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2)数学八年级下册-3.1 平均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12)数学八年级下册-3.1 平均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5 19: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对算术平均数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上有较大的难度。
教学重点
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学习目标.
二、情景引入,探索新知.
出示课件:播放水果在收获前,果农常会先估计果园里果树的产量,你认为应该怎样估计呢?
1.某果农种植的100棵苹果树即将收获.果品公司在付给果农定金前,需要对这些果树的苹果总产量进行估计.
(1)果农任意摘下20个苹果,称得这20个苹果的总质量为4千克.这20个苹果的平均质量是多少千克?
解:4÷20=0.2(千克)
(2)果农从100棵苹果树中任意选出10棵,数出这10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数,得到以下数据(单位:个):
154,
150,155,155,159,150,152,155,153,
157.你能估计出平均每棵树的苹果个数吗?
解:
(3)根据上述两个问题,你能估计出这100棵苹果树的苹果总产量吗?
分析:由(1)可知每个苹果为0.2千克(近似)
由(2)可知每棵树上有154个苹果(近似)
解:0.2×
154×100=3080(千克)
2.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用符号表示,读做“拔”,计算平均数公式
=(…+)
3.
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已知数据:3,5,6:
(2)已知数据:3,3,5,5,5,6,6,6,6。
三、典例精讲,体验成功.[
1.例题讲解
例1
统计一名射击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15次射击的中靶环数,获得数如下数据:
6,7,8,7,7,8,10,9,8,8,9,9,8,10,9
方法(一):直接根据平均数的意义来计算,这里的,,…指的是什么?等于多少?
解:
方法(二):15个数据中有几个6,几个7,几个8,几个9,几个10?=15与这些相同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所求的平均数的算式还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
解:
答:这次训练中该运动员射击的平均成绩为8.2环.
2.由上例中的方法(二)概括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权的意义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若n个数x1、x2、…、xn权分别是w1、w2、…、wn,则
=叫做这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
3.你能说说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吗
(1).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
(2).在实际问题中,各项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
4.例题讲解
例2
某校在一次广播体操比赛中,801班,802班,803班的各项得分如下表所示.
服装统一
动作整齐
动作准确
801班
80
84
87
802班
98
78
80
803班
90
82
83
(1)如果根据三项得分的平均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名次,那么三个班级的排名顺序怎样?
(2)如果学校认为这三个项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给予三个项目的权的比为15:35:50。以加权平均数来确定名次,那么三个班级的排名顺序又怎样?
分析:第(1)题只需求一般的平均数,学生容易理解.
第(2)题涉及加权平均数,不妨以801班为例,表中相应的3个数据为=80,=84,=87,
给定三个项目的权的比为15:35:50,即表示W1:W2:W3=15:35:50,因此可设W1=15,W2=35,W3=50
(>0),加权平均数

(1)解:三个班得分的平均数分别为:
答:三个班的排名顺序为802班,803班,801班。
(2)解:三个班得分的加权平均数分别为:
答:三个班的排名顺序为801班,803班,802班
四、达标测评
1.一组数据为101,102,103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2.在一次满分制为5分的数学测验中,某班30名男同学中有10个得5分,5个得4分,10个得2分,5个得0分,则这个班男生的平均分为(
)。
3.若1,3,x,5,6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4,则x的
值为(

A.
3
B.
4
C.
4.5
D.
5
4
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为95分、90分、85分,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5.某中学八年级(1)班同学组织爱心捐款活动,班长根据第一组12名同学捐款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求第一组捐款金额的平均数
6.课本课内练习第1,2
五、总结回顾,体验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知识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六、布置作业
P59习题2,4.
《3.1
平均数》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索,实践和思考的过程,所以学生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教师首先应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创新,教师在发挥组织,引导作用的同时,又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好朋友,而非居高临下的“统治者”、“管理者”.
基于这些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采取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目的是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解决新问题,直接参与到概念出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而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教师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享学生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其次才以引导者出现,善于捕捉学生每一次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在学生陷入困境的时候再及时给予点拨,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课堂开始通过问题情境,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的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接下来出示的引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没有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例1的设计是为了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这两中解法让学生比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平均数,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
在新知介绍这个环节上,我感觉自己讲的较多,因为概念相对较难理解,所以唯恐学生自己理解不透,这是以后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我觉得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把握得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当然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的完善自己的课堂。
3
14
3
6
5
3
1
x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