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
初步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3、
通过探究小数的性质,经历发现、归纳的学习过程,发展初步的数学概括和归纳能力,渗透分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
结合生活中的小数,以及小数与整数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难点:
联系所学的小数知识来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习单、PPT、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微信红包情境图
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在单个金额里输入0.3元,下面显示的是0.30元,看来
0.3
和
0.30
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知探究,解释验证
1.自主探究
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和解释为什么
0.3
与
0.30相等吗?
出示活动要求:
①先独立思考,在课堂学习单上画图或举例。
②小组内交流
2.交流方法
预设一:方格图
预设二:数射线
预设三:分数
0.3==
0.30=
预设四:计数单位
0.3=
3×0.1=30×0.01
0.30=30×0.01
预设五:小数的组成
0.3
=0×1
+
3×0.1
0.30
=0×1
+
3×0.1
+
0×0.01
预设六:元角分
0.3元=3角
0.30元=30分=3角
预设七:长度单位
0.3米=3分米=30厘米
0.30米=30厘米
3.沟通方法
(1)大家想到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是这几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
预设:都是利用满十进一来解释的。
给这些方法归归类,你打算怎么分类?
预设:①方格图、数射线——数形结合思考
②元角分、长度单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小数
③分数——分数、小数的关系
④计数单位、小数的组成——十进制小数
(2)出示数位顺序表
个位
小数点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0
.
3
0
.
3
0
那么再在后面添上一个0
0
.
3
0
0
0.3=0.30=0.300
小数的大小依然不变。小数的意义变了吗?
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小数的大小没变,但是计数单位从0.1变成了0.01。
4.拓展推广
(1)这样的小数你还能写出几组吗?
(2)交流;板书若干组小数。
(3)观察这些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4)揭题:小数的性质
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辨析强化
(1)辨析: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2)思考:整数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
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1、小数的化简
圈出与其他小数不相等的小数。
①
0.700
0.7
0.070
0.70000
②
3.04
3.040
30.04
3.0400
③
20.080
20.800
20.80
20.8000
(1)交流结果
为什么其他三个数是相等的?
(2)师:在这三个相等的小数中,哪个写法最简单?
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把0.70
0.700
0.7000小数部分末尾的“0”都去掉,就写成0.7
,这就叫做小数的化简。
有时候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0”来改写小数。
2、小数的改写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8.01=
9.8=
8=
三、练习巩固
1.基本练习
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提高练习
按要求写数:
用2个“0”和1个“5”组成一个两位小数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
3.拓展练习
6020,602,60200,这三个数都不相等,你能给每个数点上小数点,让三个数相等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是怎样得到这条性质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3
=
0.30
=
0.300
[方格图]
[计数单位]
[分数]
[数射线]
[小数的组成]
[元角分]
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沪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小数的性质》
【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是相等的,也就是比较一些较特殊的小数(如0.3与0.30)的具体问题为背景,通过分析所比较的两个小数的意义,因此教材通过直观的分数模型和学生一直在使用的数射线来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在三年级时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四年级第二学期也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的意义与大小比较的特点,对于一些特殊的小数,帮助学生经历对小数性质的发现、归纳和逐步完善的学习过程,发展初步的数学概况和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小数部分的末位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会根据需要,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按要求改写小数。
3.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运用小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在建构知识的同时,初步发展了探究意
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小数部分的末位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难点】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按要求改写小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请你们比较下列小数的大小。(开小火车回答)
2.谁来回忆一下怎么比较两个小数大小?
3.出示:0.3○0.30
(1)谁来比一比这两个小数?先比较什么?再比较什么?
(2)整数部分与十分位都相同,一个有百分位,而另一个没有百分位。现在该怎么比?
4.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知识。
板书:小数
(设计说明: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用已知的知识比较小数大小时碰到困难,学生自己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
二、实例作证,探究新知
1.猜想
(1)0.3和0.30相等吗?
(2)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学过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呢?
2、实验
(1)同桌两人一组,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试验或证明。
(2)哪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3)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多种办法都说明了0.3=0.30。
(4)小胖觉得因为0.3=0.30,所以0.3与0.30没有区别。你们觉得他说的对不对?
