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提升训练含解析(3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提升训练含解析(3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3 08:50:17

文档简介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传统史官将宋徽宗列入负面教材,认为他应该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负最大的责任。《宋史·徽宗本纪》的记载就是对宋徽宗的________:“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今日主流的历史研究者对宋徽宗的评价,基本也是持类似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哪怕是那些对宋徽宗的治国理政很________的人,也无法否认他在艺术领域的才华与成就。在当时,金国的皇帝章宗就是宋徽宗的粉丝,他的书法“悉效宣和字(瘦金体)”,他还刻意模仿徽宗的绘画偏好。而在今天,(     )。
传统史官秉承经史观念,强调修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因此容易出现裁剪历史、以是非遮蔽史实、忽视历史丰富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宋徽宗本人就是这种史笔的“牺牲品”。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汉学家伊沛霞女士的《宋徽宗》一书却________,立足于史料,呈现了一个立体化而非脸谱化的宋徽宗形象,展现了一名“艺术家皇帝”的个人魅力,读来令人________。伊沛霞女士凭借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她更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这种解读有助于我们摆脱单一视角来看待这位个性鲜明的北宋君主。虽然伊沛霞对宋徽宗的某些辩解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但她对宋徽宗的整体还原还是成功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不刊之论  不以为意  不落窠臼  拍案叫绝
B.盖棺论定  不以为然  不落窠臼  耳目一新
C.不刊之论  不以为然  别出心裁  拍案叫绝
D.盖棺论定  不以为意  别出心裁  耳目一新
解析:盖棺论定: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做出结论。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在徽宗死后人们对徽宗所下的结论,所以应填“盖棺论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第二空强调的是不认同徽宗的理政才能,应填“不以为然”。不落窠臼: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第三空写伊沛霞与传统史官观点不同,脱离了“以史为鉴”的窠臼,故而填“不落窠臼”。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第四空形容伊沛霞的作品与众不同,人们看了感到新鲜,而不是赞赏她写得出色,所以应填“耳目一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他被亲切地称为“胖佶”
B.徽宗被亲切地称为“胖佶”,他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
C.很多文艺青年也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亲切地称他为“胖佶”
D.很多文艺青年亲切地称他为“胖佶”,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
解析:括号前面的句子陈述的是徽宗在当时受到人们喜爱的情况,主语应为其他人,而A、B两项陈述对象为徽宗,故而排除A、B两项。D项两个分句的逻辑关系不当,故而排除D项。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伊沛霞女士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西方学术是她解读人物的背景,她更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B.伊沛霞女士利用西方学术背景,突破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来解读人物,因此她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C.伊沛霞女士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她是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的。
D.伊沛霞女士利用西方学术背景,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来解读人物,因此她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解析:A项,“西方学术”是主语暗换;B项,“突破”和“视角”动宾不当;C项,分句逻辑关系不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解析:B项,强加因果,差拨对林冲的“辱骂和恐吓”是其唯利是图的小人心态的自然流露,与高太尉的陷害没有必然的联系。
5.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答: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运用了对比手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和对小说表现手法的感知能力。人物性格的塑造往往通过人物一系列的言行表现出来,差拨对林冲前倨后恭的矛盾态度,正是他唯利是图的小人心态的外在表现。
6.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答: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人物言行探究人物性格和心理的能力。人物的性格特征是由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反过来人物的言行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往往具有复杂性、多重性和发展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人物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性格分析。林冲虽曾贵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但此时他的身份却是一介配军;在他的身上既有英雄的一面,又有心存幻想、隐忍软弱、委曲求全的一面。因此“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的软弱表现是可以理解的。
7.下面是某重要会议邀请函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本届大会将于20××年12月19日(星期六)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软件工程,与时俱进”,将围绕软件需求、软件测试、过程改进、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较量。会议将为来自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和工程师提供一个代表国内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最高水准的信息交流平台,分享有关方面的成果与经验,改进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在思维、观念和方法上提出更多创新。
所有人员均免费参会,且有免费获得平板电脑的机会。作为中国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的年度交流盛会,大会组委会恳请您驾到。届时,您不仅可以了解软件工程领域和软件行业的最新发展状况,更有机会与技术、管理专家和行业权威同席对话,并且可以高攀近千位业界专业人士。
答:①“较量”改为“交流”;②“水准”改为“水平”;③“恳请”改为“诚邀”;④“驾到”改为“光临”;⑤“高攀”改为“结识”。
8.某同学就班会活动方案征询同学们的意见,设想了同学们的四种反应,并拟定了应对方式,请根据图示,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面对意见说“随便”,表示态度两可,我可沟通确认;说“你再考虑”,表示婉拒,我及时调整改善;说“这真行吗”,表示质疑,我要积极解释;说“不同意”,表示坚拒,我须认真反思。
PAGE
5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解析: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比喻诗文、话语等没有破绽。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解析: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解析:此句必须有主语“这”与上文衔接,排除A、C;同时,“在内容中鲜明可感”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排除A、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巡 山
