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5 09:2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契诃夫及其作品
2.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情节结构
3.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领会小说幽默讽刺手法的作用
4.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助读链接
一、作者名片
简历: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了解平民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契诃夫因病逝世。
作品:小说有《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凡卡》《变色龙》《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剧本有《伊凡诺夫》《三姊妹》《樱桃园》等。
评价: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称他是“用散文写作的普希金”。鲁迅曾说:“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二、文学常识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他们是同时代的著名短篇小说家。他们的创作速度快、数量多。他们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艺术造诣精湛,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互相媲美。
三、写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当时,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1898年,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进
了崭新的阶段,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沙皇政府竭尽全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密探出没,冤狱遍布,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出身平民的契诃夫对劳苦大众怀着无限同情,对专制制度无比憎恶。在他的作品里较为明显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特点。《装在套子里的人》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这个时代的情绪。
基础落实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祈祷(? ?)②辖制(? ?)③胆怯(? ?)④怂恿(? ?) ?⑤无恙(? ?)?
⑥谗言(?? )⑦孤僻(? ?)⑧战战兢兢(? ?) ⑨讥诮(? ?)⑩郁闷(? ?)
(2)多音字。
①颤
②丧
丧失(  )
丧事(  )
③吓
吓唬(  )
?
④稽
稽首(  )
⑤涨
涨潮(  )
??
⑥削
2.辨形组词
(1)淬   
(2)
诮   
(3)癖   僻   
(4)霄   宵   
3.成语积累
【识记】
(1)六神不安:?
(2)垂头丧气:?
(3)战战兢兢:?
(4)筋疲力尽:?
(5)诚惶诚恐:?
(6)不敢越雷池一步:?
问题导学???
1.作者在第1~5自然段描写了别里科夫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套子,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作者在第1自然段的描写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华连卡姐弟在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4.自行车事件有什么意义?表现了别里科夫怎样的性格特征?
?
5.文章第6自然段至文末主要写了哪三件事?在这些事件中,别里科夫在神态、语言、心理方面有什么表现?(对应考点:人物形象描写的作用)
6.小说的题目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套子”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7.探究思考:分析别理科夫的形象,别理科夫这一形象有什么典型意义?
参考答案:
1.(1)单音字①qí??dǎo??②xiá??③qiè??④sǒng??yǒng??⑤yàng??
? ⑥chán??⑦pì??⑧jīng??⑨qiào??⑩yù
? ?(2)多音字①chàn??zhàn??②sàng?sāng???③?xià?hè??④qǐ??jī??
? ? ⑤zhǎng??zhàng????⑥xuē??xiāo
2.组词? 淬火 鞠躬尽瘁  俏丽??讥诮  癖好 孤僻  云霄? 通宵
3.词语积累
(1)六神不安:六神,道教指心、肺、肝、肾、脾、胆为六脏之神。形容惊慌或着急。
(2)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3)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4)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竭。
(5)诚惶诚恐:形容尊敬、服从或恐惧不安到极点的样子,一般有讽刺意义。
(6)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古代水名,在今安徽望江。东晋时庾亮写给友人的信中有“足下无过雷池一步”的话,是告诉友人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来。现比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
1.明确: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又无时无刻不在极力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
2.故事的开端介绍别里科夫外表上有形的套子,以故事叙述者的口吻,用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调做人物的白描勾勒,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反常的穿着打扮,令人奇怪的习惯,都是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的。作者是用“形”显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认识别里科夫可怜可笑的形象。
3.华连卡姐弟是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代表着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力量,是有思想的,敢说敢为的年轻人,是有正常的人类情感,敢于和保守顽固派做斗争的人。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现实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希望,预示着光明的未来。华连卡姐弟俩与别里科夫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对立。
4.自行车事件,让别里科夫感到他和趣味盎然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也是导致后面与科瓦连科冲突以及婚事告吹最终死去的导火索,可以说自行车事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表现了别里科夫具有害怕新事物、害怕出乱子、极力维护旧制度的性格特征。
?
5.
事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嘴唇发抖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难堪极了
骑车事件
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可是这怎么行?”
心里乱得很
争吵事件
脸色苍白,恐怖的神情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6.(1)“套子”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作者通过“套子”式的外貌、思想特征,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个性化人物形象——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
(2)“套子”对故事情节的作用:套子是文章的线索,是“套子”下 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毁了他的美好爱情,是“套子”的约束限制了他的发展,禁锢了他的思想,造成了他的毁灭,对“套子”的外延逐层拓展,串联起个性人物的悲剧人生。
(3)“套子”对小说主题的作用:套子具有象征意义,和保守反动的沙皇制度紧密相连。
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