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海与洋
[学习目标] 1.了解海与洋的区别及四大洋的概况和界线。2.掌握主要的海、海峡和海湾。3.四大洋的概况。(重点)4.主要的海、海峡、海湾。(重难点)
一、全球海陆分布
海洋是地球上水圈的主体,地球上的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海洋可分为海和洋两部分。
二、海与洋的区分
项目
洋
海
概念
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洋的主体
海洋的边缘附属部分
位置
远离大陆
靠近大陆
面积
大
小
深度
大,一般在3
000m以上
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
影响较小
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
不大
比较大
海流系统
有独立的系统
无独立的系统
三、四大洋
1.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2.四大洋概况比较:
项目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水温,水深
温度最高深度最大
温度最低深度最浅
轮廓形状
近于椭圆形
呈“S”
状
北部封闭,南部开敞
海岸线
东直西曲
北曲南直
北曲南直
海岸线曲折
岛屿
最多
北多南少
北多南少
岛屿众多
半球位置
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
全部在东半球
全部在北半球
1.面积最大,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大洋是哪一个?
提示:太平洋。
四、海、海峡、海湾
1.海的分类:按照它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陆间海。
2.海峡、海湾的概念
(1)海峡指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天然水道。
(2)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
3.意义
(1)海靠近大陆,是联系周围陆地和沿海国家的海上通道,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2)海峡则是海上交通运输的咽喉之地,许多海峡被人们称为“海上生命线”。
2.海的重要性的体现有哪些?举例说明。
提示:海是联系周围陆地和沿海国家的海上通道,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如地中海、红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洲、欧洲和非洲。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学生分组探究一 四大洋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四大洋中平均水温最高的大洋是哪个大洋?分析其水温高的原因。
提示:太平洋。原因是太平洋的形状近似于椭圆形,中间宽、南北窄,赤道从中间穿过,太平洋洋面处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的面积广大,表面年均温高于20
℃的面积占整个洋面的80%以上,所以平均水温最高。
2.被三洲环抱、面积最小的是哪个大洋?分析该大洋海岸线曲折,但港口较少的主要自然原因。
提示:北冰洋。因为北冰洋是四个大洋中纬度最高的大洋,温度低,海水结冰期长,所以港口较少。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四大洋的特征比较如下
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轮廓
地理位置
位于亚洲、大洋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
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
面积
17
868万平方千米
9
166万平方千米
7
617万平方千米
1
479万平方千米
形状
近于椭圆形,南北窄,中间宽
略呈“S”状,东西狭窄,南北延伸
北部封闭,南部开敞
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
温度
平均水温19.1℃
平均水温16.9℃
平均水温17.0℃
水温最低
水深
平均深度4
028米
平均深度3
627米
平均深度3
897米
平均深度1
296米
海岸与岛屿
东部海岸平直陡峭,西部海岸较曲折,是全球岛屿最多的大洋
北大西洋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岛屿;南大西洋海岸线平直
北部海岸线曲折,形成许多边缘海、内海和海峡,南部海岸线平直
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备注
蕴藏着丰富的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
海运特别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是连接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有两大奇观:极昼极夜和飘忽不定、变幻无穷、五彩缤纷的极光
2.四大洋的分界线
海与洋的联系。海洋由洋与海共同组成,洋是水体的主体部分,海是洋的边缘部分,附属于各大洋。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大洋d具有
特征( )
A.有定期的涨落现象
B.整个轮廓呈“S”形
C.南部开阔,北部海岸线曲折
D.东部海岸线平直,西部海岸线曲折
(2)图中的大洋b和c的界线是
。
(3)图中大洋c与d的界线是
,b与d的界线是
。
(4)全球岛屿最多的大洋是
,它的平均水温是
。
【思路点拨】 根据四大洋的面积和平均深度判断a、b、c、d对应的四大洋的名称。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四大洋的面积和平均深度可知,a~d依次是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定期涨落现象属于海的特征,轮廓呈“S”形的是大西洋,印度洋是南部开阔,北部海岸线曲折。第(2)题,印度洋和大西洋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为界。第(3)题,太平洋与大西洋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68°W经线为界;太平洋与印度洋北以马六甲海峡北端、南以通过塔斯马尼亚岛南角的147°E经线为界。第(4)题,太平洋的主要特征:①面积最大;②水温最高;③水体最深;④岛屿最多。
答案:(1)D
(2)通过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3)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68°W经线 北以马六甲海峡北端、南以通过塔斯马尼亚岛南角的147°E经线
(4)太平洋 19.1℃
学生分组探究二 海的类型及主要海峡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陆间海与内陆海从位置和特征上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位置:陆间海位于大陆之间,如地中海;内陆海深入大陆内部,如渤海。
特征:陆间海面积大、深度深;内陆海面积小,受大陆影响更显著。
2.教材第4页图1.4中属内陆海、边缘海、陆间海、海湾的分别是哪些?
