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姓名
课题
解决问题
教时
1
教学目标设计
1、能借助实物图和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逐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解题思路,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
制定依据
对学生状态分析
在问题解决题型中,很多学生不能从找数量关系入手,更没有问题解决的整体意识,即使同一道题目,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解题思路,缺乏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能借助实物图、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PPT
其他准备
书本、电脑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五分钟
巧算24
学生快速回答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线段图: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题吗?
2、揭题
学生编题
根据线段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复习倍数不同的表达。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一
小胖饲养组养了8只兔子,
原来每天共吃萝卜24千克。
照这样计算,如果增加16只相同的兔子,现在每天一共要吃萝卜多少千克?
1)要求“现在每天共吃萝卜多少千克”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你打算如何解决,为了在后面的交流中让大家更清晰的看懂你的想法,你可以做些怎样的解释?
3)反馈:
资源一:
每只兔子每天吃的萝卜×现在兔子的总数=现在兔子每天共吃的萝卜
师:这里我们是把一只兔子每天吃的萝卜当做一份数进行计算
资源二:
把8只兔子每天吃的萝卜看做1份,增加16只兔子,也就是增加2倍的兔子,同样吃的萝卜也增加2倍
(借助线段图分析)
师:这里我们是把8只兔子每天吃的萝卜当做一份数进行计算
师: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
4)小结
5)师:是不是所有题目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
(二)探究二
变式练习:
小丁丁饲养组养了8条蚕宝宝,原来每天共吃桑叶25克。照这样计算,如果增加16条同样的蚕宝宝,现在每天共吃桑叶多少克?
小巧饲养组养了8条蚕宝宝,
原来每天共吃桑叶24克。照
这样计算,如果增加15条同
样的蚕宝宝,现在每天共吃桑
叶多少克?
1)选用哪种方法,还是两种方法都可以
2)独立完成反馈
3)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读题
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独立思考
做好同桌交流
完整的表述数量关系式
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24÷8×(8+16)
24÷8×16+24)
借助线段图更加清晰的看出倍数关系
理解16÷8的含义
根据图列式解答
24×(16÷8+1)
24×(16÷8)+24
充分理解“1倍数”的内涵
独立完成
投影反馈
独立完成、反馈
学会读题,沟通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
从小组交流中补充自己的思考
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为解题铺垫。
借助线段图这个工具,清晰呈现题目中的倍数关系
巩固新知
引出小丁丁和小巧的疑惑
在独立思考中辨清题意,选择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比析,发现小丁丁的题目只能用倍数方法,小巧的题目也只能先求出每只兔子每天吃得萝卜
三、巩固练习
提高练习(根据要求选择相应的条件)
上海植物园的园丁10人用3小时为75平方米绿地拔除野草,照这样计算,30人6小时可以为多少平方米绿地拔除野草?
你能看懂下面的解题过程吗?试着把每一步表示含义填写完整。
想想看,还有其它的算法吗,请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第一步:75×(6÷3)=150(平方米)
表示:(
)人(
)小时的除草量;
第二步:150×(30÷10)=450(平方米)
表示:(
)人(
)小时的除草量;
答:30人6小时可以为(
)绿地拔除野草。
学生独立练习。
反馈交流。
巩固所学知识
灵活选用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在解题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
教后反思
在例题探究环节,基本上是放下去让学生独立思考。这里除了老师的预设外,学生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情况。在这里,我还要意识的去选择资源,引导有用的资源。可能这方面做得还有些欠缺,对于生态课堂的把握还有待于提高。
由于大多是让学生交流、讲解、评价,这个过程学生的解题思路是逐渐提升和完善的,可能部分学生开始思路不清晰,到后面会几种方法,甚至灵活解题,这里也是让学生自己经历解题的过程,增强解题的能力。当然这个能力的培养可能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落实,也才能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把1只兔子吃的萝卜看做一份
把8只兔子吃的萝卜看做一份
24÷8×(8+16)
24×(16÷8+1)
24÷8×16+24
24×(16÷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