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册 3.1 健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册 3.1 健康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5 14: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日期
周次
课时 /
课题 3.1 健康
教材 解读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健康的概念;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例子的分析,得出健康的含义;再结合图示分析和小制作活动的辩论,加深理解健康三要素的关系;最后根据话题情境“决定是否抽烟的过程”讨论,建立健康新概念和形成健康水平是可以变化的,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既可以提高健康水平,又可以降低健康水平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健康的心含义,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学会交友,了解提高自己健康水平的方式和重要性。  
重点 健康的含义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的措施
难点 健康的含义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的措施
学情 “健康”是个积极的概念,这个话题虽然没有在以往的科学的教科书中出现,但是面对的毕竟是一群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学校的知识讲座,都能零星的了解一些健康的知识。可能知识不够系统化,但是对于健康的话题都会有话要说。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不但能了解与“人的健康”有关的一些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教学 准备 布置制作“健康金字塔”的活动,多媒体课件。
环节 师生活动 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人的健康包括哪些方面?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的健康?如何预防和治疗疾病?
一、引入:
1、一个人患感冒了,他健康吗?为什么?
不健康,因为生理不健康。
一个人对自己学习没信心,他健康吗?为什么?
不健康,因为心理不健康。
3、一个人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他健康吗?为什么?
不健康,因为社会适应不健康。
讲述:
健康的含义
概念:
1.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
2.生理健康:
即身体状态良好,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和躯体残缺。
即身体状态良好,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和躯体残缺。
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表现为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很好地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4.社会适应健康:
对周围环境、社会生活各方面都能很好地适应。
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能与社会环境的要求保持一致,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
5.健康三要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活动:用纸板剪出3 个每边大约20 厘米长的三角形(或正方形),分别标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然后把3 个三角形或正方形粘成金字塔形(或“品字形”)。
2. 摘抄报纸、杂志、互联网上有益于健康三要素的文字或照片。把摘抄的文字或选取的照片贴在与健康金字塔相对应的地方。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个标志:
(1)情绪乐观,从容不迫、勇于承担责任。
(2)具有旺盛的精力,能够从事日常的社会、学习和工作而不感到有压力。
(3)应变能力强,能够很好适应环境的变化。
(4)善于修养精力,睡眠好。
(5)具有抵抗一般疾病和传染病的能力。
(6)体重适中,不胖不瘦,身体好。
(7)眼睛明亮且反应敏捷。
(8)头发具有光泽而少有头屑。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牙龈出血。
(10)皮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以“篮球比赛”为例,说说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的具体体现?
在打篮球时,人体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等系统会得到锻炼,有利于保持生理健康。
在打篮球时,球投进了,或与队友巧妙的配合,会让人感到兴奋、快乐和自豪,这有利于心理健康。
在打篮球时,球投进了,或与队友巧妙的配合,会让人感到兴奋、快乐和自豪,这有利于心理健康。
提高健康水平
1.影响健康水平的因素:
可能由父母亲遗传基因引起。——遗传因素:
可能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也可能由空气污染引起。——环境因素:
可能是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食物和化学药品中毒等引起。
——饮食因素:
思考下列问题:对照自身的情况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1. 你是否每天进食早餐?
2. 每天你是否吃了蔬菜水果谷类等多种食物?
3. 你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每星期几次球类跑步)?
4. 你每天是否有充足的睡眠?
5. 你是否从不吸烟、不酗酒?
6. 你是否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压抑的状态?
7. 你大部分时间是否都是快乐的?
8. 你遇到问题时,是否有朋友和家人可以求助?
“是”越多,你的生活方式就越健康。
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也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方式因素:
可能是受伤和发育不良等引起。——保健因素:
思考:健康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遗传因素;
②环境因素;
③生活方式因素;
④饮食因素;
⑤保健因素;
健康是许多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人的机体机能和其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就会影响人的健康。
2.“生病 — 健康”连续区域
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处于“生病 — 健康”这一连续区域内,并且在不断地变化着。
思考:怎样提高你的健康水平,并使它靠近连续区域内健康的一端?
保持心理健康;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3.为了健康,人类要适应环境作出有效选择
如天冷了,及时加衣服;发生意外事故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开危险因素等。
当你的朋友请你抽烟时,你做出决定的过程就比较复杂。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1、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2、要过健康的生活,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堂
检测 1.保持愉快的心情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生活中出现某些烦恼问题时,你认为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D)
A.去打球、下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B.将烦恼向好朋友说说
C.找一个适当的理由自我安慰
D.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流
2.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列生活方式对健康不利的是--------------------( B )
A.不抽烟不酗酒 B.迷恋网络游戏
C.注意膳食平衡 D.与人和睦相处
3.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正常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是 -----( A )
A.为增强体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B.与同学相处,以自我为中心
C.为防止身体发胖,经常不吃早餐
D.青春期精力充沛,经常通宵学习
培优 扶差
作业 1.作业本 3.1 健康
板书 设计 3.1 健康
1、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2、要过健康的生活,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