提示:波罗的海、黑海属内陆海;北海属边缘海;地中海、红海属陆间海;比斯开湾、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属海湾。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海的类型
海按照其所处的位置,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陆间海,如下表所示:
特征分类
位置
特征
举例
边缘海
大陆边缘
面积大,水流不畅
东海、日本海、南海、北海
内陆海
深入大陆内部
面积小,受大陆影响大
渤海、波罗的海、黑海
陆间海
大陆之间
面积、深度都大
地中海、红海、加勒比海
2.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
连通海域
重要性
曼德海峡
红海—印度洋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马六甲海峡
印度洋—太平洋
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霍尔木兹海峡
波斯湾—印度洋
著名的“石油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地中海—大西洋
地中海进出大西洋的门户
巽他海峡
印度洋—太平洋
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英吉利海峡
大西洋—北海
北海—大西洋的航海要道
土耳其海峡
黑海—地中海
黑海与海中海之间的门户
3.海湾
海洋伸入陆地的水域叫海湾。通常以湾口附近两个对应海角的连线为界。海湾的形态千差万别,弯入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不少海湾口有岛屿或群岛,形成一条或多条海峡与海或洋相通。大多数海湾与其相通的海或洋可进行水量自由交换,因此,海湾的水文和水生生物特征与所属的海或洋的水文和生物状况基本相似。海湾是人类海上活动最频繁的海域,适宜于水产养殖、开采石油、航运、停泊、海盐生产、开发旅游业等。
(1)叫“海”不是海。有些水体名字中有“海”,但不是海,实际上是面积较大的内陆湖泊,如里海、咸海、死海。
(2)“名不副实”的海湾。由于沿用过去的习惯名称,现在存在着一些海湾名不副实的现象。如墨西哥湾、孟加拉湾实际上是海,而马尔马拉海、亚速海实际上是湾。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下图为世界上四个重要的海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四个海峡中,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③
D.④
(2)2019年11月18日,海关总署公布,中国1-10月份原油进口同比增长10.5%至4.15亿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增至70.9%。若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最近航线经过( )
A.④③②
B.④
C.①③
D.②④
(3)已经修筑海底隧道连接两岸的海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思路点拨】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峡轮廓判断海峡的名称,结合与各海峡相关的自然或人文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①为英吉利海峡,②为霍尔木兹海峡,③为白令海峡,④为马六甲海峡。四个海峡中,只有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根据石油运输的最近航线,可推断出其必经之路是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四个海峡中,目前只有英吉利海峡修筑了连接英法的海底隧道。
答案:(1)C (2)D (2)A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教材第4页思考
【点拨】 从位置和形态区别海、海峡、海湾的类型。
【答案】 1.海:北海、阿拉伯海、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台湾海峡等。海湾:比斯开湾、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
2.红海为陆间海,黑海为内陆海。
红海位于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并有海峡与海洋相通,黑海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3.渤海属于海湾,黄海为边缘海。
渤海是太平洋深入亚欧大陆内部形成的海湾,黄海位于亚欧大陆边缘,以岛屿、群岛为边界与太平洋分开。
1.关于海与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是海洋的主体
B.洋远离大陆,深度大
C.海的水温和盐度相对稳定
D.海有独立的海流系统
2.有关四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平洋东部海岸线曲折,西部海岸线平直陡峭
B.印度洋南部因被较多的半岛和岛屿穿插分割,海岸线曲折
C.北大西洋海岸线曲折,南大西洋海岸线平直
D.北冰洋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海岸线平直
1.B 2.C 第1题,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洋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有独立的海流系统,水温和盐度相对稳定。第2题,太平洋西部海岸线曲折,东部海岸线平直陡峭;印度洋南部海岸线平直;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图中③为直布罗陀海峡,则①为
洲,②为
洲。
(2)若③为世界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名称是
。
(3)若图中③为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则此处海峡名称是
。
(4)若图中③为苏伊士运河,A为亚洲,则B为
洲,A、B间海域按其所在位置分类应属于
。
