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细胞呼吸》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4《细胞呼吸》课件(1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04 15:2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四节
细胞呼吸
课程导入
感受一下:我们的呼吸?
想一想:吸入的氧气的用途是什么?呼气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课程导入
细胞内
CO2
呼吸作用(本质)
高等动物的呼吸
O2
O2
呼吸(现象)
呼吸器官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呼吸器官
CO2
气体运输
新课学习
细胞呼吸概念
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分类
有氧呼吸
厌氧呼吸
新课学习
在适宜的条件下,把萌发3~4天的黄瓜子叶置于研钵中研磨,将得到的细胞匀浆差速离心后得到各种成分。
现把细胞匀浆及分离得到的不同成分进行组合,注入四支试管中,并使各试管悬液体积相等,各试管之间同一种成分的浓度相同。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细胞呼吸。(以C6H12O6的分解为例)
资料分析:
新课学习
试管
试管内细胞
成分
试管内物质变化情况
葡萄糖的量
丙酮酸
[3H]
CO2
1号
细胞匀浆
2号
细胞质基质
3号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号
线粒体
实验一:常温下分别向4支试管中通入等量的O2和用3H(氚)标记的等量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检测各试管,变化情况如下表:



减少
减少



减少



无变化



新课学习
2.各步骤在细胞的 结构中进行?分别生成了 物质?
1.有氧呼吸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步
完成?
资料分析:
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新课学习
C6H12O6
2丙酮酸

6CO2
4[H]

2ATP


2ATP


6H2O
20[H]
12H2O
6O2


26ATP

线粒体
细胞溶胶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新课学习
糖酵解
C6H12O6

2CH3COCOOH +4[H] + 2ATP
(丙酮酸)
场所:细胞溶胶

柠檬酸循环

6CO2 +20[H] + 2ATP
场所:线粒体基质

2CH3COCOOH
(丙酮酸)
电子传递链

12H2O + 26ATP
场所:线粒体内膜

24[H] + 6O2
+6H2O
新课学习
有氧呼吸
场 所
反应物
产 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
主要是葡萄糖
丙酮酸[H]
少量
丙酮酸,H2O
CO2、[H]
少量
[H]、O2
H2O
大量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新课学习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需氧呼吸概念:
主要场所:
线粒体
新课学习
2、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呢?
  
1、我们吃的面包和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这与酵母菌有什么关系?酵母菌发挥这种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新课学习
C6H12O6
能量(少)
2丙酮酸
(2C3H4O3)
[H]
能量(少)


能量(少)

2C3H6O3
(乳酸)
2C2H5OH
+2CO2
(酒精)
厌氧呼吸
无氧呼吸分两种类型
丙酮酸

2C3H6O3(乳酸)
A.乳酸发酵(细胞溶胶)
例:高等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
?
?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C6H12O6

2 C3H6O3(乳酸)
+ 能量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2C2H5OH(酒精)
+ 2CO2
B.酒精发酵(细胞溶胶)
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丙酮酸
?
?
C6H12O6

2 C2H5OH
+ 2CO2 + 能量
不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较少
新课学习
葡萄糖
丙酮酸
12H2O+6CO2+能量
2C2H5OH +2CO2+能量
2C3H6O3 +能量


(三)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之间的联系:

在有氧时
在无氧时
相同阶段
不同阶段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新课学习
讨论:最好的内燃机,其将汽油进行转化为动能的效率是多少?生物将等质量的葡萄糖氧化释放并转化后可利用的能的效率是多少呢?
提供数据:1摩尔葡萄糖有2870KJ的能量,葡萄糖氧化分解后,可形成30摩尔的ATP,而每摩尔ATP所含的能量是30.54KJ,求葡萄糖在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效率?
生物体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呢?其余的能到哪里去了呢?
拓展延伸
厌氧呼吸所产生的能量这么少,为什么生物体还要保存这种呼吸方式?
需氧型生物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细胞利用这种呼吸作用可以快速地利用较多的葡萄糖产生少量的ATP,在短时间内维持生命。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是为争取时间而消耗能量较多的办法。
厌氧型生物不需要氧气,当有氧气存在,会抑制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