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
[汉]
司马迁
周亚夫军细柳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
学目标
教法学法
板书设计
说
课
流
程
教学过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3
说教材
《周亚夫军细柳》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六单元是一个文言文单元,它的前两课是:
21
课《孟子》二章22
课《愚公移山》
,分别出自《孟子》、《列子》。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同时又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作为语文教材,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它们的文学价值。因此,教学这几篇课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用心感受古人的精神品格应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周亚夫军细柳》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勾勒出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4
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具有基本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对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我们要求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方法对本课的字词句及文章内容进行初步梳理。
但是,一词多义以及刻画人物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等方法的使用,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仍需点拨。关于古代礼仪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时需要教师提供帮助。
5
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常用的写作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根据以上的分析,为本课的教学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史记》,积累文言词语,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分析人物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由此,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
现手法
。
难点:
品味赏析文中语言的精妙
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分析,重点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我将采用以下三种教法:
1、激趣导入。利用视频创设情境,迅速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2、点拨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乃为善教也。”在文本学习中,我主要点拨的是人物个性特点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3、诵读法。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疏通文字体会感情,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记忆力,提高语文素养。
4、讨论法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
教学思路:读、译、品、悟
说
教
法
设
计
检查预习
走进作者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整体把握
感知课文
互动学习
探究质疑
拓展延伸
由古至今
课堂小结
巩固提升
说
教
学
过
程
1
2
3
4
5
6
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祝兹(zī)侯
棘(jí)门
彀(góu)
弓弩(nǔ)
诏(zhào)
按辔(pèi)徐行
揖(yī)
胄
(zhóu)
轼
(shì)
曩(nǎng)
2、疏通疑难。
(1)解释句中的词语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大:大规模,大举。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锐:锋利,课文里是“使……锋利”的意思。
上至,又不得入。上;课文指汉文帝。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改容:改变神情。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虏:俘虏。
1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2)一词多义
军——军细柳(驻军) 上自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使——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派)
(使臣)
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
天子为动(被)
之——文帝之后六年(的
)
已而之细柳军(到
)
介胄之士不拜(的
)
不闻天子之诏(的
)
称善者久之(补充音节,不译
)
乃——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就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才)
劳-------上自劳军(慰问)
劳其筋骨(使------劳累)
居---------居无何(经过)
居天下之广居(居住)
此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做学案中的预习,教师巡视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后评讲,重点是文言中的一词多义。
检查预习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字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细柳营》出自《史记·绛候周勃世家》。
走进作者
1、观看视频导入:
2、背景准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入侵,形势严峻。为了加强防卫,委派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离国都长安较近的三个地方:霸上、棘门、细柳。本文就是记录汉文帝到这三个地方劳军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导,容易激活课堂,使学生顿生兴趣,学生能迅速进入课文情境中。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2
通过播放课文朗诵(MP3),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初步感受《周亚夫军细柳》。
听完后,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展示,(师生同读、个人单读、小组和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教师作诵读指导。
由课件展示无句读文稿,生自由读,
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然由生挑战读。
设计意图:因为文言文只有多读,才能深入理解文意,如果文章都读不懂,很难想象学生会懂得作者的写作意图。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整体把握
感知全文
3
走近周亚夫
由学生四人小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口头翻译第课文。
翻译原则:留、替、调、补、删。留意重点字词的翻译。在此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交代背景
文帝劳军
文帝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翻译课文,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文言知识。在此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学生就容易多了。以上是对教学目标1的落实。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1、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中“大”字在句中强调了怎样的意思?
互动学习
1
4
品读周亚夫
明确:匈奴大肆入侵,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形势紧张。于是,汉文帝调兵遣将,委派刘礼、徐厉和周亚夫到霸上、棘门和细柳驻扎,“以备胡”。
通过前面的视频导入和背景资料,学生理解这个“大”意思就容易得多了。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2、劳军后文帝是怎样评价几位将军的?哪个词语可以高度概括周亚夫在文帝眼中的形象?
互动学习2
4
霸上、棘门军
细柳军
“若儿戏”“固可袭而虏”
“真将军”“可得而犯邪!”
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
让学生找出“真”这个文
眼,为后面3至7的问题教学
作准备。
品读周亚夫
3、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周亚夫“真将军”
的本色?(找出文中描写周亚夫动作、语言的句子,加以品味。)
探究学习1
4
品读周亚夫
“持兵揖”这一动作描写简洁有力的展现了将军亚夫全副武装的形象。试想,在天子巡视、召前问话时还要全副武装,那么平日呢?一定戒备森严!由此可见,将军亚夫的部队必然军纪严明、英勇善战。将军亚夫不愧是一个治军有方的军事将领!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一语言描写简洁有力、不卑不亢、掷地有声,形象地勾勒出亚夫刚直不阿的耿直个性。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洁的话语,作者完成了对一个军纪严明、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军事将领形象的塑造,不仅真实可感,而且留下了大量空间令读者回味,怎一个好字了得?
