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 必修3 高中历史 3.2新文化运动 课件(76张PPT)+教案(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 必修3 高中历史 3.2新文化运动 课件(76张PPT)+教案(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6 17:46:25

文档简介

地区
学校
授课教师姓名
课题名称
新文化运动
课题来源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版本:人民版
必修三□所属章节: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二节
设计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在本课的设计中情景模拟为主,培养学生“历史理解”素养为核心,运用史料着重分析新思想出现的原因、内容及影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创设情景、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进而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
课标与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本课属于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专题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顺乎世界之潮流”,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要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谈话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前提是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通过分析各类史料使学生透过表象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而系统地归纳本专题的核心课题,“中国向何处去”即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从器物、制度层面上升到了文化层面。(二)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前后时间轴的历史事件,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时空场景中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和活动阵地。(三)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辨析图片、文字史料和视频资料,归纳历史信息,通过分析各类材料深入挖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联系,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以史料为依据,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并对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进行反思,使学生形成客观、正确的认知。(五)家国情怀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感悟20世纪先进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爱国之心,体会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力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充,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思考当今新时代新青年的历史使命,既要继承五四新青年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也要承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显示责任,更要开拓创新、建设未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己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观看视频《2020祭孔大典》,反映一个怎样的主题?
生:略  师:祭孔大典展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也反映了我们对孔子的推崇和对儒学弘扬。然而在一个世纪前,中国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却对儒学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前后对于儒家传统文化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带着这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新文化运动来探个究竟吧!【设计意图】以视频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第一幕:染旧作新――探背景  “新”:20世纪初的中国刚刚经历完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那就是——辛亥革命。师: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有哪些新变化?生:略【设计意图】巩固历史知识,加强知识点的联系,有助于构建学生的时空观念。师:那么这些新变化又是怎样呈现在当时的中国呢?我们穿越时空,附身于当时的一位学者身上,来看一下他眼中的民国印象。多媒体展示:播放《陈独秀的民国印象》VCR材料一“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材料二“由辛亥革命唤起的希望与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师:认真观看《陈独秀的民国印象》VCR,结合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生:略【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印象和内涵背景的理解,更容易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师:VCR和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面临着怎样的背景呢?  生:略  师:政治方面(学法指导:历史信息包括表面信息和深层信息,提取历史信息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方面民国成立,颁布临时约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追求民主、巩固共和;而另一方面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势力对内独裁、破坏共和,预示着新旧两种政治力量冲突会日益激烈。   
师:民国初年我国经济发展概况是怎么样的?生:略师:民国初年,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成为社会的新潮流。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为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于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中反封建的斗争,即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了。生:略【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材料,培养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史料分析方法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再让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发现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实战演练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设计意图】通过内容小结,巩固知识点。师:那么茫茫华夏,中华之砥柱伊谁?同样是陈独秀给出了答案。多媒体展示:材料五“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师:这段材料反映陈独秀怎样的主张?
生:略
师: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变化使陈独秀认识到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二幕:除旧立新——看内容(重点)阅读教材查找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前期口号、代表人物以及运动中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2.
前期口号:民主与科学(前期)3.
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巧记:葫芦里盛菜)4.
运动中心:北京大学【情景体验】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师生问候语。通过这个情景体验对于新文化运动前的北京大学有怎样的感受?生:略师:这样的北京大学是如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的呢?生:略师:为什么北大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生:略师:阅读材料思考总结,自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是什么?生:略【看图说史】师:观察图片《宽容》,北大讲坛上的教授有何特点?生:略师:而这体现的实质是什么呢,那就是:鼓励各学术观点自由发展,让新思想去抢占封建思想的阵地。在这一时期存在哪些旧思想呢?阅读一下材料同桌相互讨论总结:20世纪初国人的思想存在哪些问题?生:略师: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陈独秀讲到国民“只知道有家,不知道有国”“只知道听天命,不知道尽人力”;鲁迅讲到国民是“愚蠢与懦弱”。面对如此情景只能“除旧立新,另辟新路”,来看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二)内容:(重点突破)师:根据教材回答“除旧”是除得哪些旧?“立新”又有哪些新主张?生:略师:同学们都讲到了前期的“三提倡、三反对”但是忽略了还有后期宣传的主要内容,从五四运动后,就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所以总结来讲,前期:三提倡和三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前期内容所体现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下面我们化身于“医生”通过几组病例来透视民国初年国民之灵魂,看一看,想一想当时的“病人”中国思想界和文学界想存在哪些“病症”?病例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病例二:小脚女人、绣花鞋、贞节牌坊病例三: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治病,但却治不好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病例四: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2、地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生:略师: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在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间广泛传播;但在国民灵魂深处的旧思想却依然根深蒂固。所以,先进的知识分子必须唤醒国民,破除旧思想,树立新思想,而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代入和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发现辛亥革命对普通百姓的思想解放还不够彻底,从而认识到更加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展开的必要性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方向。师:
德先生英文单词是“Democracy”指的是民主,具体指的是什么民主?生:略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民主思想;即由原先的追求民主制度的建设转为对民主意识的培养。生:略师:赛先生英文单词是“Science”指的是科学,而这指的就是自然科学、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科学的看待客观事物的方法和观点,不盲从,不迷信,追求理性和批判的思考。而这样的民主与科学就和我们今天所讲的含义非常接近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此时民主与科学的含义更加强调国民的民主、科学观念。师: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呢?生:略
师: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
生:略
师:新闻报道中年轻女子的悲剧表现了封建伦理道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对人们思想的残害;李大钊则从政治角度说明儒学是专制统治的理论根基。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旧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提倡资产阶级的新道德——追求个性解放、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具有民主科学精神的道德思想。【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就是封建文化的象征。理解批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必要性。师: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所提倡的新思想,怎样才能让国民理解、接受呢?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是不利于新思想的传播的,所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必须提倡新文学。文学革命在哪些方面对文学进行了改革?
生:略
师:为什么要进行文学革命?蔡元培讲到“为什么改革思想,
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
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
文学革命包括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分别指什么?生:略师:形式: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有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内容: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白话文的提出也是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同时还出现了一系列的白话报纸……。而关于到底是使用文言文好还是白话文好,也是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史料趣闻】
