答:①“告诉”改为“敬告”;②“打算”改为“定于”;③“耽误”改为“延迟”(延误);④“商量”改为“协商”;⑤“对不起”改为“歉意”。
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日事日毕,只争朝夕,惜时光塑青春,青少年应把握生命的长度。
材料:准则 使命 态度
严对己宽对人 铸国魂盼复兴 守诺言戒轻浮
诚实守信 爱国奉献 振兴中华 脚踏实地 仁义济世 自尊自律
答:示例:诚实守信,脚踏实地,守诺言戒轻浮,青少年应坚持做人的准则。
自尊自律,仁义济世,严对己宽对人,青少年应知晓处世的态度。
爱国奉献,振兴中华,铸国魂盼复兴,青少年应践行爱国的使命。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