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7 陈情表》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7 陈情表》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1 18:47:28

文档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五
《陈情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方式。
2
、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二、导入:
魏太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邴原任五官长史。一次,太子燕会,宾客有一百多人。曹丕提出一个议题让大家讨论:“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大家众说纷纭,或救父,或救君,意见并不一致。
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如忠与孝的矛盾等。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李密的《陈情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6页。
三、背景简介
此表写于西晋晋武帝泰始三年。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
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已经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坚辞。
四、作者简介
李密,西晋犍为武阳人,字令伯。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力辞。后任温县令、汉中太守。
五、解题
陈:陈述。
情:具体什么意思,我们通过文章学习。
{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六、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凄苦,悲凉;
感激,真挚,
诚恳
,忠诚

期待
七、合作探究
活动一:
既然李密“愿乞终养”,想请皇上同意自己的辞官请求,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段中直接表达这样一种愿望,而是曲折迂回地从自己幼年的经历写起?他又是用哪些语句来具体表现的?
1、为什么从自己的经历写起?动之以情。
第一段中叙写了作者几重不幸?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
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小结:第一段写了李密成长艰辛不易之苦情,祖孙相依为命之亲情。是以自己责无旁贷、不能废远。他想以此来打动晋武帝。
4、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活动二:第二段作者辞了朝廷、皇帝的哪几次征召?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
难报皇恩之为难之情、难舍病中祖母之孝情
活动三:李密是怎样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的(不就职是因为对旧朝念念不忘)?
(1)、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求取同情
?(2)、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坦诚心态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降低身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活动四:李密提出什么方法来解决“忠孝之两难”?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小结:
文章写完了,我们也读完了。我们再来设想一下,皇上看完文章会不会同意李密辞官,在家奉养祖母?
(学生讨论,并作回答)
①皇上也是人,并非铁石心肠,李密如此感人的陈情,应该可以打动他;②多次征召表现出自己求贤若渴,笼络人心的目的已达到;③“圣朝以孝治天下”,
树立李密这一典范,更好地在全国推行“孝道”;④准许李密的请求,显示出作为皇上的宽容大度。更何况李密已经做出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当然,这只是情理之中的推想。现在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晋武帝是如何批复的。
?《晋书?李密传》中记载,帝览之(《陈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古文观止》中则说,“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八、陈情表之布局
先陈苦情-博得同情
后陈孝情-打动真情
再陈忠情-消除疑虑
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九、艺术特色
融情于事,真情动人。
《古文观止》对本文的评语: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架饰。
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称它"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十、拓展延伸:中国的孝道文化
孝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传统最优良的伦理道德。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请结合本文阐述一下你对中国孝道文化的理解。
学生发言
老师总结:请同学们看三幅图片
第一幅李子柒和奶奶一块吃饭的图片
第二幅龙应台和母亲美君的图片
第三幅习近平和母亲手挽手的图片,我们看到了什么?孝心无价,请同学们一块大声朗读一下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中的这几段,体会至臻至美的孝。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换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无法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毕淑敏《孝心无价》
十一、作业: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篇中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请针对这一段话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
十二、板书设计
陈情表
李密
孝情
-------矛盾
-----------忠情
解决
先尽孝后尽忠
PAGE(共21张PPT)
陈情表
高中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五
魏太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邴原任五官长史。一次,太子燕会,宾客有一百多人。曹丕提出一个议题让大家讨论:“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大家众说纷纭,或救父,或救君,意见并不一致。
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如忠与孝的矛盾等。
导入
???
???
1、积累文言知识,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方式。
2、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难点:体悟作者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以及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此表写于西晋晋武帝泰始三年。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
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已经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坚辞。
背景简介
李密,西晋犍为武阳人,字令伯。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力辞。
后任温县令、汉中太守。
陈:陈述。
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凄苦,悲凉;
感激,恳切,
真挚
,诚恳

忠诚
,期待。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
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合作讨论:活动二
第二段作者辞了朝廷、皇帝的哪几次举荐和征召?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合作讨论:活动三
李密是怎样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的(不就职
是因为对旧朝念念不忘)?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求取
同情
坦诚
心态
降低
身份
疑虑

合作讨论:活动四
李密提出什么方法来解决“忠孝之两难”?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我们来设想一下,皇上看完文章会不会同意李密辞官,在家奉养祖母?
《晋书?李密传》中记载,帝览之(《陈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古文观止》中则说,“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陈情表》之布局
先陈苦情
后陈孝情
再陈忠情
博得同情
打动真情
消除疑虑
精心布局,环环相扣
艺术特色
融情于事,真情动人。
《古文观止》对本文的评语: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架饰。
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称它"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拓展延伸:中国孝道文化
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传统最优良的伦理道德。请结合本文阐述一下你对中国孝道文化的理解。
参考:
二十四孝的故事:子路百里负米,
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等等
鲁迅孝顺母亲的故事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毕淑敏《孝心无价》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亿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毕淑敏《孝心无价》
作业(任选其一)
1、《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篇中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请针对这一段话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给李密写一段颁奖词(150字左右)。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