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寿镜吾
鲁迅的“洋老师”——
藤野先生
目
录
壹
贰
叁
肆
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
读课文理结构
基础知识整理
基础知识整理
壹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基础知识
1、什么是散文?
2、重点字
3、易混字
4、重点词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学好医,不仅可救治像父亲那样被愚昧迷信耽误了的病人,又可以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对社会改革的信仰。
1906年弃医从文。离开东京回国,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读文章,理思路
贰
整体感知
(1)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4)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1)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1、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
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4~35)∶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分析人物形象
叁
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所写是事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1.写藤野先生其人,直接为刻画人物服务。
2.写作者离开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
3.字里行间未写藤野先生的事件。
提示
1.写藤野先生其人,直接为刻画人物服务。
特点鲜明的肖像:
生活习惯: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问裹脚:
“黑瘦”“八字须”“戴眼镜”的医学教授
生活简朴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正直热诚
没有民族偏见
治学严谨
这是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过的讲义
2.写作者离开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
告别先生
丢讲义
深夜怀念
独到的角度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老师的感激与思念
3.字里行间未写藤野先生的事件。
离开东京的缘由:所见所闻所感
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
仙台求学的优待
匿名信事件:个人、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看电影事件:
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极大伤害
弃医从文的原因
学医是为了爱国
弃医从文也是爱国
这是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
(2)去仙台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4)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暗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爱国始终是不变的信念)
本文的记叙线索∶
明线∶"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见先生的原因——与先生的交往——与先生惜别——别后回忆先生)
小结内容 把握主旨
课文以与 为明线,
以 为暗线,
赞扬了 的高尚品质,
抒发了对他的 之情;
追述了自己 的思想变化,
洋溢着强烈的 思想感情。
藤野先生的交往
爱国思想
藤野先生
真挚怀念
弃医从文
爱国主义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以及作者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本文脉络分明,记叙有序;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语言有浓厚的感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