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 平行 沪教版 (5)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 平行 沪教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1 10:4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行》“主题教研课”教学设计
研究主题:小学数学活动导学与目标检测的实践研究
研究背景与说明:《小学数学活动导学与目标检测的实践研究》是进修学校金香老师领衔的上海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小学数学目标导学设计”研究团队》下的一个子项目。
《活动导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活动”与“导学”。
“活动”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进行的具体学习行为,它有“隐性”和“显性”之分,可以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也可以是操作性活动、体验性活动、拓展性活动、趣味性活动等。“导学”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活动导趣、活动导探、活动导练等。在去年的11月份,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的“活动导学”的课例研究,今天是第二次的课例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以活动为核心,初步探索出比较系统的、可操作的“活动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课题
平行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平行”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一个学习内容。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会相交、平行,也可能会重合,本单元学习的“垂直”和“平行”,是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中的两种特殊情况,这部分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它是建立在学生对线与角以及简单图形的认识基础之上,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
“平行”这一节教材,主要安排了平行的含义、画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本节课是“平行”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平行的相关概念,会识别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主要利用城区地图中的情境图、一个长方形图引入,逐渐归纳抽象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概念,但这样似乎有些局限了学生对平行的认识。教材同时也安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平行的含义。先“垂直”后“平行”的教学安排,教学时容易把“垂直”与“平行”两个概念割裂开来,从而忽视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垂直与平行的关系。因此,在本课时教学中,通过多样性的学习活动,注意把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晰,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正确的认识。
学情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丰富的直观感受和多样的操作活动,充分认识了垂直,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了解到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本节课平行的学习以及后面的认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和画平行线提供了认识基础和依据,尤其是为下一课时的画平行线提供了操作经验。但是,从学生的思维角度看,由于日常生活的局限性,对于平行的理解还是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第三条直线的介入,会困扰学生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判断,容易给学生造成“平行就是三条直线之间的关系”的表象错觉。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结合多地版本的优势,力图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空间想象,清晰地建立两条直线平行的表象。
教学目标
1.借助城区地图,通过观察、
比较、归纳出两直线的平行关系,并会用数学符号表示。2.会结合观察和动手操作,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3.通过折一折、找一找、说一说等学习活动,会解释生活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研究目标”驱动单
研究目标
在前次尝试复习课“活动导学”
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三导”教学模式研究,以促进学生主动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措施
1.情境创设: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经验之一的城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寻找各种方位的垂直于同一条路的两条路,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平行的表象。2.动手操作与表象相结合:通过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观察、想象和验证,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平行的表象。
教学重点
1.理解平行的含义,会正确识别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2.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教学难点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导趣
活动一:认识地图中的平行现象1.出示城区地图:2.找一找垂直于同一条路的两条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3.说一说垂直于同一条路的两条路4.小结两条路的平行关系5.说一说地图中的平行现象
比划着找一找同桌互相说一说
借助学生熟悉的地图情境,直奔主题,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学生在寻找各种方位的、垂直于同一条马路的两条马路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平行的表象,为接下来抽象它们的共同点奠定基础。(呼应教学措施1,对应目标1)
活动导探
活动二:解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1.
将马路图改成直线图,认识平行(1)提问:现在把马路看成直线,直线a和直线b有怎样的关系?(2)交流。(3)小结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4)思考: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小结
(6)思考:怎样用符号表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2.说一说、写一写其余图中的平行关系。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独立思考集体练习,写一写、说一说
把马路看成直线,一下子将学生从生活过渡到数学,因此通过媒体将两条马路同时垂直于第三条马路渐渐演变成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有了前面平行马路的生活经验的支撑,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呼应教学措施1、2,对应目标1)
活动导探
活动三:辨析平行与相交的关系1.出示两条直线图(1)思考: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吗?(2)交流(3)小结(4)思考: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应该是怎样的?(5)小结平行与相交的关系。(6)思考:怎样调整直线a的位置,使它们互相平行?2.判断:下面各图中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
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说一说
本教材对平行进行描述性的定义,降低了学生理解平行的难度,而老教材“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两条直线平行的表象。因此设计本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平行的表象。(呼应教学措施2,对应目标2)
活动导探
(4)3.师生共同归纳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的方法
集体练习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平行表象之后进行本质地提炼“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就不会相交,两条直线相交就不可能平行,符合儿童认知发展与数学内在的结构。(呼应教学措施2,对应目标2)
活动导练
练习一:找一找长方形中有几组互相平行的边?
练习二:
把长方形纸折一折,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练习三: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现象练习四:思考下图的画框挂正了吗?
集体练习
(本练习对应目标3)
活动总结
总结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研究反思
a
b
a
b
m
n
(2)
B
D
(3)
A
C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