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1-24 18:59:26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②结合实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能力目标
①运用景观图判别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由此分析出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②分析对比天津农业分布图与杜能环示意图的异同,初步学会对某地农业区位的简单评价。
3.德育目标
通过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和生产关系决定论两种不同观点的讨论,树立人地相关论的正确观点,领会人类应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
判断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对于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结合一些具体事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对于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是通过综合分析来理解。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区位的概念:
所谓“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地理的位置;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气候
交通运输
政府
机械
劳动力
市场
地形、土壤
气候
地形
市场
土壤
交通运输
政策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
同一种农业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发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作物种类 最低气温 最适气温 最高气温
小麦 3~4.5 20~22 30~32
玉米 8~10 30~32 40~44
水稻 10~12 30~32 36~38
棉花 13~14 28 35
油菜 4~5 20~25 30~32
主要农作物生理活动的基本温度范围 (oC)
材料: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作物 对土壤的要求
小麦 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高,适应较粘重、紧密的土壤
玉米 要求土层疏松肥沃,对土壤通气性较为敏感,根系强大,吸肥力大。
高粱 耐瘠,吸肥力强
大豆 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无杂草,根系吸收力强,需水多
棉花 要求土壤的排水通气能力好,土层深厚
主要农作物对土壤条件的不同要求
问题: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气候都比较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这是为什么?
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地形因素
自然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发达地区
气候(光照、热量和水分)
水源
地形
土壤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耕作制度
水热充足且配合较好的地区
天然降水的补充
河流沿岸或有地下水、冰雪融水等灌溉水源的地区
影响农业生产部门
地形平坦;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土壤肥沃
举例:天津市汉沽区近年来出现了大面积的葡萄园,而在几年前却很少,这是为什么?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问题: 种植葡萄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除了培育良种、扩大种植面积之外,还要依靠什么?
交通运输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条件。
市场因素
长江口
交通因素
材料: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副食品农业生产的利润远远高于粮食种植,为什么还有许多农民甘于去种植粮食呢?
国家的政策也会对农业区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内容 举例
市场 类型和规模 需求量增加或减少,影响面积扩大或缩小
需求品种变化影响类型和产量
政策 推行技术、增加或减少面积、调整布局和结构 提价或压价,使面积扩大或缩小
交通运输 质量和效益,使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交通便利、鲜活农产品不易变质,效益好
龙眼俗称“桂圆”,历
史上有南方“桂圆”北
“人参”之称。龙眼原
产我国,是我国南方
重要的亚热带果树。
主要分布在闽、台、
粤,桂、川、滇、贵
也有少量栽培。以福
建栽培最多、产量最
高。福建为我国龙眼
栽培最多的省份,在
福建晋江现存有四百
多年生的龙眼树。
永春地处闽中南部,戴云山脉南段,晋江东溪上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峰峦纵横,岭谷相间;东南散布山间小盆地.宜果地有6.44万亩,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湿润多雨,自然条件极适于柑桔的栽培.
这些材料反映了哪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能否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烟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享誉盛名的"苹果之乡"。这里的气候属暖温带,境内丘陵连绵,溪涧纵横,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极利于糖份的有效积累,且土壤为中性偏碱的沙壤土质,含有较丰富的磷、钾、钙、镁等元素,具备栽培苹果及利于苹果生长的各种自然条件。
千烟洲立体农业
1、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是不是一成不变呢?
2、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这些因素加以利用和改造呢?
以前,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会购买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大白菜存在家里,如今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为什么?
我国将天然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22°N;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一方面,人类可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可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桑基鱼塘
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梯 田
在坡地上,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将坡地改造成层层平地进行耕种,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
梯 田
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灌溉)—— 发展种植业
丘陵地形(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荷兰郁金香
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2、实例: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混合农业)
谢谢观赏
再见!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使学生能理解分析人类对一些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而发展农业的一些典型事例;
2、能理解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四、教学方法:
比较法、事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五、课时安排:
计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们经常提到的某地特产,这应属于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教师归纳:对,那么在一定地域进行生产时,应如何选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
地广人稀的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教材图5.4)
自然条件 经营方式 农产品21世纪教育网
三江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种植业,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生产 小麦
青藏高原21世纪教育网 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 粗放的放牧业21世纪教育网 藏绵羊、藏山羊、牦牛
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引导学生看书完成这部分内容:然后教师总结归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分为两大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二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1、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2、地形:21世纪教育网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
如我国东南丘陵为广布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油茶、马尾松)等,粮食低产。
课后思考: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含有机质少等,请找出有何改良办法?
4、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
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6、政策:各国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这是因为: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方面,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例: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0;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另一方面,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例1:改造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
(教材图5.3A)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用于蔬菜、花卉等,近几年温室无土栽培的生产得到推广。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且多采用塑料大棚。
例2:改造地形因素。
(教材图5.6)修筑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分布于我国东南丘陵以及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分布广泛。
例3:改造水分因素。
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我国西北地区,如无灌溉,不能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的发展也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例4:其他: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的改良、沿海滩涂盐份的改良、红壤 改良等。
注意的问题: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比。
如随坡度加大,修筑梯田的工程量会逐渐加大,而梯田面积会逐渐减少,耕作难度也加大,所以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我国政府规定坡度大于25度不宜修筑梯田。
三、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的是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特别是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它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①、城郊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②、市场需求的变化
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该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之就缩小。
例如我国90年代初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盲目扩大苹果种植面积,到了1996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价格大跌,还出现严重滞销局面。
 因此,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对市场的可能变化作科学预测。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① 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热优势,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供东北部工业区。 我国北方冬季也从南方的四川、广东等省大量调进蔬菜。
② 随着世界大市场的逐步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 ----- 商品粮食生产
荷兰、丹麦、新西兰等 —— 乳畜产品供应
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 —— 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鲜花王国”荷兰(教材图5.8)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了一大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读图要求:在世界地图上,熟悉以上国家及地区、我国主要地形区等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板书设计]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含义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  2、地形 
3、土壤  4、市场 
5、交通运输 6、政策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21世纪教育网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
2、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变化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