解析:第(1)题,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其北面为欧洲,南面为非洲。第(2)题,世界上石油运输最为繁忙的海峡是霍尔木兹海峡。第(3)题,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第(4)题,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位于非洲和亚洲之间的红海属于陆间海。
答案:(1)欧 非 (2)霍尔木兹海峡 (3)白令海峡
(4)非 陆间海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依次经过东海、
海峡、日本海、太平洋和
海峡进入北冰洋。
(2)航行途中经过的著名渔场是
。该渔场的成因是
。
(3)近年来,有关北冰洋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简述国家之间产生竞争的主要原因。
解析:随着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北极地区部分原先被冰封的陆地有了使用价值,被冰封的海洋开始通航,再加上北极海底有多种矿产资源,各国(主要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开始争夺极地资源和领海。另外该地区战略位置也很重要。
答案:(1)朝鲜 白令
(2)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在此交汇
(3)①自然资源丰富;②航道的开通;③重要的战略位置。
PAGE
-
8
-(共55张PPT)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一节
地球上的海与洋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环
节
1
水圈
3.6亿
71
地理位置
水文特征
边缘附属
远离
大
小
3
000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高
大
低
浅
椭圆
S
曲折
多
东
北
边缘海
陆间海
狭窄
海上生命线
咽喉
合作探究·重难疑点
环
节
2
教材活动·课堂小结
环
节
3
当堂落实·双基达标
环
节
4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答宥
内陆海、
边缘海
区别
太平洋
陆间海
界线,形
状,水深
[海峡H海
边缘中大西洋比水湿校
印度洋较岸特点
海湾}[意
北冰洋
岛屿数量
课堂小结第1节
地球上的海与洋
1.极地科考船从中山站出发,顺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一圈,依次经过的大洋为(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 本题考查空间分析能力。中山站临印度洋,顺地球自转方向,即向东应依次经过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故D项正确。
读图,完成2~4题。
2.上面海峡附近符合下图中气候特点的是( )
气候类型图
A.① B.② C.③ D.④
3.当上一题中的相关海峡风大浪高时,上面四个海峡所在地区昼长时间由长到短排列顺序应为(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4.有关上述四个海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海峡两岸葡萄园随处可见
B.②地区常年温和多雨
C.③海峡西侧大洋面积最大
D.④位于非、欧两洲之间
2.A 3.D 4.C 第2题,依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图中①为直布罗陀海峡,②为马六甲海峡,③为麦哲伦海峡,④为曼德海峡。本题中的气候资料反映出了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应与图①符合。第3题,当图①中海峡风大浪高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此时,越往南白昼时间越长,结合题干条件分析,D项正确。第4题,A项中,葡萄园不会随处可见;B项应为常年高温多雨,而不是温和多雨;D项中的海峡位于亚、非两洲之间。故A、B、D三项均错。C项海峡西侧为太平洋,为面积最大的大洋,故C项正确。
读“四大洋分布示意图”,完成5~8题。
5.大洋①是( )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6.大洋③和⑤的界线是( )
A.麦哲伦海峡
B.好望角
C.白令海峡
D.合恩角
7.有关①类海域与⑥类海域区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类海域面积大,深度浅;⑥类海域则相反
B.①类海域理化性质不稳定;⑥类海域则相反
C.①类海域有明显的潮汐现象;⑥类海域则没有
D.①类海域有独立的海流系统;⑥类海域则没有
8.⑥类海域与⑦类海域相比,最大的区别是⑦类海域( )
A.靠近大陆
B.有独立的海流系统
C.深度逐渐减小
D.介于大陆之间
5.D 6.C 7.D 8.C 本组题以四大洋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海、洋、海峡等海域的分布、特点。第5题,根据海陆轮廓和分布可知,①为印度洋,②为大西洋,③为太平洋,④为白令海峡,⑤为北冰洋,⑥为加勒比海,⑦为阿拉伯海。第6题,大洋③和⑤的界线就是海域④——白令海峡。第7题,①类海域是“洋”,而⑥类海域是“海”。第8题,⑥类海域是“海”,深度变化不大;⑦类海域是“湾”,深度逐渐减小。
下图为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9.①②③④四大洋中,中国濒临的大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连接②③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海峡或运河的是( )
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9.B 10.C 据经纬网可知,①为大西洋,②为太平洋,③为印度洋,④为北冰洋。中国濒临的是太平洋,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最短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
11.下图中的字母代表的是海上咽喉要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海上航运的咽喉要道的名称。
A是
海峡,沟通了
洋与
洋。
D是
海峡,处于
气候区。E是
海峡,冬季由波斯湾驶往欧洲的油轮,经过此处时
(顺或逆)风。
F是
运河,其所在国家的重要经济作物是
。
G是
运河,沟通
洋与
洋。
H是
海峡,I是
角。
(2)由C经B至东亚的航线是石油污染很严重的海域,为什么?
