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当堂测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当堂测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2 16:0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当堂测练
一、基础演练
1、《愚公移山》选自 《     》,体裁是    ,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作者   ,名    ,郑国人,战国前期 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始龀(  ) 穷匮(  ) 厝(  ) 
  万仞(  ) 魁父(  ) 亡以应(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 始一反焉(  )  ⑵ 毕力平险(  )
 ⑶ 杂然相许(  )  ⑷ 河阳之北(  )
 ⑸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⑹ 寒暑易节(  )
4、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⑴ 于(  )
  A.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⑵ 而(  )
   A.面山而居。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室而谋曰。
 ⑶ 其(  )
   A.其如土石何? B.其妻献疑曰。 C.帝敢其诚。
5、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 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⑵ 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
6、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臾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二、同步解读
阅读文章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直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甚矣,汝之不惠。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河曲智叟亡以应。
8、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⑴ 河曲智叟( )
   A.老人 B.妇女 C.男子 D.老头
⑵ 汝心之固(  )
   A.心里 B.思想 C.做法 D.言论
  ⑶ 何苦而不平(  )
   A.苦于  B.痛苦  C.愁  D.怕
 ⑷ 曾不若孀妻弱子(  )
   A.竟然 B.并、乃  C.曾经 D.可曾
9、选出翻译有错误的一项(  )
A.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可太不聪明了。
  B.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报告了这件事给天帝。
 C.帝感其诚。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D.其如土石何?  译文: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10、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11、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12、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参考答案
1、列子; 寓言; 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子;寇(御寇);道家
2、chèn kuì cuò rèn fǔ wú
3、 ⑴ 同“返”往返 ⑵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⑶ 赞成 ⑷ 古代称山的南面,河的北岸为“阳”
⑸ 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⑹ 改变
4、⑴ A ⑵ B ⑶ A
5、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⑵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6、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语气也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清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臾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则简直是嘲笑愚公无能了。
7、C   
8、⑴ D ⑵ B ⑶ C ⑷ A
9、B
10、C
11、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12、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