师:秀才为什么会有这样前后的变化?对于这句话征婚启事秀才是怎样理解的,而实际这姑娘是长什么样的?生:略师:秀才理解的是“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而实际是“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从这可以看出文言文的断句不同意思就完全不同,而我们知道最早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相较于文言文来讲白话文就跟简洁易懂。除此以外当时还发生了有名的“文白之争”,胡适是五四白话文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与实践者。由于白话文是新生事物,当时社会上对此的反对异常激烈,反对白话文运动的有大学者中以黄侃为最。面对以下情况假如你是胡适怎样才能直接而不失礼貌的拒绝呢?生:略师:大家都讲的很有道理,但是胡适更为简洁,他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看一下。“不了,谢谢!”当然黄侃也不是吃素的所以一次,黄侃给学生讲课之际,说:“白话文与文言文孰优孰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其电报费要比用文言文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从以上情况来看,文言文和白话文都各有优劣,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言文呢?师:讨论文言文该不该抛弃?生:略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以上便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三提倡和三反对”;到了后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李大钊积极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设计意图】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提倡新文学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新思想,让国民更容易接纳德先生和赛先生,利于国民性的塑造。【实战演练2】(2019·全国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师: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以儒家思想为批判对象,以文学革命为工具。三者紧密联系,共同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猛烈地冲击着当时国民的思想,让我们一起通过史料探究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当时国民的思想发生哪些变化?让我们追随百度百科来到1919-1924年,通过热点聚焦。第三幕:焕然一新——究影响新闻聚焦:新文化运动后婚姻观: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1919《上海妇女志》社会热点:1、毛泽东:“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2、蒋介石:“1919年12月4日记云:“看《新青年》杂志。”“1919年12月5日记云:“上午看《新青年》。下午看《新青年》。”“1919年12月7日记云:“看《新青年》,定课程表。”“1919年12月10日记云:“看《新青年》,易卜生号”。“1920年4月9日记云:“在船中看《新青年》杂志。”教育新闻:1919年下半年全国有400多种白话文的报刊。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通知:从1921年开始在中小学里面逐步用白话文取代古文。微博语录: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鲁迅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师:根据上述材料,新文化运动给国民的思想带来了怎样的新变化呢?学生活动,讨论探究生:略师: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他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促进他们不断冲破传统封建道德的束缚,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设计意图】通过对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多媒体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生:略【实战演练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并给学生一些相应的学法指导。师:不可否认,新文化运动是有不足,但是评价一场运动,我们不能拘泥于这些细节,而应该看到运动所蕴含的精神——反思。这是指引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行的动力,就算时至今日,这种精神依旧熠熠生辉。它对我们今天带来什么启示呢?让我们追随百度百科,回到2020.第四幕:推陈出新——理反思多媒体展示曲阜、杭州、南京和云南建文县的2020年9月28日祭孔的图片。师:在2020年9月28日,各地都举办了祭孔大典,那么我们今天祭祀孔子的意义、目的和袁世凯的目的有何不同?生:略师:(学法引导:对历史问题评价要坚持唯物主义原理)我们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把它们放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去评价。【设计意图】通过探究问题的设置,呼应导入内容,使学生能够以时代背景为依据,坚持唯物主义原理,客观的处理问题。师: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了105年,反思回望,我们今天的需要怎样的“推陈出新”呢?多媒体播放《文化铸魂》的视频。材料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十九大报告材料八:“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对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充满自信,对我国宪法确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对我国宪法确认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2018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材料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2020年10月十九届五全会师:观看视频结合材料,探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生:略师: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今天,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与创新,与时俱进、展现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设计意图】情感升华,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活学活用于现实生活,感悟新时代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展现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其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升家国情怀。课堂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巩固知识要点(背景、概况、新文化运动内容、意义)。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后特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实际是在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解放、发展之路的新探索。它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是辛亥革命反封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突出主题。
五、学以致用,巩固创新布置学生完成教材后的测评题和材料题。
教学评价
(一)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理论修养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在问题情景和反馈课题中设置了不同的思维含量,引导鼓励学生整体进步,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的激励功能,促使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二)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构建及反馈课题的设置,试图体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历史课题研究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衔接,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更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
PAGE
8(共76张PPT)
重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篇章一
染旧作新——探背景
篇章二
除旧立新——看内容
篇章三
焕然一新——究影响
篇章四
推陈出新——理反思
一、新文化运动背景
第一篇章
政治
经济
阶级
思想
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考: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有哪些新变化?
那么这些新变化又是怎样呈现在当时的中国呢?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1911年——1915年
民国
陈独秀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陈独秀”的民国印象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1912
年情人节的前两天,大清完了,皇帝倒了,辫子剪了。人民欢呼雀跃,
“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陈独秀的
民国印象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一些鼓励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法令。
陈独秀的
民国印象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也是1912年,民国教育部以“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为由,明令全国各中小学校,废止谈经和拜孔之礼。
陈独秀的
民国印象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1912年3月,听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了。一切、一切都开始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了!!!
旋即,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人们失望了,许多人家的门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中国真正步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陈独秀的
民国印象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1912年12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立了福新面粉公司,它与茂新面粉公司共同构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面粉企业集团。
陈独秀的
民国印象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次年(1913年),袁世凯连发《尊孔令》和《祭孔令》。
陈独秀的
民国印象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在孔庙进行了大型的祭孔活动,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朝圣。
1914
年的冬至(12月23日),袁世凯又穿着稀奇古怪的服装按照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礼仪到北京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陈独秀的
民国印象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某一天,“我”在《中华新报》上看到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了自杀殉夫,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官府为表彰其行,为其修建了一座“贞节牌坊”。
陈独秀的
民国印象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还有一天,“我”看到一群人正在争抢人血馒头,据说这是救病的良药。我惊呆了!!!
陈独秀的
民国印象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也是1915年,民族资本家张弼士创立的中国首家葡萄酒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15年,中国出现了一批新式纺织厂。
陈独秀的
民国印象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同样是1915年,袁世凯为使日本支持自己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
陈独秀的
民国印象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
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由辛亥革命唤起的希望与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看“回忆纪录片”,结合下列材料,思考当时中国如何染“旧”作“新”,通过新旧的冲突探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
背景
小组
合作探究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政治
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实行专制统治,共和梦断
新文化运动
背景
小组
合作探究
2.经济
3.思想
看“回忆纪录片”,思考当时中国如何染“旧”作“新”?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篇章一
染旧作新
探背景
二、新文化运动内容
第二篇章
1、兴起
兴起标志
指导思想
思想阵地
活动中心
代表人物
1915年陈独秀《青年杂志》(上海——北京)
民主、科学(前期)
北京大学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蔡元培等
(自主学习)
篇章二
除旧立新
看内容
法语,青年
篇章二
除旧立新
看内容
北大红楼——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北大未名湖——
最高学府象征。
活动基地和中心:北京大学
篇章二
除旧立新
看内容
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师生问候语——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升官发财!
篇章二
除旧立新
看内容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篇章二
除旧立新
看内容
北大讲坛上的教授
陈独秀
胡适
辜鸿铭
蔡元培
李大钊
鲁迅
《宽容》
刘半农
二、新文化运动内容
第二篇章
1、兴起
2、内容
篇章二
除旧立新
看内容
立新
病人——中国思想界
、文学界
医生——新文化运动者
假如你们是新文化运动者,请根据学案上四个镜头找出头病人的病症并对症下药。
篇章二
除旧立新
看内容
专制制度
 皇恩雨露深
 帝德乾坤大
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病例一
提倡
症状:
解药:
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民主
辛亥革命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念
袁世凯复辟
提倡
,反对
症状:
解药:
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治病,但却治不好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
愚昧、迷信
科学
愚昧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精神
病例二
贞洁牌坊
触目惊心——古代的三寸金莲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鲁迅《狂人日记》
症状三:
旧道德扼杀人性
解药:
提倡
,反对
新道德
旧道德
病例三
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
篇章二
除旧立新
看内容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民歌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比一比哪段话你更容易了解
解药:
提倡
反对
新文学
旧文学
症状四:
艰涩难懂的文言文不利于思想的传播
病例四: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文学在形式上进行革命
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文学在内容上进行革命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两只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麽,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2001年美国方言协会举办了一场世纪之词的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词有“自由”、“正义”、“科学”等,最终“
”战胜了以上这些词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词。
1920年,正在英国伦敦的刘半农写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诗,首次创造了“她”,并第一次将“她”字入诗。
思考:“她”诞生有什么意义?刘半农诗中的“她”还有什么含义?
刘半农与“她”
白话文形式、第一个使用女字旁的她,体现女性地位的提高(新文学和新道德形式与内容上的统一)
刘半农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干不了,谢谢!
“妻丧速归”
“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
VS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李大钊积极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




