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
课题
小数与近似数
学科
数学
执教者
学校:
班级
教时:1
日期
教学目标:依托数射线直观,理解2与2.0的区别。知道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掌握用“去尾法”、“进一法”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知道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制定依据1、教材分析:《小数与近似数》是第八册第五章整理与提高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教材例1通过创设学生可能已经接触到的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小胖有一美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的情境引入,探究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近似数。例2要求学生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例3、例4引导学生探究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及其原因。在这个教学内容上,准备安排2课时。本堂课为第二课时,主要解决依托数射线直观,理解近似数2与2.0的区别及用“去尾法”、“进一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内容。学生分析:在第七册中,学生已经经历过在整数范围内运用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对于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的近似数,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但在上学期区质量监控题30中,发现学生不会使用数射线解决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缺失。前期,包括找相邻的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以及大数的凑整课堂教学中,没有借助数射线,帮助学生理解思考其中的本质问题,导致学生不善于依托数射线直观,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那么第八册的第二章《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正好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对于数射线本身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加强。在第五章《小数与近似数》这个教学内容中,希望帮助学生,把前期数形结合脱节的这一部分经验补上,继而加强对数射线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数射线,让学生以形支撑思考,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以及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省略。增强学生运用几何直观解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设计
设计意图
一、核心探究
(一)理解2与2.0的区别1、广告公司打算拍一个运动品牌广告,要求挑选一组运动员。对运动员的要求是,他们的身高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后是2.0,你觉得应该挑选A、B哪一组运动员?A组李小鹏:1.62米姚明:2.26米刘翔:1.89米王励勤:1.86米B组孙杨:1.98米菲尔普斯:1.97米王哲林:2.03米2、在数射线上找一找近似数2与2.0的范围。小结: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省略。(二)了解用“去尾法”、“进一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在整数范围内,你还知道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吗?我们一起尝试用这两种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精确到十分位)。姓名身高(米)去尾法进一法姚明2.26刘翔1.89李小鹏1.62孙杨1.982、总结保留两位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求近似数对小数同样适用。
学生讨论说明理由学生尝试在数射线上寻找范围。学生口答
练习一:初步感知2与2.0的区别练习二:在数射线上直观感受2与2.0的不同取值范围。
通过实际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2与2.0
的区别,再根据自己的猜测,利用数射线找出2与2.0不同的取值范围从而验证猜测。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练习提升
1、填空(1)如果一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得的近似数是4,那么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2)如果一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得的近似数是4.0,那么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3)如果一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得的近似数是4.00,那么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问题解决(1)一个钢筋长45.392米,用去2.53米后,剩下的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2)一堆黄沙31.2吨,如果用一辆载重10吨的卡车将这堆黄沙运到工地,至少要运几次?(3)雏鹰小队10个队员合买了价值45.95元的食品送给福利院的孤儿,平均每个队员花了多少元?
个别回答
练习三:区分4、4.0、4.00的取值范围。练习四:体验三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习题的设置,学生迁移寻找近似数是两位小数的精确数的范围。再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三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