艾克拜尔·米吉提
他看到了那对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以它天生的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好。但是,不知怎的,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
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岩羊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
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到初秋,都要到这山上走走,哪怕是看一眼那些野物。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现在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兴冲冲地离去,压根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车路饮水上山。有一回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见到了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自己,闪着幽幽的光。狼和狐狸他也常见。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网上纵身腾跃而去,全然不顾飞驰的汽车,横切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条山梁奔去,估计它的窝就在那边,小狼崽们或许正在耐心等待它满载而归。
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那只岩羊还在,几乎在那个大圆石上一动不动。
他有些迟疑。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夭夭。
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绊好,向着大圆石走去。
岩羊依然没动。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
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被风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开始低垂。要不了多久,雪线也会覆盖到这座山脊。
他环视了一下,对今天的奇景疑惑不解。
他决定攀上大圆石看个究竟。
他利利索索就攀上了大圆石。
那岩羊还是没动。
走近岩羊的刹那,他惊呆了。
这是一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
他望着眼前这只老岩羊,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天哪,他想,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
他将老岩羊双眼的眵目糊擦去,老岩羊却对他视而不见。
他心疼极了。
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他在心里问这只老岩羊。
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么?
但是他又否决了自己。
其实,他心里清楚,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只不过是背负罪名而已。哈萨克人那句话说得好,狼的嘴吃了是血,没吃也是血。
现在,他的心情很沉重。他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而去。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为这只老岩羊祈祷。于是,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他把老岩羊的躯体肢解后放在大圆石上,用枯草揩净手和折扣刀,上马离去。
这时候,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一个艰难的生命终于终结。
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9月22日14版)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开头写“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文中又写“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蕴含着作者对岩羊的审美鉴赏。
B.小说中仅有“他”一个人物,所以没有采用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的形式,而使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倾向。
C.在天山里,有很多野生动物出没,例如狼、野猪、岩羊、狸猫、旱獭、狐狸等,都是“他”巡山的对象。
D.作者用风“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和“草浪簌簌作响”等环境描写,渲染了“他”巡山的氛围。
解析:B项,“没有采用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的形式”说法错误,例如“天哪,他想,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属于心理描写。
5.既然知道“岩羊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为什么最后还是杀了老岩羊?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①老岩羊已经痴呆且犄角长进后臀皮肉里,丧失机警和尊严;②杀掉老岩羊,继续让它保持曾经的尊严。
6.小说以“巡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①巡山是“他”的习惯;②“巡山”是小说的线索;③“巡山”提供了人物活动的背景和舞台;④“巡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⑤“巡山”启迪着读者思考人、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7.下面是一则启事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符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由我省乡村旅游节组委会牵头操办的乡村旅游节征文大赛正式开场,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稿件。参赛作品要求围绕“秀美乡村,织造幸福”的主题,写出我省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展现我省乡村新时代的田园样子和乡村居民的精神劲头。
答:①“牵头操办”改为“主办”;②“开场”改为“启动”;③“写出”改为“抒写”;④“样子”改为“风貌”;⑤“劲头”改为“风采”。
8.下面是某公司物资订货的业务流程图。试把这个图表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某公司物资订货的业务流程:仓库提供缺货通知单,采购员发现缺货后,查阅订货合同,若已订货,向供货商发出催货通知单,否则,填写订货单交供货商。供货商发出货物后,立即向采购员发出取货通知单。
PAGE
5第3课
边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北斗系统从建设之初,就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理念。北斗是开放、包容的卫星导航系统,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的服务。一方面,我们要自主研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牢牢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    )。比如,很多手机往往兼容北斗和GPS系统,而不是________、有你没我。
随着我国北斗系统建设的日益完善,北斗融入生活的程度越来越深,北斗应用和北斗产业也随之________。借用北斗名头的炒作,类似“北斗地图”这样的事件,不是第一次,可以想见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比如,此前就有一些厂商将自己包装成北斗系统的直接代理商,甚至在去年还出现过“北斗茅台”这种________的闹剧。
从当年的“水变油”骗局和________的“纳米”产品,到如今的用一些高科技概念来给产品或商业方案进行包装,这种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忽悠”我们需要擦亮眼睛,也需要媒体、科技界等多方形成合力,增强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全球各大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互相兼容、互为补充的,从而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B.全球各大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互相补充、互为兼容的,从而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C.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全球各大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互相兼容、互为补充的
