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上生物 2.3.3真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上生物 2.3.3真菌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6 22:0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真菌》_??????_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在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国家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描述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生活和生殖方式,关注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因此,本节重点学习真菌的形态结构,研究真菌的营养、生活、生殖方式,这是在学习了病毒、细菌之后对学生了解微生物这一类群的又一重要补充。课程标准中“描述”是对学生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对真菌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的利与弊有所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真菌。课程标准中同时给出活动建议: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观察酵母菌、霉菌。观察活动课上即可进行,调查活动发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
二、教材分析
通过前两节课对《病毒》和《细菌》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微生物的一些特点,明确了学习微生物类群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特点,真菌是怎样生活的,真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关联这些问题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了解这一类群的生活与生殖方式,紧密联系生活,客观地认识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粮食和衣物由于储存不当而发霉,馒头、面包、豆腐等食品放久了会长出黑色、青绿色或橙色的丝状物,在饭桌上也常常品尝到香菇、双孢菇、金针菇、茶树菇等菜肴,也知道蒸馒头、做面包要用到酵母菌,真菌既有对人类有意的方面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学生虽然对一些大型真菌非常熟悉,但是对于酵母菌和其他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都不能准却描述。因此,本节课通过观察酵母菌、青霉、黑根霉的形态实验,引导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并观察,同时认识真菌的细胞结构。充分利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真菌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生活方式,总结出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四、设计思路
1.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真菌,描述它们的形态结构;体验发面和霉菌培养的过程,分析真菌的生命活动方式;辩证的看待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知识目标
(1)描述真菌的细胞结构。
(2)说出真菌的生活方式、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
能独立的观察酵母菌、青霉、黑根霉,并通过观察霉菌和新鲜蘑菇及蘑菇的营养菌丝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分享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能辩证的看待事物的两面性,认识到真菌的利与弊;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真菌形态结构及生活、生殖方式。
难点:规范操作显微镜观察真菌细胞结构。
3.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4.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课堂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自主
探究
合作
探究
分享
提升
总结
反馈 生活实物导入,发好的面团、漂亮的蘑菇、美味的调味品等等。
这节课,我们将利用手边丰富的材料根据预习内容进行合作探究。利用显微镜、放大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真菌,真正认识不同真菌的形态结构,能画出它们的结构图;体验发面和霉菌培养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出真菌的生命活动方式;结合生活实例辩证地看待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并将大家探究过程中都收获来与大家分享。
对学生提出自主探究要求:回顾预习案中涉及的的问题,完善探究案。
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探究材料:酵母菌、面粉、青霉、黑根霉、多种大型真菌等。
对学生提出合作探究要求。
深入各个小组引领学生思考。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在探究过程中所得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并提出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的问题。
2.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并帮助解答知识性问题。
【分享提升1】
真菌细胞结构及其与植物细胞的区别,丝状真菌和大型真菌形态结构,真菌的主要繁殖方式、营养方式。
走进生活:
(1)为什么馒头、橘子、豆腐上生长的霉菌颜色不同?(不同霉菌孢子颜色不同)
(2)为什么衣服在衣柜里放久了会发霉,下雨之后长出蘑菇?(真菌主要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孢子生殖离不开水,因此要经常晾晒被褥)
预设问题:酵母菌的繁殖方式;解释自养与异养。
(1)酵母菌生殖方式:环境条件适宜的时候进行出芽生殖,环境条件不适时则进行孢子生殖。
(2)植物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自己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高方式叫做自养;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自身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方式叫异养。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应为异养。
拓展延伸:
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应用:
酵母菌发面、生产酒精或者酿酒,平菇、香菇、木耳、金针菇等可食用,灵芝、冬虫夏草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思维被迅速引入到本节的学习内容-真菌。
明确课堂活动和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参与课堂活动。
1.结合预习案回顾教材,明确疑问。
2.完善探究案,对探究课题进行深入思考,说出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生活和生殖方式;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观察三类真菌,描述它们的形态结构。
2.体验发面和霉菌培养的过程,分析真菌的营养、生活和生殖方式。
3.举例说出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利与弊。
学生自主分享所得、提出问题或分享对其他同学所提问题的思考。
【分享提升2】
真菌的营养、生活方式。
走进生活:
为什么发面要放在温暖的地方?(酵母菌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需要适宜的温度)
腐乳是怎么制成的?(霉菌在豆腐上营腐生生活,利用豆腐的营养物质,分解产生其他物质。)
预设问题:腐生和寄生
腐生:从动物粪便、动植物遗体或腐烂组织获取有机物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应用:
毛霉可以做腐乳,青霉生产青霉素,根霉、曲霉还可以做酱或者酿酒。
白僵菌寄生在昆虫体内,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利:运用真菌发酵我们可以制造面包、腐乳等发酵食品,制成酱类调味品;部分真菌可以食用,如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猴头菇、松茸、木耳、银耳等等;一些真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灵芝、冬虫夏草等等;一些寄生真菌如白僵菌,可以用来防治农林害虫。
弊:发霉的食物影响人类消化道健康;有毒的大型真菌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衣物发霉使人类罹患皮肤疾病或给人类造成经济损失;部分寄生真菌如红色毛癣菌能使人类罹患皮肤疾病。
将本节所获知识总结到书面上。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积极进入探究状态。
让学生明确目标,逐步形成目标意识,进入高效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质疑的能力。
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各结构所适应的生理功能等各方面入手,真正的了解真菌的奥秘。
通过分享巩固记忆、获取新知,在掌握知识基础的同时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情境,并在提问、解答与分享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的分享与总结,认识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利与弊,有利之处能充分利用,不利之处也能够应对或预防。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以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的习惯。
愉快结束本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