1919年
1915年
五四运动
《青年杂志》创刊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主要是指继续反封建)
篇章二
除旧立新
看内容
(2019·全国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篇章二
除旧立新
看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影响
第三篇章
1919—1924
热点聚焦
1919年
中国
NEWS
篇章三
焕然一新
究影响
1919后
中国
NEWS
微博
语录
教育新闻
新闻聚焦
社会热点
女子逃婚成为时髦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徐志摩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徐志摩的感情问题成为媒体焦点。他滞留伦敦期间,在民国政界名人林长民的寓所见到了让他终生倾情的女人——林徽因。一见之下,徐志摩疯狂地爱上了才貌俱佳的林家千金。后来陷于情网难以自拔的他不惜提出和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成就了中国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
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张幼仪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成功。
1919年后大离婚案
NEWS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林徽因
新闻聚焦
1919年
中国
NEWS
微博
语录
教育新闻
新闻聚焦
社会热点
女子逃婚成为时髦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徐志摩
新青年阅读成热点
民众关心政治事务
“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1919年12月4日记云:“看《新青年》杂志。”
1919年12月5日记云:“上午看《新青年》。下午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7日记云:“看《新青年》,定课程表。”
1919年12月10日记云:“看《新青年》,易卜生号”。
1920年4月9日记云:“在船中看《新青年》杂志。”
社会热点
NEWS
1919年大阅读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1919后
中国
NEWS
微博
语录
教育新闻
新闻聚焦
社会热点
女子逃婚成为时髦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新青年阅读成热点
民众关心政治事务
1919年下半年全国有400多种白话文的报刊。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通知:从1921年开始在中小学里面逐步用白话文取代古文。
民国十年《白话文做法》
1920年,北大首开女禁,男女同校
1919后
中国
NEWS
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教育新闻
1919后
中国
NEWS
微博
语录
教育新闻
新闻聚焦
社会热点
女子逃婚成为时髦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新青年阅读成热点
民众关心政治事务
教育部初步拟定中小学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月亮还是西方的圆

