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周亚夫年轻时,有一个叫许负的相士曾经给他算过命,说他会位极人臣,但是最后会饿死。周亚夫当时哈哈大笑,根本不相信许负说的话一一.他出身显贵,怎么可能会饿死?可是他最终却真的落得了绝食身亡的结局。
有志青年的作死日常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
学习周亚夫“真将军”的精神。(重点)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司马迁和《史记》
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贰
分析内容
叁
周亚夫之死
肆
目录
司马迁
语文书P135 ①
《史记》
述了从传说中的
到 (谥号)共 余年史事,全书 篇,包括 本纪、 表、
书、 世家、
列传。
皇帝
汉武帝
3000
130
12
10
8
30
70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功,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创作背景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侵入边境。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我国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统称,此处指匈奴。
精读细研
译: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大规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
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军营。
不久。
到,往。
同“披”,穿着。
张开。
把弓拉满。
精读细研
这里指刀出鞘。
慰问。
将要。
n·皇帝发布的命令。
过了不久。
手持符节。
特指皇帝
军营。
译: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精读细研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精读细研
营垒。
规定。
控制住车马。
拱手行礼。
被感动。
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纵马奔驰。
慢慢地。
请允许我。
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盔甲和头盔
译: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就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精读细研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语气词,表示反问。
先前。
必,一定。
精读细研
译: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一定可以(被)偷袭并且(被)俘虏,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称赞了他很久。
请你讲故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文帝之后六年
霸上、棘门、细柳
文帝、周亚夫、次要人物
“劳军”
介绍了什么背景
上自劳军
群臣Σ(っ °Д °;)っ,
“真君子”
点明背景
匈奴入侵
边关吃紧
奉命备战
霸上、棘门军营
细柳军营
长驱直入,将士送迎
天子不得入,按辔徐行
对比
第一层:“上自劳军——不得入。”
军容严整,常备不懈
第二层:“先驱曰——按辔徐行。”
军纪严明
第三层:“至营——成立而去。”
军礼严谨,一丝不苟
以军礼见
前驱不入
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
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
群臣Σ(っ °Д °;)っ,“惊”何处?
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
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
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
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周亚夫之死
1.汉文帝登基之初,吴王联合其他诸侯发动叛乱,周亚夫领兵平叛,得胜。
周亚夫之死
2、周亚夫被任命为宰相,但是他性格耿直,讲话不注意技巧,常常得罪汉景帝。
①汉景帝想废掉太子刘荣时,周亚夫强烈反对,汉景帝很不开心。②匈奴将军归顺汉朝,汉景帝十分高兴,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归顺汉朝,汉景帝想封匈奴将军为侯,周亚夫强烈反对,认为这种背叛国家的人不应该受到赏赐,如果封他们为例,会在朝廷中树立不好的导向。汉景帝非常不悦,没有理睬周亚夫的建议,依旧封了匈奴将军为侯。
周亚夫因此称病不理政事,汉景帝知道这是周亚夫在抗议,索性顺水推舟,过了三年免除了他的丞相之位。
3、但是周亚夫毕竞是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汉景帝爱惜他的才华,不久之后请他入宫赴宴,故意没给他准备筷子,想试探他的反应,看看他的脾气是不是已经改好了。可是周亚夫的反应再次让汉景帝很生气——周亚夫不高兴地向宫人要了筷子,汉景帝说出自己不给他放筷子的用意,周亚夫不情不愿地跪下向汉景帝谢罪,汉景帝刚让他起来,周亚夫就立刻站起来告辞离去。汉景帝愤怒地望着周亚夫的背影,开始起了杀心,觉得周亚夫功高盖主又把持兵权,对皇权已经失去了敬畏之心,这样的人不能留下来,否则会动摇汉王朝的基业。
4、除去周亚夫这样的功臣,需要一个非常合理的借口才行,汉景帝很快找到了时机——周亚夫年纪渐长,他的儿子准备了500 甲盾给他发丧时用,被人举报,汉景帝质问周亚夫,倔强傲气的周亚夫并不回答。汉景帝大发雷霆,廷尉审问周亚夫时,问他是不是要造反,周亚夫说∶"只是买来用作发丧的用品,哪里谈得上造反?"廷尉说∶"即使活着时不造反,死了也会用这些甲盾造反。"周亚夫在牢狱里百口莫辩,只好绝食自尽。
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学交流。
在匈奴大举入侵的背景下,汉文帝亲自到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在霸上和棘门,文帝可以纵马奔驰,军营将士也极为恭敬。而在细柳营,文帝则被要求处处遵循军令∶无将军之令不开营门;军中不能驱驰,只能徐行;劳军也要严格遵守军礼。文帝出营门,称赞了周亚夫。
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学交流。
汉文帝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细柳营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一派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的景象。可见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②文帝到细柳营,"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直至文帝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在细柳营中,文帝也要遵循军令,按辔徐行。可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③面对天子,周亚夫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
除了以上三点原因外,霸上及棘门军提供了反面例子作为对比,而在"匈奴大入边"的背景下,文帝需要的正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周亚夫这样治军有方的将军。
原文
归纳
特点
评价汉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具有雄才大略,深明大义、爱才、识才、胸怀宽广的明君。
结合社会现实,说说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26
汉文帝不仅不怪罪周亚夫,反而为之感动,可见他是一位明君。当今社会,上级领导应接受下级的正确意见,这样才能是工作更好地完成。
自古以来,不论哪一代的君王,要想治国安民,立法严纪是他们的首要之选。如果没有纪律,国家何以繁荣昌盛;如果没有纪律,社会何以安定有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在校应认真遵守纪律,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当今时代,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大家都应该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安定繁荣。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