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本课课题
第三节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课
型
新授课
教材截图:
教学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主要讲述了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过程、人的性别差异由染色体决定的,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男生女的原因,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这部分教材内容实质上是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的入门知识。
学情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因此,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以前学习过“人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知识,这对学习本课内容会有帮助,但学生没有学减数分裂等知识,所以有些内容不宜讲得过深。另外,社会上一些人,尤其是农村地区年龄较大的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部分学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人的染色体组成及传递规律;?
2.?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情感目标: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关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知识,先通过模拟实验得出生男、生女机会可能均等的结论。然后通过基因图解的理论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整体思路是: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设置疑问----模拟实验----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时量
教学流程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2分钟】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阅读资料,思考问题
出示资料——奥运趣闻
设问:男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如何组成的?它们与性别哟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导入课题
【10分钟】
【【新课教学】
一:人类染色体的传递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教材P103-104人类染色体传递这部分内容,思考3个问题
学生展示回答
引导提问:人类的染色体是怎样传递给后代的呢?
安排学生完成P103-104自主学习,思考三个问题。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正常人体细胞中哟多少条和多少对染色体?
46条
23对
精子和卵细胞中各有多少条和多少对染色体?
23条
没有成对染色体
说明理由: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染色体会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产生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为什么要减少一半?你认为有何意义?
保证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人类遗传信息就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子代间传递。
演示推导过程
知识铺垫
学生了解男女染色体数目,推导出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数目,明确”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染色体会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中”这一概念,进而推导出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过程
【15分钟】
二:人类的性别决定
小组活动:观察人类染色体图谱,思考并讨论四个问题。
学生展示合作成果
引导提问:同样是受精卵发育而来,为什么有的是男孩有的是女孩呢?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男女的性别不同那他们的染色体是否有差异呢?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有何不同?
组织学生完成小组讨论。
出示人体染色体排序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认识性染色体及常染色体。2、认识X染色体和Y染色体。3、认识Y染色体和X染色体。4、推导出生殖细胞性染色体数目,分析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
演示推导过程
学生逐步认识男女染色体差异及组成,进一步推导出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理解生男生女做铺垫
【15分钟】
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
得出结论: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思考并回答
认真了解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小组合作完成探究。
构建遗传图解,得出最终结论。
观察并思考问题
发表自己的想法
设疑:我们已经知道精子有两种,卵细胞只有一种,那生男生女是取决于什么?全是女方的责任吗?(播放视频)
追问:人类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
设问:那生男生女的几率是否均等?
生:是一样的。
是不是如同大家假设的这样呢?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探究一下。
展示实验装置并解读,出示实验步骤并提出要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
统计并分析数据。
有的组男女比例接近1:1,有的组差异很大,分析原因。
实验次数太少,存在偶然性。
出示兴趣小组的课前实验数据并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样本越大男女比例越接近1:1.
1、构建遗传图解,从理论上确定: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2、出示全国人口普查表,设置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男女比例还是不能达到1:1,造成这种男多女少的原因是什么?(出示重男轻女现象图)
3、追问:男性和女性各有什么优点呢?
4、出示性别鉴定现象,让学生分析原因。
归纳生男生女取决于与的精子。明确生男生女的道理。
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分析理论,确定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情感教育:反对重男轻女思想,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
【3分钟】
拓展延伸
观看视频,思考并表达
播放视频——寻找曹操
设问:曹操家族的基因最可能体现在哪条染色体上?为什么?
知识运用和提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染色体组成
男
女
体细胞:
22对常+XY
22对常+XX
生殖细胞:
22条+X
22条+Y
22条+X
受精卵:
22对+XX
22对+XY
女
:
男=1:1
设计亮点
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不是放在如何“教”,而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乐学”。按照本教学设计中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统计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并且通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课堂气氛明显活跃。
采用希沃白板进行教学,展现出了不一样的课堂形式,让学生感觉新奇的同时也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调节了课堂气氛,也让部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象化,提高了课堂的视听感受和课堂效率。
对教材上的模拟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常见的材料自制的教具既模拟了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不失其科学性,在操作上更有趣味性,学生参与热情和实验效率明显提高,实验的数据分析也更准确,能帮助学生更快更直观的得出结论。
情感教育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让学生破除重男轻女的传统陋习,让男生女生为自己代言,说出男性和女性的各自的优点这样学生更能理解生男生女都很好,都一样的观念。同时从胚胎性别鉴定上谈尊重生命,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
没有完美的课堂,每一堂课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不单单是教材的钻研、课堂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还要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知识传承的尊重,对展示自身才华的自信,和与学生求知的目光对视时的感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希望我今后能对每堂课都有这种执着和感动,虽然艰辛,但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