解析:第(1)题,考查世界著名海峡的位置和其附近的地理特征,注重基础知识。第(2)题,从C至B是中东石油外运航线的一部分,其石油污染严重最主要原因是石油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和石油泄漏。
答案:(1)白令 太平 北冰 曼德 热带沙漠 直布罗陀 逆 苏伊士 长绒棉 巴拿马 太平
大西 德雷克 好望
(2)该航线是中东石油运往东南亚和东亚韩国、日本的海上航线,意外事故和运输过程中造成石油泄漏对海洋污染严重。
12.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年5月11~14日,2019年伊朗国际石油展在首都德黑兰举行。“2019年伊朗石油展”全称为“第二十四届伊朗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展”。伊朗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22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9,居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26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其石油产业相当发达,是伊朗本国的支柱产业。伊朗的石油出口主要是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海运。
材料二 中东地区主要的海、海湾、海峡分布示意图。
(1)什么是海峡?图中数字①~⑧所示的水域中哪些是海峡,分别是哪些海峡,分别连接了哪些海域?
(2)按照海所在的地理位置,可以将海分为哪些类型?试从图中各举一例。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海?
(3)海与海峡在海洋运输中有何重要意义?
解析:第(1)题,考查海峡的概念,及通过读图判断海峡,及其所连接的海域。第(2)题,考查按照海所在的地理位置对海的分类,并注意判断图中的海。第(3)题,考查海和海峡在运输中的作用。
答案:(1)海峡是指连接海洋与海洋的狭窄天然水道。图中⑥为霍尔木兹海峡,连接了波斯湾与阿拉伯海;⑦为曼德海峡,连接了红海和阿拉伯海,⑧为土耳其海峡,连接了地中海与黑海。
(2)按照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陆间海。图中④(阿拉伯海)为边缘海;②(地中海)和⑤(红海)为陆间海,③(黑海)为内陆海。我国的渤海属于内陆海;黄海属于边缘海。
(3)海靠近大陆,是联系周围陆地和沿海国家的海上通道,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海峡是海上交通运输的咽喉之地,对世界海洋运输具有重要作用。
PAGE
-
4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2.理解人类海洋科学研究的成就。3.人类海洋科学研究的成就。(难点)
一、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
时间
历程
航海技术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
15世纪以前
畏惧海洋
几乎没有
“天圆地方”
初步利用
沿海航行
“鱼盐之利,舟楫之便”
15世纪末开始
大航海时代
环球航海
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
一战后
深化利用
蒸汽机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
当今
可持续发展
内燃机和核能
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深化了对海洋的利用,此时段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是什么?
提示: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
二、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
时间
手段
结果
1872~1876年
环球综合海洋考察
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
20世纪50~80年代
深海钻探技术与海底钻探计划
诞生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大洋观测计划与相关气候研究
揭示了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当今
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
2.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成果是什么?
提示: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学生分组探究一 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15~16世纪,人类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远洋航海?
提示: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等。
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深化了对海洋的利用。战争时期,海洋成为屯兵、作战的重要场所;战后海洋又成为食品基地、油气开发基地、旅游娱乐基地和仓储等空间利用基地。
3.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对人类认识地球、认识自然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
提示: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诞生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使人们对地球又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大洋观测计划,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提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阶段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
人类对海洋的利用
15世纪以前
“天圆地方”
“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
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对海洋认识扩大,能够航行到远洋
与沿海各国的海上贸易与友好往来,加深了中国与所到各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15世纪末开始的大航海时代
地球是圆形的,海洋是一个整体,并认识到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
通过环球航行,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近代殖民掠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战后
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能够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需要
一战后,人类深化了对海洋的利用。战争时期,海洋成为屯兵、作战的重要场所,战后海洋又成为食品基地、油气开发基地、旅游娱乐基地和仓储等空间利用基地。随着海洋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大,海洋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重要阵地
当今社会
有了质的飞跃。认识到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海洋的综合利用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公元前古希腊世界地图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B
,C
,D
,E
,F
,G
。
(2)地图的中心是地中海,这反映了古希腊人有着怎样的海陆观念?
(3)图中缺少了哪些大洲,为什么?
【思路点拨】 该地图是公元前古希腊人所作,由于当时生产力落后,人类对世界海陆大势的认识还仅停留在“天圆地方”的阶段,古希腊人即把他们活动的区域当成是世界的中心。由于当时的航海技术落后,人类还不具备远洋航行的条件,对距离遥远且中间隔有大洋的大洲,古人是认识不到的。从图中可看出,只做出了地中海周围的大洲和大陆,从地中海地区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第(1)题,回答地中海周围的海、海洋、大洲。第(2)题,古希腊人对世界海陆的认识是有限的,只以自己的活动地区为中心绘制地图。第(3)题,地中海周围的大洲有亚、非、欧,少了四大洲,主要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还不存在远洋航行,视线是有限的。
答案:(1)黑海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欧洲 非洲 亚洲
(2)古希腊人对海陆的认识范围是有限的,他们认为自己经常活动的地中海区域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制作地图时,将地中海放在中心位置。他们认为地在中间,地的四周是海洋,海洋的边缘是深渊。
(3)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由于航海技术落后,古希腊人活动范围有限,主要在地中海附近区域,所以还认识不到这些远隔重洋的大洲。
学生分组探究二 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读教材第7页阅读,以时间为线索呈现人类认识海洋大事记,从中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从给出的时间线索可看出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认识在不断深入。
2.1872~1876年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究是什么?
