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1-24 18:59:26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理解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3.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等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重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一、城市形态
1.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
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平原地区;
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
3.类型划分:
类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沿此延伸 地形的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区
举例 我国的成都(左图)、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21世纪教育网 重庆
过渡: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1世纪教育网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
(1)形成: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功能区。
(2)功能分区的特点
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A商业区
I商业区的形成:
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II商业区的分布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III中心商务区(CBD)
分布: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功能:商业活动的中心和服务中心
B住宅区
城市的住宅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在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40%到60%。
分化: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结合图2.3 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a)和低级住宅区(b)分析说明21世纪教育网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布局区位 城市的外缘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房屋面积 较大(有的是独立庭院) 狭小(拥挤密集)
环境 优美 较差
配套公共设施 齐全(如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 不齐全
C工业区21世纪教育网
I形成: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这些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它们之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
II布局: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
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区、文化区等。而这些功能区在中小城市里就不那么明显,但并不是说中小城市没有或不提供这种功能,只是这种职能的用地较分散或占地面积较小而已。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指明重点,让学生了解城市形态和不同功能区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联系实际,分析事例,灵活运用。(共21张PPT)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知识构架
城市的外部形态
城市的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团块状条带状组团式
功能区的形成
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模式
形成原因
发展变化
城市的外部形态
三个城市形成这样的城市形态的原因 ?
形 态 形成原因
成都、合肥
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团块状
平原地形较规整
组团式
受河谷丘陵分割地形破碎
条带状
受河谷限制
地形
城市形态
交通线
水 系
(集中式)
(集中式)
(分散式)
珠海主城区的整体架构今后会呈现为块状(由新老香洲、前山、吉大和拱北等传统组团构成)与带状(即向西南延伸的环澳门各组团、向北延伸的情侣北路-唐家湾-金鼎组团)结合,形同一只绣球连着两条飘带,并实现多中心的合理布局。三是基于繁荣的口岸经济和美丽的海湾城市风光,把环澳城区建设成为“一国两制双城观光带”。
1、功能区的形成
同一种经济活动对城市区位的需求是相同的。
同类经济活动在同一空间集聚
功 能 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休憩区
行政区
文化区
等等
小结:
1基本功能区
2功能区之间无明显界限,呈混合状态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位置 功能区特征 形态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市中心或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处
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大密集、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质量上,中高级和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趋向市区外缘或沿交通干线分布
面积较大;位置远;分布相对集中,专业化程度高、集聚性强
占地面积大,40%~60% ,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高级住宅区与城市外缘、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集聚成片,一个城市有一个或多个
商业区
广州北京路
“首批中国著名商业街”
▲▲▲北京王府井王府井▲▲▲上海南京路
▲▲▲南京新街口新街口 ▲▲▲苏州观前街
▲▲▲大连天津街 
▲▲▲乌鲁木齐中山路
▲▲▲天津和平路 
▲▲▲沈阳中街
▲▲▲长沙黄兴南路
▲▲▲芜湖中山路
珠海目前市级商业中心尚不明显,拱北莲花路、吉大景山路、香洲凤凰路都只能称其为区域商业中心。
北京的西单、重庆的解放碑、武汉的江汉路、广州的北京路和上下九、深圳的东门
工业区——南屏科技工业园
随着南屏地区医药、化妆品和汽车销售行业领域内一批名牌产品的崭露头角和一批龙头企业的崛起,南屏镇正有计划、有步骤地着力开展医药、化妆品和汽车销售三大行业的招商和企业服务工作,打造南屏特色经济
南屏科技工业园
三灶科技工业园
新青科技工业园 白蕉科技工业园
科技创新海岸
?读图2.2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高科技区。
?读图2.4纽约曼哈顿中心商务区,回答下列问题:
中心商务区的建筑,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什么作用?
向空中发展,节约用地、提高利用率
商业中心区、混合土地利用带、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和工业区;
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商业中心区、混合土地利用带、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工业区布局在郊外交通便利的沿海。
同心圆模式
扇型模式
多核心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经济因素
(2)城市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1) 地租因素:
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是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2、其它因素: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宗教与民族)
(主要原因)
历史因素(早期土地利用、历史背景)
行政因素(引导或划分不同功能区)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不同
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
参考: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增加而递减
商业变化最陡,说明其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急剧
OA:商业区;AB住宅区;BC工业区。
地租从市中心向外呈波状递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城市早期
市中心工业
城市地域小,功能混杂
市场交通优势
原因
意义
变化趋势
原工业地改为商业或其它用地
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
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原因
意义
课堂检测:
一、土地利用类型就是已利用的土地类型
二、城市中各功能区有明确的界线
三、每个城市都具备各种功能区
四、商业区都位于市中心
五、高级住宅区位于市中心,接近商业区
六、所有城市都有中心商务区
七、能满足某种功能的实体就是一个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