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课件(幻灯片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课件(幻灯片2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5 10:4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孟子》三章(二)
富贵不能淫
分享资料,了解纵横家以及公孙衍、张仪。
任务一
学生资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张仪、公孙衍、苏秦、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学生资料二: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曾佩五国佩印。

张仪提出“连横”的外交策略,得到秦惠王赏识,被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
学生资料三: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你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好。
——朱自清《经典常谈》
1. 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2. 古今异义词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有作为的人或男子。
今义:结婚后女子的配偶。
任务二 梳通文意,归类整理
3. 一词多义
居: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
动词,居住。 名词,居所、住宅。
戒:必敬必戒 往送之门,戒之曰
形容词,小心谨慎。 动词,告诫。
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
动词,能够。 动词,实现。
道:行天下之大道 妾妇之道也
名词,这里指“义” 。 名词,原则、行为准则。
4. 词类活用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5. 特殊句式
判断句:此之谓大丈夫。
判断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使动用法,使……迷惑。
使动用法,使……改变。
使动用法,使……屈服。
6. 难句理解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理解:(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
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理解:(大丈夫)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
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理解一:不因为富贵改变自己,不因为贫贱改变自己,
在威武的的敌人面前也不会屈服。
理解二: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
武不能使他屈服。
小林的诵读设计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第一段: 除了注意停顿,还应重读“诚”“惧”“天下熄” 等。
任务三 设计脚本,诵读课文
第二段:除了读出节奏,还要重读红色的字。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第一段:
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
第二段:
第一层,反驳景春的观点,读出不屑、轻蔑和鄙视。第二层,提出何谓大丈夫,读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任务四:梳理思路
小林作品
核心基础
为人原则
两种际遇
任务五 拓展提升
题目一: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的“大丈夫”之道,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呢?
题目二:
对道德与正义的坚守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英雄。请你任举一例,说说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他们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回答一: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这样的纵横家肯定不是大丈夫,他
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他们只
知道讨好君主。因此,大丈夫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人格。
回答二:大丈夫不仅要有独立的人格,还应该符合仁、礼、义
方面的要求。
回答三: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应该是无论贫穷和富贵,无论顺境和
逆境,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人格的人。
回答四:大丈夫应该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立身处
世态度;应该能经受得住糖衣炮弹、功名富贵的诱惑,也应
该能经受得住贫穷困苦的考验……
“大丈夫”之道的现实意义
孟子的“大丈夫”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对道德的坚守,是一种独立人格。他坚信仁者无敌、勇者无惧。正是这种坚守和坚信让孟子的浩然正气形象屹立于世。当我们每每去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时候,我们既能感受到孟子的伟大,亦能受到其深邃思想的洗礼——要行正义,走大道,坚守仁礼义;不因外在而改变,坚守自己的内心和独立人格。只有这样不断地切磋琢磨,反求诸己,才能实现人格的完善,才能实现真正的大丈夫目标。孟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什么样的人受人尊重,什么样的人是大丈夫?什么样的人是有骨气的?孟子通过他短短的阐述让我们明白了浩然正气,让我们明白了中华民族之所以长盛不衰的这种道德的追求。
题目二:
对道德与正义的坚守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英雄。请你任举一例,说说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他们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作品一: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学生作品二:
民主战士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 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课后任务
1.诵读课文。
2.修改自己的写作片段。
现代青年人,应该多读《孟子》,常读《孟子》;年年再读《孟子》一遍。孟子一身都是英俊之气,于青年人之立志淬砺工夫,是一种补剂。孟子专言养志养气,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是积极的。
——林语堂《孟子说才志气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