提示:人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
3.人类认识海洋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时代,分别是哪三个时代?
提示:海洋探险时代、科学研究时代、和平利用时代。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人类认识海洋的三个时代,表解如下:
时间(年)
事件
主要意义
海洋探险时代
1405~1433
郑和下西洋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1492~1504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发现了美洲,标志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1498
达·伽马到达印度
开辟了印欧航线
1519~1522
麦哲伦环球航行
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世界大洋是连续而相通的
1768~1779
库克完成环南极航行
获得了第一批海洋资料
科学研究时代
1872~1876
“挑战者”号环球航行考察
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
1902
ICES成立
建立了一系列海洋理论,如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1925~1927
“流星号”南大西洋调查
1957~1965
IIOE
1968~1983
DSDP
1971~1980
IDOE
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1985~1994
TOGA
1993
GLIVAR
和平利用时代
1994年11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
把世界海洋开发与管理引入一个新时代;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
早期人们对海洋的了解更多地来自航海探险,人们对海洋的研究也更多地是为了航海的需要,人类通过航海认识了世界,但恰恰对海洋却知之甚少,直到现在,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加大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读“人类认识海洋大事记树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空白处填入正确的字母。
A.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B.联合国发起“TOGA”
C.库克完成环南极航行
D.“流星号”的南大西洋调查
(2)如果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分为海洋探险和对海洋的研究两个时代,那么在这个树状图中属于海洋探险时代的有
个。
(3)在海洋探险时代,人类对海洋有哪些认识?
(4)请结合史实将下列事件与对应的意义连起来。
①郑和下西洋
a.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
作用过程
②深海钻探计划
b.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TOGA和GLIVAR
c.标志着大航海时期的到来
④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d.最早进行了海洋科学考察
⑤达·伽马到达印度
e.标志着现代海洋学研究的开
始
⑥麦哲伦环球航行
f.开辟了印欧航线
⑦库克环南极航行
g.诞生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
学说
⑧“挑战者”号环球航行考察
h.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思路点拨】 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判断各个认识阶段。
解析:该题以人类认识海洋大事记树状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海洋的认识。15世纪以前,“天圆地方”占主导地位;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被认为是大航海时代的开始。深海钻探技术的发展和海底钻探计划的实施,使得人类对海底地形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从而诞生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热带海洋——全球大气研究计划”重点研究的是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答案:(1)自上而下依次是:A C D B
(2)6
(3)初步认识世界海陆分布,大体了解地球表面的整体面貌,仅局限在与航海探险相关的海面气象要素、洋流等方面。
(4)①——h ②——g ③——a ④——c ⑤——f ⑥——b ⑦——d ⑧——e
教材第6页图1.7 16世纪大航海时期的世界地图(图中绘有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先读图识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麦哲伦航海是一次环球航行,他的这一次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次航行由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经过大西洋,通过南美洲火地岛,进入太平洋经过菲律宾群岛,后进入印度洋,经好望角,进入大西洋,返回西班牙。
——[再演练应用]——————————————
1.读图,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中共穿过几大板块( )
A.3 B.4 C.5 D.6
2.麦哲伦此次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大洋分别为(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1.D 2.B 第1题,由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可知,其在航行中穿越了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第2题,麦哲伦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大洋有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教材第8页思考
【点拨】 从海洋探索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方面回答。
【答案】 1.海洋是人类未来资源开发和空间利用基地,所以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1世纪,人类把海洋研究作为重点,所以称之为“海洋的世纪”。
2.海洋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能揭开许多地球之谜。
2018年12月10日,“大洋一号”船从位于青岛的自然资源部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起航,前往印度洋、大西洋执行中国大洋52航次科考任务。航程约23
900海里,预计2019年7月完成任务返回青岛。据此完成1~2题。
1.第52次科考主要在太平洋与印度洋和大西洋上进行,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返回地青岛是东海沿岸城市
B.科考船将穿越白令海峡
C.出发时南半球昼短夜长对考察十分有利
D.科考船可能经过国际日界线
2.该材料说明( )
A.我国进入了海洋开发的新阶段
B.我国现阶段已经对海洋完全认识
C.该次科考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过程
D.我国已经进入了海洋时代
1.D 2.A 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大洋一号”返回地青岛是黄海沿岸的重要城市;考察船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考察,不需经过白令海峡;11月份,为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国际日界线穿越太平洋,故科考船有可能穿越。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世界已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时期,“大洋一号”的科考,说明我国已进入了海洋开发的阶段。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地,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1)材料中所述的观点是在人类认识海洋的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2)从材料中可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析:从材料中的描述可知,在此时,美洲已被发现,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各大洲国家和地区之间,因海洋阻隔而相互隔绝的状况被逐渐打破,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
答案:(1)知道了地球确实是圆的,地球上海洋包围着陆地而且全球连成整体,通过海洋可以到达地球上的各个大陆和岛屿。
(2)人类海洋观念的主流从“靠海吃海和就近航海”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了“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的新阶段。
4.2020年1月18日,一艘货船从俄罗斯北部唯一的不冻港起航,沿欧亚澳航线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至印度洋,再向东穿过马六甲海峡经新加坡到上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内,却成为不冻港,原因什么?
