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5生物的进化
点击要点
1.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支持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
2.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越是 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 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动物进化: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中, →
→ 。→鸟类→ 。植物进化: → →蕨类→ → 化石在地层 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生物进化的顺序:
3.进化论的演变。
法国博物学家 ,认为
法国博物学家让·拉马克提出“ ”观点,认为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 ,物种进化的原因是 。
达尔文于l859年发表《 》,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 ;
②达尔文进化论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 ,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 :
③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
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
典题分析
例1 氮代谢的产物,鱼类是氨,两栖类是尿素,鸟类是尿酸。在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最早几天的代谢产物是氨,过几天是尿素,最后是尿酸。由此可说明:
巩固训练1 始祖鸟身体结构跟爬行类、鸟类动物都有相同之处,经逻辑推理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爬行类进化成鸟类
B.鸟类进化成爬行类
C.爬行类与鸟类有亲缘关系
D.生命起源于无机物
例2 某海岛经常有暴风雨,科学家发现该岛上的某种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种翅特别发达,另一种则极退化,由此说明( )
A.自然选择足定向的,变异也是定向的
B.自然选择足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C.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
D.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变异也是不定向的
巩固训练2 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其原因是( )
A.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B.细菌对抗生素的选择作用
C.产品的质量下降
D.人类的体质下降
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
A.海陆变迁 B.蝗虫的幼虫变成虫
C.森林古猿变成原始人类 D.千年古莲子经过处理后萌发
2.(2010十堰)用进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动物的体色常与周围环境相似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神经调节的结果 D.动物聪明的表现
3.马化石的研究揭示出( )
A.生物进化的长期性和渐变性 B.马与其他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生物进化从水生到陆生的趋势 D.动物界的~般进化历程
4.如图,在两个地层中,发现了A、B两种生物化石,你认为( )
A.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来的
B.物种B比物种A结构复杂
C.物种A比物种B个体数目多
D.物种A比物种B形体大
5.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
A.古代鱼类 B.古代两栖类
C.始祖鸟 D.古代爬行类’
6.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
A.鹿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造成的
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
C.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
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
7.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动物的进化( )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低等到高等 C.从水生到陆生, D.从少数到多数
8.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B.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D.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农药的变异
9.如果某一物种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则它可能( )
A.进化为另一新物种 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
C.退化到低级物种 D.灭绝消失
10.下列动物类群中,在地球上最先出现的是( )
A.原始无脊椎动物 B.原始水生脊椎动物
C.原始脊椎动物 D.陆生脊椎动物
11.生活在绿草地上的昆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达尔文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遗传和变异 B.人工选择 C.基因改变 D.适者生存
12.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 )
A.遗传变异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适应环境
13.(2010日照)青霉素刚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滥用青霉素,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影响了。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细菌的适应能力特别强
B.青霉素的药效很不稳定
C.能抵抗青霉索的细菌存活下来,且大量繁殖
D.青霉素使细菌发生变异,细菌产生了抗药性
14.布丰和拉马克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布丰认为物种是不变的,而拉马克认为物种是可变的
B.拉马克认为物种是不变的,而布丰认为物种是可变的
C.布丰认为生物进化是直线式进化的,而拉马克认为现存生物是其他物种进化而来的
D.布丰提出了“用进废退”学说,而拉马克提出物种不变论
15.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它们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
A.A种群的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
B.A种群的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
C.两个种群的进化速率一样
D.丽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二、填空题
16.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生物的 、 和 都称为化石,化石为
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科学家们是通过对地球 和化石的研究,逐步揭示了地球从25亿年前至今发生的变化。
17.根据达尔文进化论, 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
的结果。
18.叶镶嵌现象能使植物更多地接受 ,是对光合作用的一种适应,它是 的结果。
三、分析简答题
19.一位鸟类生态学家在某森林群落中,观察发现几种鸟类的生活习性如下表所示:
鸟类 活动空间 主要食物
雀鸟 上层 高大乔木的种子
黄腰柳莺 中层 昆虫
血雉和棕尾雉 底层 苔藓和昆虫
从表中看出鸟类活动空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各种鸟类的
有关;按照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鸟类这种分层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的结果。
20.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而这一特性一般是可以 的。
(2)随着环境改变,食物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
。环境、食物对狼起了 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
定向的,它决定着狼 的方向。
(3)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21.(2010嘉兴)自2009年8月起,云南遭遇了60年未遇的三季持续干旱,广西、贵州局部地区也遭遇50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导致数百万人受灾,几千亩农田受旱。在科学兴趣 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西南干旱地区农民采用“水田旱种”进行抗旱保收成,在水田种上大葱、玉米等耐旱作物。从生物进化角度看,耐旱作物能够生存是 的结果。