这些是正面描写
【语句赏析】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拜”和“揖”有什么不同?
在古代礼节中,有“拜”和“揖”两种方
式,凡“拜”必先跪坐。《说文解字》载:“跪,拜
也。”
就是说,行拜礼是要跪的。
“揖”,双手抱拳就是“揖”
,或者说“行揖礼”。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
“持兵揖”“不拜”勾勒出周亚夫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形象。
传统文化知识
4
品读周亚夫
4、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周亚夫“真将军”
的本色?(提示:找出描写周亚夫下属的句子,加以品味)
探究学习2
4
从军士戒备森严(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
弩)、军纪严明?(两次“不得入”: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这些是侧面描写
5、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周亚夫“真将军”
的本色?(提示:找出文中描写文帝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加以品味。)
探究学习3
4
天子乃按辔徐行。
天子到军营中慰劳军队也必须遵守军规,可见周亚夫治军严格,令行禁止、军规严明。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周亚夫的尽忠职守、刚正不阿让天子也心生敬意。
这些是侧面描写
设计意图:第3、4、5这三个问题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意在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2。分两步实施,第一步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哪些句子体现了周亚夫“真”将军的本色;第二步让学生讨论品味,老师点拨。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周亚夫这个人物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本的理解能力
和语言的概括能力,这些句子既是周亚夫形象的具体表现,也是他这人物性格特征的载体;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教学下面第6、7个问题。
6、至此一位治军严明、忠于职守、刚正不阿、不可侵犯的“真将军”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鲜明的呢?(提示
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说明了什么?)
探究学习4
4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
1.
巡视对比: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两次不得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
2.
送迎对比: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3.评价对比:文中结尾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称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
突出周亚夫军纪严明、刚正不阿,形象更加鲜明.?
7、此外,作者还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鲜明呢?(提示:结合描写周亚夫、下属、汉文帝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对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
探究学习5
4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还得益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持兵揖“请以军礼见”
侧面描写: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
弩。两次“不得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文帝评价:?
“真将军也”
????????
(有力地烘托了亚夫治军严明、忠于职守、刚正不阿、不可侵犯的形象)
第
6、7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图:这是对教学目标3的落实。主要是引导学生领会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衬托对比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形式我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注意是三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通过对比,着重突出周亚夫军纪严明、刚正不阿,从而刻画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接着引导学生认识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综合探究:
你认为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对照周亚夫,结合自己每日的学习生活,想想今后应该怎样做?
拓展延伸
由古至今
5
致敬周亚夫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借助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启发学生树立责任心和敬业意识。学生互动交流后启发,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走进现实生活,挖掘文本的最大价值,让学生在情感上认知达到实质的飞跃。这一环节可激活课堂,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拓展视野,活跃思维。进一步感悟到周亚夫“真”将军的现实意义。
对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归纳人物特点和表现手法,并完成板书。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把这篇文章读给刘礼、徐厉两位将军听,让他们通过我们的朗读感受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使课本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
课堂小结
巩固提升
6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一、二、三、四题(四题是课外延伸题,我选取了《史记李广列传》一段文字,学生读后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完成本课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对文本内容的再次理解,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结合课外文言语段进行训练,也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板书设计
?
????????
?
交代背景:以备胡
对
比
霸上、棘门??????
细柳营?
文帝巡视:??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
弩。?
“直驰入”
?两次“不得入”
????????????????
将以下骑送迎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天子按辔徐行
???????????????????
持兵揖“请以军礼见”正面描写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侧面描写
?????????
????????
???
?
????????????
??????
群臣皆惊
文帝评价:??“若儿戏耳”
“真将军也”
????????
可袭而虏也
(治军严明、忠于职守、刚正不阿)
《
周亚夫军细柳
》
六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
27
教学反思
找出“文眼”,一线串珠
抓住“真将军”的“真”这一文眼,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探究表现手法,重点突出。
2.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课文的学习设计为“走近周亚夫——品读周亚夫——致敬周亚夫”
朗读的设计为“听读、试读(读通文章)——品读(读懂文章)——有感情的读(读透文章)。
3.语文味、人文性兼顾
运用品读、比较对文中语言的品味、赏析突出语文味;探究周亚夫“尽忠职守”的精神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凸显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