(2)穿过英吉利海峡时风急浪高,货船颠簸摇晃,主要是受到
风的影响。船在地中海行驶常会遇到下雨天气,这是为什么?
(3)到达新加坡,附近海域风平浪静,这是因为新加坡地处
气压带,气流辐合上升,风力较小。
解析:第(1)题,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然位于北极圈内,但终年不冻。第(2)题,英吉利海峡受西风带影响,风急浪高。船在地中海行驶常会遇到下雨天气,这是因为地中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而多雨。第(3)题,新加坡地处赤道低气压带。
答案:(1)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2)西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
(3)赤道低
PAGE
-
9
-(共53张PPT)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环
节
1
沿海
大航海
环球
空间
深海钻探
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
合作探究·重难疑点
环
节
2
图表技法·学以致用
环
节
3
当堂落实·双基达标
环
节
4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答宥
课堂小结
15世纪以前日天圆地方“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
人类日1405-1433郑和七下西洋
认识
海洋是世界交
海洋15世纪末开始H大航海时代H通的重要通道
的历
程
战以后H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
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人类生命
现在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
展的宝贵财富
人类
海洋探险时代
对海
洋的海洋科学研究时代{事件、主要意义
科学
探索
和平利用时代第2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世纪以前,人类有了“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
B.15世纪,郑和下西洋标志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世界海洋的开发与管理引入了一个新时代
D.英国人库克首先完成了环南极航行
B 1492~1504年,意大利人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洲,标志着大航海时期的到来。
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①线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图中②线仅用了20天。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③线比哥伦布航行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据图回答2~3题。
2.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 )
A.第一次航路长
B.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
C.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D.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
2.D 3.D 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是冬季,因为印度洋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哥伦布1492年是逆北大西洋暖流到美洲的。
4.关于海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B.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C.目前海洋还局限于为人类提供生存的自然环境、渔盐之利、航运交通、国家安全等方面,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等新产业的开发未形成规模
D.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C 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
5.下列人类活动与人类对海陆分布的探索联系较为密切的是( )
A.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B.西欧乳畜业的形成
C.小麦、棉花、葡萄引种到黄河流域
D.东南亚、巴西分别成为最大的橡胶和咖啡产地
D 橡胶原产南美洲,而咖啡则原产非洲,两种热带经济作物从被发现到引种到其他大陆与人类对海陆分布的探索是分不开的,故D项正确。
麦哲伦船队历经三年,环球航行成功,人类首次用实践证明了地球的球体形状。据此完成6~8题。
6.麦哲伦船队的出发地点位于下面①~④中的
附近( )
7.船队渡过大西洋后,最早到达的地方位于下面哪幅图中( )
8.与第6题图中④所示海峡高温期相同,多雨期相同的是第7题甲至丁城市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B 7.C 8.B 第6题,麦哲伦船队出发地位于西班牙,位于直布罗陀海峡北部,A~D四项中,结合经纬度判断B项为直布罗陀海峡,故B项正确。第7题,结合题干条件分析,船队渡过大西洋后,首先到达南美洲东侧巴西沿海。结合A~D四项中每幅图的经纬度分析,C项为巴西东南沿海。第8题,第6题中④所示海峡为土耳其海峡,为地中海气候,第7题图中乙城市位于美国西南沿海,为地中海气候,且两地同位于北半球,故B项正确。
2019年12月,“伊朗、中国、俄罗斯将于27日在北印度洋和阿曼湾国际海域,举行为期4天的联合军事演习”,这次联合军演位置十分接近敏感的国际重要航道——霍尔木兹海峡。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能正确表示霍尔木兹海峡所在地区的是( )
10.下面关于霍尔木兹海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方生命线,美国部署海湾地区军事力量的必经之路
B.对西欧石油供应不具有战略影响
C.对日本海上石油运输无关紧要
D.对南美石油供应具有战略影响
9.C 10.A 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熟悉霍尔木兹海峡的形状及附近的地理环境有助于判断。第10题,霍尔木兹海峡在世界石油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被称为西方生命线,同时也是美军在海湾地区的必经之路。
11.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批新兴海洋产业,人类对海洋的利用方式越来越多,对海洋利用的程度不断深化,可利用的海洋资源与空间日益广泛,海洋的价值和功能发挥得日益充分。目前,人们对海洋的主要利用方式有哪几种?