D.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全球各大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互相补充、互为兼容的
解析:联系上半句可知,括号内语句应以主语开头,排除C、D,“互相兼容”与“互为补充”两个短语,应是“兼容”在前,“补充”在后,故选A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非此即彼  与时俱进  荒诞不经  林林总总
B.非此即彼  水涨船高  匪夷所思  形形色色
C.顾此失彼  水涨船高  匪夷所思  林林总总
D.顾此失彼  与时俱进  荒诞不经  形形色色
解析:非此即彼: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水涨船高:水位升高,船身也随着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前进。匪夷所思: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荒诞不经: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种类很多。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这种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忽悠”需要我们擦亮眼睛,也需要媒体、科技界等多方形成合力,增强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
B.这种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忽悠”需要我们擦亮眼睛,也需要媒体、科技界等多方形成合力,提升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
C.这种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忽悠”我们需要擦亮眼睛,也需要媒体、科技界等多方形成合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
D.这种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忽悠”我们需要擦亮眼睛,也需要媒体、科技界等多方形成合力,提升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
解析:A项,“增强……科学素养”搭配不当;C项,“我们需要”语序不当;D项,“我们需要”语序不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私塾先生
唐凤雄
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
老学究年逾六旬,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脸惋叹状。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
一日,天色阴晦。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呼阵阵。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
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
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老学究柔声说。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
“孺子可教也。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先生!”牧童跪下了。
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
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众人讶然。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
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
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朝这边来了。少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静下来。
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学生,没值钱东西。”
“嗬,还是个私塾嘛。”扛枪的就想往里走。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
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挎驳壳枪头领模样的大汉进来了。
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
“行的,当然行的。”唐力喜出望外。
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那红军长官好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
这话唐力很受用。
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踅回来,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
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良机。
后来唐力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7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两人虽然时代不同,年龄迥异,但都不失为合格的“先生”。
B.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信,而后又“再去缠一缠”土匪。
C.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但是透过他的言行,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威严直爽、爱护百姓、尊重人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
D.“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借写唐力的心理和神情,衬托出了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解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说法片面,主要是因为唐力好学,经常偷偷摸摸地听课。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可知,此时老学究就有意收他为徒了。
5.小说中的唐力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①聪明好学,机智勇敢。放牛之余偷听上课,最终学有所成;土匪来了给村人报信后,自己“再去缠一缠”土匪。②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勤学苦练;自己豁出命去也要保护学生。③忠于职守,甘于淡泊。不忍心弃下学生不管,谢绝张猛子去省城发展的邀请。(意思答对即可)
6.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第一次是真土匪,洗劫了村子,骂骂咧咧;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秋毫无犯,待人礼貌。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光辉形象,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形象。两次事件相互照应,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深化了小说主题。
7.下面是一封回信的主体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您寄呈的小说初稿《江乡旧事》已经收到!我抽空浏览了一下,感觉良好。小说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曲折,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不过部分词语使用不当,我已加以斧正。个人意见,务请参考!
答:①“寄呈”改为“寄来”;②“抽空浏览了一下”改为“再三拜读”;③“一定”改为“很高”;④“斧正”改为“改正”;⑤“务请参考”改为“仅供参考”。
8.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请根据下面的图示把中秋节的有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答: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常以吃月饼、赏明月、放天灯等形式,来表达自己期盼“花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望。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