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册 2.2 种群(2课时) 教学设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册 2.2 种群(2课时) 教学设计(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7 10:42:18

文档简介

日期
周次
课时
/
课题
2.2
种群
教材解读
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2、能力目标:(1)通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学会本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间的探究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及勇于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重点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难点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学情
教学准备
投影仪、PPT
环节
师生活动
占用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1、思考: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种类有多少种?已被生物学家命名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讲述:物
种一个物种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一种物种生物生活在一定区域种
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1)区域可大可小
(一片草原、一块农田)(2)一个物种
(湖泊中的所有鱼就不是同一物种)生活在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鲤鱼生活在一块农田中的水稻思考: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不是一个种群,公园里植物有多个物种。思考:既然种群是由同一物种的个体组成,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讲个体,而要讲种群?这是因为生物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有个体高大的,也有矮小的。有衰老的,也有年轻的。有雄的,也有雌的。有健康的,也有衰老的。(3)一个种群内的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思考:物种与种群的联系与区别,你能说清楚吗?两个概念有相同的内涵:都指的是同种生物。不同点是:种群是在一个小范围的同种生物,而物种指最大范围内所有的同种生物。例如老虎,这是一个物种,但不同地域的虎就是不同的种群。东北虎和华南虎属于不同的种群,但它们属于同一物种。种群是物种的组成单位。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个体之间存在联系
(如互相交配,有一定的社会组织关系),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描述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即在一定范围(单位空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例1:在面积为10米2的地里种了50棵玉米,玉米的种群密度=5棵/米2例2:在一只0.5米3的玻璃缸里养了5条金鱼,金鱼的种群密度=10条/米3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有差异的。同种生物在不同地区,种群密度也是不同的。例如:人口种群的分布。如亚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9.4%,却聚居了世界人口的58.4%,而南美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14.1%,只居住了世界人口的5.6%。2.年龄结构
以人口种群为例人口的年龄结构,常用“人口金字塔”。图中的每一横条代表一个年龄组,查一查,你的父母亲在哪个年龄组?该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思考:不同国家的“人口金字塔”图形不同,能说明什么问题吗?阅读图2-14
201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我国现在属于何种类型?收缩型(老年型)我国从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015年实行二孩政策。3.性别比例思考:在畜牧养殖中,养殖者往往会控制动物的性别比例,其意义是什么?人们为了获得蛋、奶等禽畜副产品而选择控制性别比,使雌性比雄性多。如奶牛。横条的长短表示该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人数的多少或比例的大小。我们把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组成状况称为人口的性别结构。衡量人口性别结构的最常用的指标是人口性别比。同一年龄组的性别比、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是否一致?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某种生物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例如,一个有5600只雪雁的种群,在一年内繁殖了1680只幼雁,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的出生率为300‰,即每1000只雪雁中每年出生300只小雪雁。死亡率:某种生物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例:一个拥有10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年内死亡了800只麻雀,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中的死亡率是
。假设不考虑生物个体从一个种群迁出或迁入等因素。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密度)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年龄结构,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因此种群数量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检测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D)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植物
B.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C.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D.校园内的全部桂花树2、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
的特征可能分别属于---------(D)
A.种群,一条鲤鱼
B.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C.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D.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3、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B)
A.每平方米草地中各种植物的数量
B.一个试管内的全部酵母菌
C.某地区,麻雀每年新增个体数
D.一亩地玉米的年产量4、对种群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特征是(B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与死亡率
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5.第六次人口普查时(2010年),某市总人口首次超百万,达到1000530人,2000
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为7364人,死亡人口为6425人。请问该市的人口出生率为____‰,死亡率为_____‰。7.36
6.42
培优扶差
作业
1.作业本
2.2
种群
板书设计
2.2
种群
教学反思日期
周次
课时
/
课题
实验:观察酵母种群
教材解读
目标
1、继续练习制片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了解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了解种群密度。3、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一些因素。
重点
难点
学情
教学准备
投影仪、PPT
环节
师生活动
占用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验目标】1、继续练习制片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了解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了解种群密度。3、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一些因素。【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试管、试管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酵母培养物、标签纸。【实验过程】1.酵母培养:从实验前一周开始,每天同一时间将0.1毫升的酵母培养物注入到盛有等量无菌葡萄糖培养液的分别标记为A1~A7
的试管中,轻轻振荡试管几次,使酵母细胞分布均匀,并放入20℃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思考:为什么要放入20℃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为什么把酵母培养物注入到盛有无菌葡萄糖培养液中,而不是清水中?酵母菌繁殖的适宜温度,繁殖时提供食物。2.制片观察:观察时,分别从试管A1~A7中取出培养液制成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滴管吸取培养液滴在清水中,用洁净的牙签涂匀,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将结果记录在表中:3.结果交流:描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个体及种群密度变化情况。酵母个体呈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培养的酵母种群数目不同。各试管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也不同。四、【实验讨论】1.通过对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培养出来的酵母种群数量和密度的比较,分析影响种酵母种群数量增长的可能原因?空间、氧气、食物、温度等。2.酵母种群数量和密度可能并未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试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缺少氧气或食物。3.要使酵母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增长,还应采取哪些措施?应该控制好酵母菌的繁殖条件。足够的空间、充足的氧气和食物、适宜的温度。4.酵母种群的数量和密度能无限制地增长吗?为什么?不能无限增长。因为空间和营养有限。数量过多导致种内斗争。
当堂检测
1、如图是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要将图甲转换到图乙,下列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C)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⑤C.
⑤→④→③→②
D.
④→⑤→①→②2、如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的酵母
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最为剧烈的是(D

A.
CD段
B.
DE段
C.
EF段
D.
FG段
培优扶差
作业
1.实验:观察酵母种群
板书设计
实验:观察酵母种群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