解析:海洋的利用是人们根据海域的区位、资源与环境状况所进行的开发利用活动。人类对海洋的利用,经历了由单一到综合、由平面到立体的发展历程。
答案:(1)渔业捕捞。是指利用船舶和网具捕捞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分为远洋捕捞和近海捕捞。这是人类利用海洋的传统方式之一。(2)海水养殖。是指利用水体和海床人工培育和饲养并收获具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如鱼类、贝类、藻类等。(3)工矿业开发。主要指海洋盐业与海洋矿产开采、油气开发及海水综合利用等。(4)港口建设和海上交通运输。港口建设指供船舶停靠、进行装卸作业、避风和调动所进行的设施建设;海上交通运输是指为船舶航行以及建设跨海或临海桥梁、公路等以交通为主要目的而对海域进行的利用。(5)旅游娱乐。主要指利用海面、水体等进行游泳、潜水和快艇、帆板、冲浪等海上娱乐活动。(6)海底工程。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产生的一种新型利用方式。目前,利用海底的工程建设主要有海底电缆、输油管道、海底隧道及海底仓储等。(7)陆源污水排放和倾废。即海域可以作为陆地污水、疏浚物和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和倾倒场所。由于这种使用有害于海洋环境,因此各国法律上均对其有严格的限制措施。(8)围海与填海造地。围海是指出于特定目的,将某一片海域用固体物质围筑起来,使之形成独立于海洋的一宗水域;填海,是指用固体物质将某一片海域填平,使之成为陆地,此为一些陆地资源匮乏的国家或地区向海洋索要土地,以扩大其陆地生存空间的重要途径。(9)海洋再生性能源的利用。指利用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再生性能源造福于人类的各种活动。(10)其他利用方式。如利用海域修筑海上机场与海上城市、进行科学试验及军事利用等。
12.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的地理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1)甲图是
海峡,风浪较小,因为该海峡位于
带(气压带、风带全称)。乙图是
海峡,往往风大浪高,因为该海峡位于
带(气压带、风带全称)。
(2)甲海峡是世界各大国争相控制的地区,为什么?
(3)处于甲海峡东口的国家是
,其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却是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试分析其原因。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联军欲于冬季从诺曼底登陆作战,但英国首相丘吉尔却坚决反对,试从地理角度分析原因。
解析:从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图中的甲海峡为马六甲海峡,是海上交通运输的咽喉之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广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也需要发展经济的政策和市场;便利的海上交通使得新加坡获得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乙海峡是英吉利海峡,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大浪高。尤其是冬季,由于南北温差大,气压差也大,西风更强,因而风浪更大。
答案:(1)马六甲 赤道低气压 英吉利 西风
(2)新加坡附近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一条海上要道,也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新加坡 新加坡虽然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但独立后,新加坡政府充分利用了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先进的港口设施和技术,坚持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多元化经济,迅速发展了炼油、造船、电子电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成为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4)冬季南北温差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气压差也大,西风强大,海上风浪大。
PAGE
-
4
-综合检测(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读“海峡示意图”,回答1~2题。
1.上面A、B、C、D四海峡中,附近区域的气候符合图示类型的是( )
A.A海峡和B海峡
B.B海峡和C海峡
C.B海峡和D海峡
D.C海峡和D海峡
2.关于上面四海峡附近地区的海域说法正确的是( )
A.A海峡东侧海域是内陆海
B.B海峡北侧海域是陆间海
C.C海峡西北海域是陆间海
D.D海峡西侧海域是边缘海
1.A 2.C 第1题,A海峡是直布罗陀海峡,其附近区域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B海峡是土耳其海峡,其附近区域的气候也是地中海气候;C海峡是曼德海峡,其附近区域的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D海峡是霍尔木兹海峡,其附近区域的气候也是热带沙漠气候。而图示的气候类型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第2题,A海峡东侧海域是地中海,属于陆间海;B海峡北侧海域是黑海,属于内陆海;C海峡西北海域是红海,属于陆间海;D海峡西侧海域是波斯湾。
下面是一组海峡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上述海峡中不是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是( )
A.①海峡
B.②海峡
C.③海峡
D.④海峡
4.上述海峡中属于印度洋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D 4.B 由海峡附近海陆轮廓并结合经纬度,可判断出:①为直布罗陀海峡,是欧、非两洲分界线;②为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分界线;③为曼德海峡,处在亚、非两洲分界线上;④是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亚洲内部。③和④海峡属于印度洋。
二、综合题(共80分)
5.读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A
,B
,C
,D
。
(2)赤道横穿的大洋有
、
、
。
(3)四大洋中,岛屿最多的是
,轮廓略呈“S”状的是
,北部封闭、南部开敞的是
,深度最浅的是
。
(4)B、C之间的分界线是
海峡,C、D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以
海以南为界。