它们小数的大小虽然相等,但是计数单位是不同的。
3、验证
(1)刚才我们利用数射线证明0.3与0.30是相等的。接下来我们来验证,在数射线上还有好多这样的点,请同学们找三组,并记录下来.
(2)谁来说一说
板书:学生找到的小数
4、归纳总结
(1)我们在数射线上找到了好多小数是相等的,观察这些小数,左边的数与右边的数有什么区别?
(2)观察上面各组相等的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
板书:的性质
6.小练习
(1)小丁丁: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2)小巧: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根据你的发现,你能说出与0.7相等的小数?与30.0200相等的小数?
(4)正是因为大家发现并研究得出了小数的性质,我们才能说出这么多与它相等的小数。
(设计说明:学生自己发现通过各种方法都能证明0.3=0.30,并且尝试自己在数射线上找到这样相等的小数后,自己观察这些小数并得出小数的性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激起学生自己探究出结果的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解决问题,学会应用
1、根据我们刚才得到的结论,大家来说一说下面各个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为什么?
0.730
36.070
108.800
10.0
①由此看来,你认为在利用小数性质去0时要注意什么?
②观察一下10.0去掉这个0后,变成了什么数?
③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吗?
④哪个读写方便?像这样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0”就叫做小数的化简。
2、完成书P27: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下面各小数。
6.0=(
)
3.500=(
)
3.340=(
)
3、生活中有时不仅不去掉小数末尾的“0”,反而还要添上“0”。比如这串香蕉每千克18.50元。
①这里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标价,请你们把它们改正一下。
②你们觉得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5、完成书P27: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8.01=(
)
9.8=(
)
8=(
)
①你是怎么来改写8的呢?
板书:8
=
8.000
②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呢?
③如果没有点小数点,改写的数就是原数的几倍?
6、所以通过小数的性质,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小数化简成一个整数,也可以把一个整数按要求改写
成一个小数。所以说整数可以看做为特殊的小数。
(设计说明:通过在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和去掉“0”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小数的性质。理解去掉小数末尾的0读写起来更方便,这样的方法就是化简。也了解生活中有时也需要添加小数部分末尾的0,了解小数的性质也普遍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同时通过练习学生自己发觉整数与小数之间的小秘密,它们可以互相转化且大小不变。)
四、巩固应用,深化体验
1、大家来找茬
(1)把7改写成三位小数,只要在它的后面添上3个0。
(2)因为34.1=34.10,所以34.1和34.10没有区别。
(3)把0.65000化简为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0.65。
五、谈话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你收获了什么?
2、小游戏:按要求说出一个数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作业设计】练习册P43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3
=
0.30
0.5
=
0.50
(根据学生来板书)
1.3
=
1.30
(根据学生来板书)
8
=
8.000
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
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59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推理、计算、验证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学准备:PPT,教案,书。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1,让学生看图片,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写你呢?
2,8元和8.00元相等吗?
3,8是一个()。8.00是一个()。
4,那么一个小数有什么性质呢?
5,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小数的性质。
6,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一: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①,看题,读题目。
②,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
③,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多少?(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
④,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份,100份是多少?(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
⑤,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
0.1米=0.10米=0.100米
2,基本练习:比较5元和5.00元
1.8元和1.80元
2.9元和2,90元,你发现了什么?
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教学例题二:比较0.3和0.30的大小。
①,出示图片比较大小。
0.3
0.30
②,观察发现了什么?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倒过来看,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
0.3=0.30
③,启发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一个整数的小数点在个位的右下角。
5,引入例题三,把0.70和105.0900化简
①,理解题意。
②,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0.70=0.7
105.0900=105.09
7,举例验证,巩固。
1,比大小,9元()9.00元
12元()12.00元
2,化简,3,400=()
104,409000=()
3,化成三位小数:0.2=
4.08=
3=
三,总结全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四,布置作业,课后的做一做题目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化简:
0.70=0.7
105.0900=105.09
化成三位小数:
0.2=
4.08=
3=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大部分同学能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把一个小数改成三位小数,今天的这堂课教学效果好,作业准确率高,但是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差,自己难以控制自己
言行,以后,任课教师要加强管理,对学生要求要严格。学生的字迹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