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说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16 15:5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
1、说教材
本节《宇宙中的地球》选自人教版《地理1必修》第一单元第一节,是高中地理课程的起始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的建立。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地球上一切宏观变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以文字、图片相辅相承的形式呈现,另插有自主探究总结的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教材内容介绍了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包括所处位置、一般性及特殊性,是后续章节的引入和基础。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
(2)了解天体与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3)掌握天体系统分级,以及地球所处的位置。
(4)掌握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以及太阳系行星的分类。
(5)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学生感兴趣的观星行为,引入对宇宙的解释。
(2)通过展示视频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宇宙中的各种物质形态及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辅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和太阳系模型。
(3)使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天体系统的分级和各级间的包含关系。
(4)通过表格整理、行星间对比,来理解地球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5)增加拓展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6)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问题研究讨论,培养创新、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观,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2)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间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问题。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4)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宇宙环境、天体系统的4个层次、普通行星与生命地球。将宇宙环境和天体系统层次选为重点是因为它们关系到学生宇宙概念的建立,是对地球进行了解的前提基础;将普通行星与生命地球选为重点是因为它是对地球整体最基本的认识,是后续章节的概括。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辅以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理解。
难点:空间概念的建立。将其选为难点是基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于转变阶段,空间思维尚未完善,而空间思维是地理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借助动态图片和视频等,直观的展现宇宙空间。
4、说学生
(1)、学习者:高一入学新生,年龄16~17周岁。
(2)、知识基础:有初中地理的学习基础,但主要是知识点形式的零散知识,并且多为感性知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零散知识的整合,并引导学生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以加深理解,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能力基础:理解能力较强,思维方式开始转型阶段,即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开始逐渐形成。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借助适当的教学辅助工具,展现动态过程,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过程的演示。
(4)、学习特点:本阶段学生思考积极、好奇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很长。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使用视频、图片、动画、实例、演示、讨论互动等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1)启发与讲解相结合。学习各部分知识点时,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好是身边的事物。(2)多媒体演示。将视频、音频、图片等结合,直观而形象的展现天体系统运动方式,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帮助知识的理解。
学法:(1)观察总结。通过提取图片、表格、文字中的信息,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2)比较。类比帮助理解,对比凸显异同,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一般性和特殊性。(3)探究讨论。能增加学生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资料收集、讨论合作、分析总结等的综合能力。
6、说课堂教学程序
时间
阶段
主要内容
媒体
3
导入
向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观察过晴朗夜空?看到了什么?待学生回答后,与学生分享视频“夏季星空延时摄影”,简单点评引出宇宙的概念。然后提问:我们的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份子,它在宇宙中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借此引出本节课题:宇宙中的地球。
视频短片
28
教学
3
带领学生看教材上的天体图片,并展示教师准备的图片资料,对“天体”、“天体系统”等基本概念进行解说
图片
7
引导学生先从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展开思考,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天体系统与学校的构成进行比较,同时简要介绍个天体系统层级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从而认知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带领学生完成教材第4页的框图。另外,在说到太阳系八大行星时,将其列出,辅助之后行星分类。
图片
10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部分分为两个小问题:行星的运动特征、行星分类,两者都是由学生自主观察、思考的教学活动,先由学生分组讨论,通过看图表得出一些结论,再由教师做总结。此过程中增加动态图片和视频短片为辅助,帮助学生理解思考。并且在“行星分类”中,可将地球作为普通行星的理由分为“官方”和“他说”两种:“官方”即教材上给出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他说”即“每个都特别,因此大家都平等”,引起学生兴趣,并借此简单介绍各大行星的特点,一方面增加知识,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地球“有生命存在”这一特殊性进行思考,为接下来的内容做铺垫。
动画视频短片
8
提出问题:我们的地球当然也有特殊之处,她最特殊的地方是什么呢?然后组织讨论“为什么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命”,让学生先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所思考,待学生做出一些结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做一些提示,如比较地球与其他行星差异。
视频短片
5
巩固提高
列出几个天体,让学生思考回答它们在的天体系统层级中的位置,强化对天体系统的理解和记忆。
7
课堂讨论
组织分组讨论:猜想地球在宇宙中可能受到的影响,列出并说明理由。
2
结课及作业布置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述,并留下问题:地球作为天体系统中的一份子,她与系统中其他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同样也是这些影响的直接作用对象,那么,地球受到的影响有哪些呢?它们对地球产生什么作用呢?为下一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做铺垫。要求学生课后选择太阳系的一个行星,查找资料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并写成简介,作为课后作业。
7、说板书设计
设计原因:
(1)主体内容板块:使用分3列排版,一方面考虑到黑板的长度,板书一行不宜过长;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视觉感受,板书内容以简洁为主,且一列板书的宽度大致在一眼可以看全的视角范围内,方便做笔记。
(2)备用板块:用于一些课外知识点及例子的书写,可随写随擦,活动性大,为主体内容腾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