解析:正确读图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根据其轮廓和海陆之间的相对位置,比较容易确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大西洋轮廓略呈“S”状,印度洋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北冰洋面积最小、水温最低、深度最浅;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分界大致以挪威海以南为界。
答案:(1)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亚洲 非洲 欧洲 大洋洲 印度洋 太平洋 北冰洋 大西洋
(2)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3)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4)白令 挪威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水域属于海湾的是
,属于海峡的是
。
(2)水域①所在的大洋与水域④所在大洋的界线是
。
(3)水域⑤被日本誉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4)近年来,水域⑤频受海盗的威胁,且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此海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我国进出口的大部分货物(尤其是石油)经过该水域,“马六甲困局”初步形成。请结合该区域的地形轮廓和特征,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是孟加拉湾;④是我国的北部湾;⑤是马六甲海峡。第(2)题,水域①位于印度洋,④位于太平洋,两大洋的分界线分南北二段。第(3)题,日本原料、燃料贫乏,需大量从国外进口,特别是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中东,而马六甲海峡是其进口石油的最便捷通道。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可根据自己所学知识总结答案。
答案:(1)①④ ⑤
(2)北段大致从马六甲海峡北端向南向东;南段大致从塔斯马尼亚岛南角向南,以147°E经线为界
(3)水域⑤是马六甲海峡。日本资源贫乏,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尤其是其所需能源——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因此被日本誉为“海上生命线”。
(4)在马来半岛最狭窄处(克拉地峡)开凿运河、修建泛亚铁路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合理即可)。
7.读“地球海陆面积分布表”和“海陆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北半球
南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水半球
陆半球
海洋占百分比/%
60.7
80.9
62.0
80.0
89
53
陆地占百分比/%
39.3
19.1
38.0
20.0
11
47
(1)表中给出了海洋和陆地面积在南、北半球的百分比。陆地在
半球较多,但是和海洋面积比较,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
。全球的海洋占全球面积的
%。
(2)图中给出了海陆随纬度的分布,由图可以看出,除了
地区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之外,在其余纬度上的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这种随纬度分布的
,正是地球上海陆分布的一个特点;而另一个特点就是海陆分布的
,例如南极是陆地,北极是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是
集中的地方,而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却是
连成一片。
解析:本题考查海陆面积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纬度海陆面积的分布。由表和图可知,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无论是哪个半球都是以海洋为主;从纬度分布情况来看,除了45°N~70°N以及70°S以南地区外,其他纬度的地区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全球的海陆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南极高纬地区没有海洋而北极高纬地区没有陆地。
答案:(1)北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71
(2)45°N~70°N以及70°S以南 不均性 对称性 海洋 陆地 三大洋
8.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圣罗卡出发,踏上了环球航行的征途。1522年9月6日,麦哲伦船队的“维多利亚”号历经磨难返抵西班牙,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读下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麦哲伦航海图
(1)麦哲伦船队在从西班牙到南美洲南端的航行中,在非洲沿岸和南美洲沿岸主要借助
和
(洋流)航行,船队在南美洲南端发现了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
海峡。
(2)麦哲伦船队于1520年11月至1521年3月初,在南太平洋及赤道附近航行,在此段航行时几乎未遇到巨浪袭击,试分析其原因。
(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人口迁移和新大陆的开发,巴西成为欧洲移民移居的主要地区。巴西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请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见,麦哲伦航行是借助加那利寒流和巴西暖流航行的,绕道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第(2)题,夏季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就小。第(3)题,人口分布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答案:(1)加那利寒流 巴西暖流 麦哲伦
(2)航行期间为南半球夏季,海水温差较小,气压差小,风力较小,所以风浪较小;大部分航线在赤道附近,位于无风带内,所以风浪小。
(3)巴西东南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开发较早;临近海洋,海运便捷;工、农业较发达。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