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课时序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描述人的染色体传递规律,明白其意义。
2、?
描述人的染色体构成,能正确表达男女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如何突破教学重点
难点
利用前节知识,通过对果蝇一对性状的遗传图解的分析,认识基因的分离是由染色体分开而引起的,过渡到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进而认识人类染色体传递规律,及意义。
在理解人的染色体构成时,通过人类男女染色体图谱的对比分析,认识人类的性染色体及人染色体的组成,明白性别也是一种特殊的性状,人的性别是由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教案性质(如实填写,供核实。在“独立新备”或“修改”栏后打“√”
)
独立
新备
√
修改
材料
出处
http://
中文域名
教
学
设
计
(教学
流
程
作
业
及
板
书
设计)
直接引入
由男女100米短跑世界记录谈起,引出课题。
再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染色体结构及与基因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分析前节性状的遗传中,果绳的长、残翅性状的遗传,由其遗传图解的分析引出:
一、人类染色体的传递
1.观察染色体传递过程示意图,讨论并回答:
父亲 母亲
(__对染色体) (__对染色体)
↓
↓
精子
卵细胞
(__条染色体)
(__条染色体)
↓
子女(__对染色体)
生:观察、阅读后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问题
师:巡视、指导、点拨并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小结
2、课堂小结
——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规律,通过形成生殖细胞时的染色体减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染色体数目的恢复,使人类染色体的亲代和子代间传递时数目保持了一致,从而维持了人类遗传信息的相对稳定。
——通过上的分析和学习,我们还知道了每一个人的体内染色体都是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由于遗传信息就在染色体上,因而父母并没有直接把我们的性状给我们,而是以生殖细胞为桥梁,以染色体为载体将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我们。
3、课堂练习(见PPT)
了解了人的染色体传递规律,为认识人的性别差异,我们还必须要认识人类染色体的构成。
二、人类的染色体构成
1、认识人类的染色体构成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104页(人类的染色体图谱),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老师再讲解和引导学生学习。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的形态、大小基本相同,只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判断男女差异与这对染色体有关,因此将它称作“性染色体”
——在男性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被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的被命名为“Y”染色体。
——女性中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且与男性的“X”染色体相似,经研究发现它们同是“X”染色体。
2、人类的染色体构成情况
人分为男女,且体内细胞分为体细胞与生死细胞,所以其内染色体构成有所不同,
男子体
细
胞:22对+XY;
女子体
细
胞:22对+XX
男子生殖细胞:22条+X或22条+Y;
女子生殖细胞:22条+X
为了便于说明,特指性染色体时:
男子体
细
胞:XY;
女子体
细
胞:
XX
男子生殖细胞:
X或Y;
女子生殖细胞:
X
3、练习(见PPT):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以PPT形式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一、人类染色体的传递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23对,生殖细胞中为23条,受精卵中为23对;
二、人类的染色体构成
体细胞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为1对(XX或XY)
修改、调整
效果反思补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