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生物组
朱永梅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种 群 数 量 的 变 化
请于2011.11.8日前食用
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
3天之后, 所形成的大肠杆菌将可铺满整个地球。
大肠杆菌
需定时分装到更大的容器中,并添加培养液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蛋糕中细菌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种群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时间分钟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细菌数量
请你计算出1个细菌在不同时间产生的后代数量: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第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式:
Nn=2n
Nn=2n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曲线图:
函数式:
Nn=2n
精确
直观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时间分钟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细菌数量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细菌数量/个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蛋糕中细菌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种群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进行表达
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检验或修正
Nn=2n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研究实例
一般步骤
1859年,
24只野兔
近100年后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6亿只以上的野兔
啊哦,兔间天堂
种群起始数量为N0,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1、模型假设:
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建立模型:
Nt=N0 λt
N1=N0 λ
N2=N0 λ2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理想状态——
一年后种群数量为:
两年后种群数量为:
t年后种群数量为:
环颈雉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
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
以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
曲线则大致呈“J”型。
2000年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我国1000~1990年人口数量变化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859年,
24只野兔
近100年后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6亿只以上的野兔
啊哦,兔间天堂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的实验
时间(D) 1 2 3 4 5 6
种群大小 20 137 319 369 373 365
0 1 2 3 4 5 6 时间/天
种群数量400
300
200
100
食物、空间有限
K值(环境容纳量)
A B
C
E
D
对新环境的适应
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稳态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群数量400
300
200
100
t0 t1 t2
t0 t1 t2
种群增长率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讨论:试分析大熊猫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你能提出保护大熊猫措施吗?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践意义
自身繁殖率低
食性单一
气候变迁
栖息地的丧失
提高繁殖率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环境
提高环境容纳量
讨论:家鼠繁殖力极强,善于打洞,偷吃粮食,传播疾病危害极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控制家鼠数量?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践意义
老鼠
机械捕杀
药物捕杀
施用避孕药
养殖或释放天敌
将食物储存在安全处
降低
繁殖率
减少数量
增大环境阻力
降低环境容纳量
打扫卫生
硬化地面
今天你学会了吗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曲线图
模型
时间
种群数量
时间
种群数量
Nt=N0 λt
条件
理想条件:即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加剧,天敌增加
增长率
不变
先增大后减小,K/2处最大
函数式(共22张PPT)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生物组
朱永梅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种 群 数 量 的 变 化
请于2011.11.8日前食用
培养细菌的培养基
3天之后, 所形成的细菌将可铺满整个地球。
大肠杆菌
定时分装到更大的容器中,并添加培养液
营养和生存空间无限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蛋糕中细菌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种群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时间分钟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细菌数量
请你计算出1个细菌在不同时间产生的后代数量: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第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式:
Nn=2n
Nn=2n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数学模型
曲线图:
函数式:
Nn=2n
精确
直观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时间分钟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细菌数量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细菌数量/个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蛋糕中细菌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种群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进行表达
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检验或修正
Nn=2n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研究实例
一般步骤
1859年,
24只野兔
近100年后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6亿只以上的野兔
啊哦,兔间天堂
种群起始数量为N0,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 λ>1)倍;
1、模型假设:
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建立模型:
Nt=N0 λt
N1=N0 λ
N2=N0 λ2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理想状态——
一年后种群数量为:
两年后种群数量为:
t年后种群数量为:
环颈雉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
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
以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
曲线则大致呈“J”型。
2000年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我国1000~1990年人口数量变化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859年,
24只野兔
近100年后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6亿只以上的野兔
啊哦,兔间天堂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的实验
时间(D) 1 2 3 4 5 6
种群大小 20 137 319 369 373 375
0 1 2 3 4 5 6 时间/天
种群数量400
300
200
100
食物、空间有限
K值(环境容纳量)
A B
C
E
D
对新环境的适应
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群数量400
300
200
100
t0 t1 t2
t0 t1 t2
种群增长率
产量最大且不危害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稳态
稳态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讨论:试分析大熊猫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你能提出保护大熊猫措施吗?
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践意义
自身繁殖率低
食性单一
气候变迁
栖息地的丧失
提高繁殖率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环境
提高环境容纳量
讨论:家鼠繁殖力极强,善于打洞,偷吃粮食,传播疾病危害极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控制家鼠数量?
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践意义
老鼠
机械捕杀
药物捕杀
施用避孕药
养殖或释放天敌
将食物储存在安全处
降低
繁殖率
减少数量
增大环境阻力
降低环境容纳量
打扫卫生
硬化地面
今天你学会了吗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曲线图
模型
时间
种群数量
时间
种群数量
Nt=N0 λt
条件
理想条件:即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加剧,天敌增加
增长率
不变
先增大后减小,K/2处最大
函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