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 整数的运算性质 沪教版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 整数的运算性质 沪教版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0 14:28:43

文档简介

年级
课题
日期
四年级第一学期
整数的运算性质(1)
教学目标
1.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
2、会运用减法、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3、初步掌握运用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来发现减法、除法的性质。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归纳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运用性质进行简算。
难点:灵活运用减法、除法运算性质简便运算。
相关链接
两位数乘法运算,两步(三步)计算应用题
课件内容
教学过程
媒体4
组织比赛,引入新课。
1.把全班分成A,B两队,分别做下面两组题目,比一比哪组快?
第一组
第二组
382—(182+18)
382—182—18
72000÷25÷40
72000÷(25×40)
2.宣布比赛结果,观察两组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二、新课探究
媒体7
(一)探究一
出示:小丁丁看一本书,共231页。第一天看了21页,第二天看了19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要求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思考?算式怎样列呢?
媒体8
出示:小丁丁看一本书,共231页。第一天看了21页,第二天看了19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还剩下的页数=这本书的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
算式:231-21-19
媒体9
出示:小丁丁看一本书,共231页。第一天看了21页,第二天看了19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还剩下的页数=这本书的总页数-已经看过的页数
算式:231-(21+19)
媒体10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31-21-19
231-(21+19)
=210-19
=231-40
=191(页)
=191(页)
231-21-19=231-(21+19)
媒体11
像这样的两个算式是不是计算结果总是相等的?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进行验证。
媒体12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是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来表示:a-b-c=a-(b+c)
媒体13
(1)运用减法运算性质填运算符号和数,并计算结果。
293-89-72=
-(89○
)=
90-(16+57)=90○


现在你对减法的运算性质又有哪些发现?
a-b-c=
a-(b+c);
a-b-c=a-(b+c)
媒体14
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计算下面各题:
760-78-22
149-(49+53)
36-18-2
小结:我们要善于观察数的特征,
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减法性
使计算简便。
探究二:除法的性质
媒体15
题目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道题可以怎样算?
36÷18÷2
=36÷(18×2)
=36÷36
=1
36÷18÷2
=2÷2
=1
36÷18÷2=36÷(18×2)
媒体16
是不是所有连除的算式都能用这种方法计算?用计算器完成工作表。
媒体17
核对表格,观察这个表中的每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四人小组讨论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数乘起来,再去除被除数;
用字母来表示:a÷b÷c=a÷(b×c)
媒体18
探究三
(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a)756÷
÷
=756÷(18○14)
b)715÷(
○11)=
○65○
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数乘起来,再用被除数除。而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把这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除法的性质也可以反过来用。
媒体19
这道题做对了吗?
1400÷(14×25

=1400÷14×25
=100×25
=2500
你是怎样想的?
媒体21
1、判断:
(1)1456-(324+456)=1456-456-324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媒体22
抢答:(选择一些题目说说是怎么想的)
1、2400÷(24×25

2、769-(769+573)
3、756-55-45
4、390÷(39×5)
5、510÷(17×2)
6、126-26-48
媒体23
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媒体25
作业:
练习册第1页。
一、组织比赛,引入新课。
1.把全班分成A,B两队,分别做下面两组题目,比一比哪组快?
第一组
第二组
382—(182+18)
382—182—18
72000÷25÷40
72000÷(25×40)
2.宣布比赛结果,观察两组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师:
前面我们知道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那么减法、除法是不是也有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呢?第二组的同学为什么能赢得今天的比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
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探究一:减法的性质
一、初步感知减法的运算性质
1、出示例题
师: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小丁丁在这个假期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书阅读。
出示:小丁丁看一本书,共231页。第一天看了21页,第二天看了19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交流
师:要求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思考?算式怎样列呢?
出示:
A还剩下的页数=这本书的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
算式:231-21-19
B还剩下的页数=这本书的总页数-已经看过的页数
算式:231-(21+19)
3、用计算器帮助计算得出结果:
板书:231-21-19
231-(21+19)
=210-19
=231-40
=191(页)
=191(页)
4、师: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很多同学提到了这两个算式是不同的,而他们的计算结果却是相同的。(师演示媒体:231-21-19=231-(21+19))
二、交流讨论,验证减法的性质
1、师:那么,象这样的两个算式是不是计算结果总是相等的?你能否举一些例子并且验证它呢?
2、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用计算器算出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进行验证。532-127-34=532-(127+34)
532-127-34=371532-127-34=532-(127+34)532-(127+34)=371
3、学生汇报,教师把表格展示:观察这一组算式,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5、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字母公式表示减法算式。
板书: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是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来表示:a-b-c=a-(b+c)(出示媒体字母式)
三、练一练
(1)运用减法运算性质填运算符号和数,并计算结果。
293-89-72=
-(89○
)=
90-(16+57)=90○