“打倒孔家店”
材料6: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鲁迅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材料7: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中,新思想没有普及到下层工农群众中去。
否定一切
传统文化
没有深入
下层群众
微博语录
1919后
中国
NEWS
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
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人们关心国家政治事务
2
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3




















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看待存在形式主义偏向
1
局限于青年知识分子,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篇章三
焕然一新
究影响
2
(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篇章三
焕然一新
究影响
四、新文化运动反思
第四篇章
2020年
中国
FOR
HISTORY
篇章四
推陈出新
理反思
篇章四
推陈出新
理反思
云南建水县文庙
2020年9月28日祭孔大典
南京夫子庙
2020年9月28日祭孔大典
杭州孔庙
2020年9月28日祭孔大典
2020年9月28日祭孔大典
曲阜孔庙
2020年9月28日祭孔大典
篇章四
推陈出新
理反思
我们今天祭祀孔子的意义、目的和袁世凯的目的有何不同?
思考
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了105年,反思回望,我们今天的需要怎样的“推陈出新”呢?
篇章四
推陈出新
理反思
合作探究
观看视频结合材料,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1)珍惜保护,继承发展。
2)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文化自信,走向世界。
篇章四
推陈出新
理反思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十九大报告
探究
“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对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充满自信,对我国宪法确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对我国宪法确认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2018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篇章四
推陈出新
理反思
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复兴梦
篇章四
推陈出新
理反思
新文化运动
染旧作新
除旧立新
推陈出新
焕然一新
(内容)
(影响)
(背景)
(反思)
新基础
新阶级
新成果
新思想
(2020·山东·7)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图1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篇章四
推陈出新
理反思
新文化运动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引发了
中国社会的巨变。。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以思想觉醒为武器的
《新青年》
从上海到北京
从反专制
反旧道德


新道德

新文学。。。
思想解放
民族觉醒
关心国家政治事务
文化转型
民族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反封建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有对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也有对
传统文化
的否定

我们更应该

继承发展
交流互鉴
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
在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上奔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