(3)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
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提高班习题精选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生到陆生 B.微生物到动植物
C.简单到复杂 D.低等到高等
2.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生物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C.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顺序
3.下列关于动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些原始的单细胞藻类进化为原始的苔藓和蕨类植物
B.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C.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爬行类
D.原始的鸟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
4.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
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
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5.(2010潍坊)人们在大棚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B.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C.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
D.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6.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槐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槐树与松树一样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7.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变得都很长
C.桦尺蛾工业黑化现象是因为受煤烟污染而被熏黑的
D.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都定向地产生了白色的变异
8.科学家发现种子蕨用种子繁殖,但没有花,说明种子蕨是( )
A.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B.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C.藻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D.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9.许多特殊的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如我国的银杏树。1938年在南非附近印度洋中捕获了第一条被称为“活化石”腔棘鱼,到现在已经发现并捕获了好几百条腔棘鱼。银杏树和腔棘鱼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们的特征是( )
A.在自然界十分稀有和珍贵
B.该物种出现年代早,但形态结构至今无多大变化,在自然界仍有后代生存但十分稀有和珍贵
C该物种出现年代早,但至今仍有后代繁衍
D.该物种在地球上出现的年代很早,其化石十分稀有和珍贵
10.分析下面生物进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2、3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
一般说来,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 ,由低等到 ,由
到陆生。
(2)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如不同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形成 ,这是 的结果。
11.下边甲、乙两示意图反映了对物种起源的看法有两种。A、B、C、D和a、b、C、d分别代表各种生物群,据两示图分析:
(1)甲图代表 观点,认为地球上各种生物是由 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各种生物间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
(2)乙图代表 观点。
12.古生物学家从不同地层中挖掘出的动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见下表:
纪 发现的化石种类及数量
中生代 白垩纪 鸟类、哺乳类(少量)
侏罗纪 爬行类(大量)
三叠纪 硬骨鱼类(少量)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中生代最早形成的地层在 纪;
(2)表中各类生物之间进化趋势是 → →
(3)在中生代占据优势的动物是 ;
(4)始祖鸟可能出现在 纪。
13.下列图解表示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及适应形成过程的解释。请据图回答:
(1)长颈鹿祖先过度繁殖的含义是 ,长颈鹿的颈和前肢的长短各异,这表明生物变异是
(2)在缺乏青草的时期,有的个体能吃到高树上的枝叶而活下来,有的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就叫做 ,它是通过长颈鹿在环境之间的 来实现的。在生存斗争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个体是 变异的个体。 ’
(3)长颈鹿的进化是 的结果。
14.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蠖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分析表中给出数据,回答问题:
森林时期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灰尺蠖 黑尺蠖 灰尺蠖 黑尺蠖
99% 1% 1% 99%
(1)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尺蠖不同变种的数量变化是 的结果。
(2)工业污染之后,黑尺蠖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 ,体现出生物与环境是 关系。
(3)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
【点击要点】
1.自然选择学说、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2.古老 晚近 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哺乳类。藻类 苔藓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按一定顺序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3.乔治·布丰物种是可变的,现在活着的种类是从今天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而来的。用进废退 各自的祖先 自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物种起源》自然选择 或近或远饷亲缘关系;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典题分析】
例1 鸟类是由水生祖先经过两栖类逐渐进化而来的
解析:此题强化学生的生物进化思想。各种生物之间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由题干知道这是胚胎生化方面为生物进化提出的证据。从题意可能知道开始是与童相同,后与两栖类相同,最后出现了自己的特征。
巩固训练l A
例2 B 解析:本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是迭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由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知道,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应该选8,但学生往往会错选C。所以如何正确的理解题意呢 从题干上看翅有两种类型,因此给人一个错觉,以为自然选择是不是定向的,其实这正说明了变异的不定向,因为这两种类型正是变异的结果。那如何解释自然选择的定向性呢 其实有两种选择,一是海风海浪对飞翔(空中型)的选择——翅发达的;二是海风海浪对不能飞翔的选择(陆地型的)一一翅不发达的。而每种选择都是定向的。因此可能设想如果这种选择长期进行下去,各自的变异经过漫长的遗传积累必然会形成两个不同的新物种,从而也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
巩固训练2.B
【跟踪演练】
1.C 2.A 3.A 4。A 5.A 6.D 7.C 8.C 9.D l0.A ll.D l2.C l3.C l4.C l5.A 16.遗体遗物遗迹生物进化论地层l7.生物进化自然选择l8.阳光的照射自然选择l9.食性(或食物)自然选择20.(1)变异遗传(2)适者生存选择进化(3)自然选择21.(1)蒸腾(2)自然选择 (3) B
【提高班习题精选】
1.B 2.C 3.D 4.D 5.A 6.C 7.A 8.B 9.B l0.(1)裸子植物两栖类哺乳类复杂高等水生(2)保护色自然选择11.(1)进化论共同祖先(2)物种不变论12.(1)三叠(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3)1爬行类(4)侏罗l3.(1)生存斗争定向的(2)适者生存适应性遗传(3).自然选择l4.(1)自然选择(2)保护色适应(3)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