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上生物 2.3.4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上生物 2.3.4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6 22:1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 学 内容 济南版七上第二单元第三章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 学

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
2.关注生物圈中的细菌和真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 具 准 备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完成回顾复习表格,复习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课堂导入 教师: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这些动植物的遗体哪儿去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哪儿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板书: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四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_è?????_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同学们有个清晰地认识。
问题导学 探点一 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认真阅读课本中“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内容,回答:
1.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生物死亡,生物圈并未因此而造成垃圾堆积如山,这是谁的功劳?
2. 生物圈中的碳能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主要归功于生物圈中的一些营腐生生活的 ,它们可将动植物尸体、粪便中的 分解成 、水和 等,归还到大自然中,被 再利用来制造 。
3.参照课本P118.图2.3-10,回答下列问题
⑴绿色植物生活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质来自何处?
探点二 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作用
认真阅读课本中“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内容,回答:
1.“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_________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肥料之一。
2.固氮作用:微生物能把空气中植物不能___吸收利用的___固定下来,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___。
3.固氮微生物:具有___作用的微生物,如___。
1、学习生物课本119页,完成
2、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
3、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困惑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 (一)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
过渡:大气圈和生物体内也含有碳元素,碳在大气圈中主要以二氧化碳(无机物)的形式存在,而在生物体内则以各种有机物的形式存在。那么,碳元素是如何在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之间循环的呢?微生物又在这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板书:(一)微生物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
1、教师展示“探究一”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探究)
(1)绿色植物生活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物质分别来自哪里?它们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了什么物质?
(2)动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和氧气来自哪里?动植物是如何利用有机物和氧气的?
(3)腐生的细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哪里?它们是如何利用有机物的?
(4)动植物和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物质又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5)为什么说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
(教师在学生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巡回进行询问、指导。)
2、教师补充提问:寄生的细菌、真菌和病毒能不能促进物质循环?
3、教师展示图片,学生看图并归纳_??????_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4、教师用_è?????_展示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二)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
[过渡]: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中,除了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氮元素,例如蛋白质中就含有氮元素。而大气圈中的氮元素主要以氮气的形式存在,那么,氮元素是如何在氮气和含氮有机物之间循环的呢?(板书:(二)微生物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
1、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二”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探究)
(1)空气中的氮气是如何被转变成植物能够吸收的氮肥(含氮无机盐)的?
(2)氮肥(含氮无机盐)是如何被绿色植物利用的?
(3)动物是如何利用含氮有机物(如蛋白质)的?
(4)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粪便中的含氮有机物是如何被分解成含氮无机盐(氮肥)的?
(5)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是怎样变成氮气释放回空气中的?
(6)什么是固氮作用?什么是固氮微生物?
?2、看图并列表对比根瘤菌(细菌)细胞与豆科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3、描述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讨论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使学生了解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如何参与碳循环的。
锻炼了学生的归纳_??????_能力。
?让学生对碳循环的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
使学生了解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如何参与氮循环的。
使学生了解固氮作用以及固氮微生物的概念。
?
?
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锻炼学生的归纳_??????_能力。
让学生对氮循环的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巩固
交流展示 学以致用:
1.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中有不少细菌是有益的,有些细菌给人类带来危害
B.病毒不属于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
C.酿酒、造醋等酿造工业离不开酵母菌和曲霉
D.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2.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3.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记载保留着,主要原因是( )
A.绿色植物能够分解植物遗体 B.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C.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D.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4.下列选项中,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是( )
A.寄生菌类 B.光合细菌 C.腐生菌类 D.有荚膜的细菌
5.据图回答:
从右图可以看出,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
的 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
把 分解为 ,后者能被绿色植物吸收。植物吸收空气中的 ,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 ,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
和 。
学以致用:
1.种植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时,不需要施加氮肥的原因是( )
A.植物根中有根瘤菌 B.植物的根可以制造氮肥
C.空气中有氮气 D.土壤中有较多的氮肥
2.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因为
根中有( )
A.根瘤菌 B.乳酸菌 C.白僵菌 D.放线菌

关键回顾 练一练:
1.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将同时死去的10条小金鱼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5条小金鱼灭菌后放在无菌的塑料袋内保存起来,乙组的5条小金鱼被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数十天后,发现乙组的5条小金鱼全腐烂了.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组.
(3)该实验中甲、乙两组为什么要选用同时死去的5条小金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下文,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谁偷走了森林之王的遗体
森林“警长”组织动物开会.一年前,作为森林之王的老虎死了,大家为了表示对老虎的崇敬,把它埋在了鲜为人知的地方,并派了守卫,不准其它动物出入墓穴.奇怪的是,一年后,“警长”发现埋葬老虎的地方除了剩下一堆白骨以外,遗体不见了.于是找来动物们开会,并表示一定要查明,究竟是谁偷走了老虎的遗体?
(1)请帮助分析,是谁偷走了老虎的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然条件下的动物遗体,时间长了都会消失,这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人为条件下,用哪些方法能将动物遗体保存一年以上?(至少答3种)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测试
拓展延伸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落红---春泥---护花”的全过程。
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把植物的“落红”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变成“春泥”被“花”吸收利用,这说明了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归纳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