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网络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标准
和
教学目标
网络系统
教材内容: 2.5.1网络的功能与作用、2.5.2网络的分类
适应的课程标准:
2.4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系统,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通过组建小型无线网络,了解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接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教学目标:
●理解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
●了解网络的分类及不同种类网络的各自特点。
●了解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及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趋势。
●通过实践理解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互连及信息共享。
指向的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能够按要求获取与处理信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
●计算思维:了解网络的功能并能进行分析归纳,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理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信息社会责任: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
学习环境:有教学控制软件的多媒体机房,并装有思维导图软件,准备手机、平板或笔记本电脑。
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回答。
导入1:“同学们应该都在日常中有使用校园卡在食堂就餐、在图书馆借书、在校园网中查询课表及成绩,甚至还可能在校园外用校园卡乘公交和地铁。不知同学们是否思考过这此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在这些不同的应用中是如何正确获取到本人的身份信息的?”,请学生概述信息和数据在这些应用系统中的传输流程。
导入2:观看“互联网是什么?”视频,思考网络的功能与作用。
通过师生对话、探讨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信息系统出发思考信息和数据的传输方式和流程,从而引出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网络及其概念,培养信息意识。
通过视频观看,促进学生思考网络所具备和功能与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认真观察与自主思考,同时也能强化网络的概念,明确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知识讲解1
1.通过分析上述视频,并在归纳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以PPT等多媒体投影或板书形式介绍网络的功能与作用: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2. 通过分析上述案例,请学生用实际的信息系统相关模块或内容来举例说明网络的功能与作用。
通过对视频内容的观后思考与归纳总结,让学生对网络的功能与作用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实际应用的信息系统案例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强化相应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自主学习
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网络分类”的“计算机络网”部分,然后搜索“计算机网络分类”的相关知识,并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最终给出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学习任务
任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形式多种多样,通过网上搜索与归类来得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了解常用分类的各自特点。小组合作(2人一组)通过网络搜索各种不同的网络分类方式,并归类,用思维导图软件画出各种分类方式,并回答网络按覆盖地域分类的特点。选择1-2个小组介绍自己的成果,进行点评。
任务驱动,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将自己了解或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网络分类方法,并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系统化知识,提升学生有目的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们信息处理能力有所提升;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核心素养。
知识讲解2
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以PPT等多媒体投影的形式讲授移动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的概念、各自的组成特点及三大网络的发展趋势。
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探究学习自然过渡至组成当今最常见的三大网络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分析其他两种常见网络的特点及三大网络的发展,从而从本质上理解三大网络的融合趋势。这样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网络是信息系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践体验
考虑到以单纯的理论讲解让学生认识三大网络的特点及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感觉比较肤浅,印象不深。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设置无线热点”的实践体验,使用手机将4G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然后使用平板进行上网体验,并交流与分享操作体验,完成实践体验的结果呈现。同时预设思考题:使用无线热点的WiFi上网速度是否与校园网或家庭WiFi的上网速度相同,如不同其原是什么?
本环节创设实际的网络环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了解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认识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对网络速度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互联及资源共享及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同时也更容易理解通过技术的更新和改造,不同网络之间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的发展趋势。通过此类练习强化学生学习与交流分享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做出解释,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1.网络的功能与作用:数据通信功能、资源共享功能及分布处理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3.三网融合的基础条件:数字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和应用、光纤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互连通信技术(IP技术)进一步发展。
通过回顾总结帮助学生掌握网络的功能与作用及网络的分类与各自特点,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的特点及网络在信息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热情。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面向所有学生):
详见课后练习。
提升作业(面向学有余力学生):
概述移动通信网络的组成架构。
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巩固和升华知识点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的内容是围绕信息系统的组成展开的,网络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系统中信息与数据交互、传输的必要基础,同时也是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的物质基础。2.5 网络系统整节内容建议安排4个课时,其中2.5.1网络的功能与作用、2.5.2网络的分类各安排0.5课时,2.5.3网络的组成与构建安排1课时,而实践与体验活动则安排2课时。
由于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建议运用讨论交流、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等的多种教学形式来开展教学。
在学习网络的功能与作用时,建议教师通过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信息系统(如:校园一卡通系统、图书借阅系统等)的工作原理和流程进行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网络的三大功能:数据通信功能、资源共享功能及分布处理功能,从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充分理解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然后再根据结论反过来以实际信息系统的相应模块来分析论证。
而网络的分类及各种网络互联融合的发展趋势等内容,建议在教学时,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撰写小报告及开展小实验等方式开展。由于网络分类的内容网上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难度比较适中,因此建议该部分内容可以设计一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项目学习的活动中去感悟和加强理解,开展自主的探究学习。通过完成任务的教学方式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并借用思维导图等类工具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从而提升学生有目的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核心素养。在该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无线热点设置的实践则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互联及资源共享;同时也更容易理解通过技术的更新和改造,不同网络之间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的发展趋势。
针对
核心素养培养的
设计考虑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泛泛而谈,而应落实在每一次引导、每一个活动之中,在仔细分析了本课内容可以融入四类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细致分析了各个核心素养的具体落点:
信息意识的落点在“能够按要求获取与处理信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本课主要讲授网络的功能与作用,了解网络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通过任务设计,让学生通过搜索引擎等手段搜索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有目的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理清关系,提升学生们信息处理与信息共享能力。
计算思维的落点在“了解网络的功能并能进行分析归纳,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理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本条通过介绍和分析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各种功能模块之间信息数据的流转传输,让学生理解网络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同时在实践体验中通过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并能运用相应知识对此类问题做出解释,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数字化实践的落点在“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分类时,学生要使用搜索引擎查询相关资源;在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时,学生要使用、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制作分类图;同时开展自主学习和协同工作,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合理方法,提升数字化实践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