问:这样填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我们也可以倒过来运用减法性质。
演示a-b-c
a-(b+c);
a-b-c
a-(b+c)
(2)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计算下面各题:
760-78-22
149-(49+53)
36-18-2
小结:我们要善于观察数的特征,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
运用减法性使计算简便。
探究二:除法的性质
一、猜测、感知除法的运算性质
1、师:看,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道题可以怎样算?猜测一下。
出示:36÷18÷2
2、可能的情况:36÷(18+2)
36÷(18-2)
36÷(18×2)
3、计算验证,(否定掉第一、二种情况)
二、交流讨论,验证除法的性质
1、师:是不是所有连除的算式都能用这种方法计算?请你用例举的方法完成工作表。
2、、用计算器完成工作表,自我验证。(书第七页)
68÷17÷2=268÷17÷2○68÷(17×2)68÷(17×2)=2832÷16÷26=2832÷(16×26)=23264÷64÷51=13264÷(64×51)=172000÷25÷40=7272000÷(25×40)=72
3、、核对表格,观察这个表中的每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四人小组讨论。
4、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字母公式表示除法算式。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数乘起来,再去除被除数;
用字母来表示:a÷b÷c=a÷(b×c)
三、练一练
(
18
)
(
14
)(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
715
)a)756÷
÷
=756÷(18○14)
(
65
)b)715÷(
○11)=
○65○
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数乘起来,再用被除数除。而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把这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除法的性质也可以反过来用。
(2)判断
1400÷(14×25)
=1400÷14×25
=100×25
=2500
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判断这题的对错,如借鉴除法性质错误。用估算的方法发现错误。
小结:运用除法的性质能够使一些计算简便,我们同样要仔细观察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综合练习:应用除法、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1、判断:
(1)1456-(324+456)=1456-456-324
(√

(2)100÷(25×4)=100÷25×4
(×

(3)400÷(40×25)=400÷40×25
(×

2、抢答:(选择一些题目说说是怎么想的)
1、2400÷(24×25

生1:
2400÷24÷25
2、769-(769+573)
生2:769-769-573
3、756-55-45
生3:756-(55+45)
4、390÷(39×5)
生4:390÷39÷5
5、510÷(17×2)
生5:510÷17÷2
6、126-26-48
生6:126-(26+48)
师:36000÷45÷25如何改一个数据,使它们也能应用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减法、除法运算性质),你有什么感悟?
板书设计:
(
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
作业:
练习册第1页。
教后记:教学内容:课本P64——65
教学目标:1、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
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希望大家认真仔细的学
出示例题
小胖摆小圆片,每行摆5个黄色小圆片,3个红色小圆片。摆了4行,小胖一共摆了多少个小圆片?(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探究例题
审题理解题目意思
条件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出示投影直观显示
观察投影小胖摆小圆片的情况
结合分析和投影学生自主解答并汇报(只列式不计算)
方法1:(5+3)×4
方法2:
5×4+3×4
说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生共同计算后师提问:
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脱离原题,只看这两个相等的算式,让学生找左右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提示: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
生讨论后汇报:左边是5加上3的和乘4
右边正好是用5和3分别乘4,再把两个积相加
小结:我们可以这样说:
5加上3的和乘4,可以把5和3分别乘4,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怎样?(不变)
出示另外两个算式,巩固联系
(8+7)×6

8×6+7×6
师:通过和上面算式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A:通过计算来判断出相等的关系
B:通过找左右算式之间的联系来判断他们之间有相等关系
小结:8加上7的和乘6,可以把8和7分别乘6,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变式观察
20×(5+9)

2×05+20×9
师:观察比较左边的算式和上面左边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不同点:位置不同
找左右两边算式的联系:左边是20与5加上9的和相乘
右边是20分别与5和9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师:那请你感觉一下圆圈里应该填什么符号?
通过计算来验证他们是相等关系
小结:20乘5加上9的和,可以把20分别与5和9相加,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生举例汇报,通过计算来验证
总结乘法分配律
学生对于上面的算式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归纳出:
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实际上就是把两个什么数(加数)怎样?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接下来怎样?再把两个积相加,和原来的算式比较,结果怎样?所得的结果不变。
出示课题:乘法分配律(板书)
齐读定律
再逐句理解乘法分配
看书划定律及字母公式
理解字母公式
a
b
c
分别表示什么
从左往右看:左边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几步?
右边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几步?
小结:左到右:运算顺序改变,计算步骤增加
右往左:计算步骤减少,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
(几个几加几个几)
三、巩固练习
1、运用乘法分配律填空
(93+28)×11=93×
+
28×
29×(85+13)=
×85+
29
×
2、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或运算符号
(25+15)×2=25×□+□×2
36×7+64×7=(□+□)×7
(58+26)×4=58□4□26□4(提问怎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9×(72+28)=□×72□9□28
3、根据乘法分配律,将下列各题改写成另一种形式
5×8+2×8=
(64+36)×100=
80×(15+75)=
65×5+
65
=
四、总结减法运算性质
课题
减法运算性质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从所举实例中进行观察、猜想、验证,并归纳得出减法运算性质。
在经历画图、举例、观察、发现、质疑等学习活动中,建构减法运算性质,并且会灵活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进行巧算。
3.感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减法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
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归纳减法运算性质。
评价关注点
学习兴趣;课堂专注习惯
;数学语言规范表达;学业成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
环节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创设情境,通过计算与画图,初步感知减法运算性质。
情境引入:
彩带一共长137米,做蝴蝶结用去了93米,挂具体气球用去了22米,还剩多少米?
2、引导学生计算与画图,感知两个算式相等。
通过元旦节迎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举例验证,归纳结论
对应目标1、2
1、引导学生尝试举例。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小结减法运算性质。
引导学生质疑结论。(尝试举反例)
板书课题:减法运算性质
学生能否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减法运算性质。
三、灵活运用,巩固概念
对应目标2
填一填
272-53-49=272
○(


☆-△-□=
○(


(78+66)=178○

(b+c)=


连一连
256-35-73
173-23-45
173-(23+45)
278-66+34
278-66-34
256-(35+73)
278-(66+34)
3、简便计算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巧算题。
是否能灵活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解决问题。。
四、交流分享,总结收获
回顾所学知识。
想一想,谁的发言给你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学业成果的汇报。




减法运算性质
132-93-25
=
132-(93+25)
……
减法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
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b-c
=
a-(b+c)
书面作业设计
1、227-45-55
2、319-(19+78)
3、178-25-78
4、308-17-83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