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藤野先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我将在“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了作者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学好这篇文章,不仅对学生学习散文有重要影响还可以激发爱国情感。因此,在关注文学表达、思想情感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平时教学中的渗透。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但认识往往停留表面,在领悟藤野先生高尚品质和作者思想情感方面需要引导。有些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些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初二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依据前面教材的解说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写作手法”定为教学重点,将“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定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及新课改的要求,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提问对话法、引导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预设的学法是:阅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联系实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1936年秋天,我国一位大文豪、大革命家去世了,却有记者去采访了远在日本偏远乡村的一名医生。这位医生说:“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周君”是谁吗?这位医生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故事,认识这位可敬的异国教师——藤野先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感受作者情感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圈点勾画,提出问题:“课文围绕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的概括不够全面,通过归纳,总结出“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几件事。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理解写法
这一环节我会提出这样一个主问题:
“请用下面的句式表达你对藤野先生的认识:
我从_____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的人,因为_____。”
学生发言时我从外貌、工作、生活、对中国的态度上进行归纳点拨,重点分析藤野先生的人格品质,他是一个“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无民族偏见”的人。(板书三个词)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形成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完整认知,品味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板书伟大)
设计意图:通过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深层挖掘,品味其高尚的人格。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2.藤野先生在鲁迅重要的人生抉择中起到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中体现的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及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带给作者的勇气。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深入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感和对恩师的感激、赞美与怀念之情,从而理解本文的主题。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我将用下面精练的语言总结本课内容:在鲁迅失望时,是藤野先生给了他希望;在鲁迅受到讥讽时,是藤野先生给了他激励。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选一位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老师,也将感悟用同样的句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感悟师生情。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回国后成为作家的鲁迅,请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作业的设计,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还能锻炼其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正直热忱
治学严谨
伟大
无民族偏见
设计意图: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一方面学生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共16张PPT)
藤野先生
鲁迅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说
课
流
程
二、学情分析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学好本文不仅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散文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还可以激发爱国情感。因此在关注文学表达、思想情感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平时教学中的渗透。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但认识往往停留表面,在领悟藤野先生高尚品质和作者思想情感方面需要引导。有些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基础比较薄弱。这就要求老师注重个体差异,设法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速读课文,
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写作手法。
感受作者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引导点拨法
多媒体辅助法
提问对话法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抽象变为形象
增强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任务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理论依据:
创设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欲望
圈点勾画法
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阅读感悟法
五、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布置作业
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
体会情感
精读课文
理解写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936年秋天,我国一位大文豪、大革命家去世了,却有记者去采访了远在日本的一名医生。这位医生说:“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周君”是谁吗?这位医生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认识这位可敬的异国教师——藤野先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感受作者情感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圈点勾画,提出问题:“课文围绕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的概括不够全面,通过归纳,总结如下: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添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
3、关心实习
4、了解裹脚
(三)精读课文,理解写法
请用下面的句式表达你对藤野先生的认识:
“我从__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__的人,因为__。”
设计意图:通过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深层挖掘,品味其高尚的人格。
学生发言时我从外貌、工作。生活、对中国的态度上进行归纳点拨,重点分析藤野先生的人格品质,他是一个“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无民族偏见”的人。
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形成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完整认知,品味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2.藤野先生在鲁迅重要的人生抉择中起到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深入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感和对恩师的感激、赞美与怀念之情,从而理解本文的主题。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在鲁迅失望时,是藤野先生给了他希望;
在鲁迅受到讥讽时,是藤野先生给了他鼓励。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感悟师生情。
联系自身,选一位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老师,也将感悟用同样的句式记录下来。
(六)布置作业
假如是回国后成为作家的鲁迅,请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