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息系统的支撑技术
2.1 计算机硬件
2.2 计算机软件
2.3 移动终端
2.4 传感与控制
2.5 网络系统
2.6 网络应用软件与开发
学习目标:
1、理解网络硬件及网络协议。
2、了解网络的构建步骤。
3、了解网络应用开发,C/S,B/S概述。
网络的组成与构建
1.网络的组成
(1) 计算机系统
(3) 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
(2) 数据通信系统
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
同轴电缆
双绞线
光纤
抗干扰能力好,传输数据稳定,价格也便宜
传输距离,信道宽度和数据传输速度等均受到一定限制,价格较低廉
抗电磁干扰性极好,保密性强,速度快,传输容量大,价格较贵
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
ADSL调制解调器
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
路由器——局域网与外部网络互联的设备,可以实现局域网中的多台终端共享访问外部网络。
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
交换机——局域网各终端互联互通的设备
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
网络软件
网络操作系统(NOS):负责整个网络软、硬件资源的管理以及网络通信和任务的调度,提供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是网络管理系统和通信控制软件的集合。UNIX、Windows Server、Linux等
通信软件
管理和服务软件
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实现网络不同终端、不同网络之间相互识别和正确通信的一组标准及规则,是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的基础。
网络协议
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应用程序协议(Application Protocol)
(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管理被传送内容的完整性)
(将传输的信息转换成人类能识别的内容)
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
TCP/IP协议叫做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它是Internet的基础。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虽然从名字上看 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实际上它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等,而 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是通用标准,OSI是国际标准。
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
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OSI
TCP/IP
TCP/IP各层主要功能、协议
应用层
应用层
Telnet
FTP
HTTP
SMTP
DNS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传输层
TCP
UDP
网络层
网际层
IP
ARP
RARP
ICMP
IGMP
数据链路层
网络接口层
逻辑链路子层
介质访问子层
物理层
SONET/SDH/PDH
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
IP、TCP(UDP)和应用程序协议之间的层次关系。
http、ftp、telnet、dns......
TCP(UDP)协议
IP协议
网络物理层
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
传输层提供了TCP和UDP两种传输协议
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它把报文分解为多个段进行传输,在目的站再重新装配这些段,必要时重新发送没有收到的段。
UDP是无连接的。由于对发送的段不进行校验和确认,因此它是“不可靠”的。
网络的组成与构建
2.网络的构建
(1) 确定网络结构,连接网络设备
(3) 有线终端设备接入局域网
(2) 互联网的接入
(4) 移动设备接入局域网
(5) 网络连通性测试
网络的组成与构建
2.网络的构建
(1) 确定网络结构,连接网络设备
ISP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就是向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各类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个人计算机通过电话线或光纤以拨号方式接入因特网时,应使用调制解调器
网络的组成与构建
2.网络的构建
(2) 互联网的接入
局域网接入因特网必须通过路由器将局域网的 私有地址转化为公有地址
1.设置路由器连接因特网的方式:PPPoE(拨号上网)接入。
2.启用路由器的网络地址转换功能:自动开启。
网络的组成与构建
2.网络的构建
(3) 有线终端设备接入局域网
终端设备接入路由器都需要一个与路由器处于相同网段的IP地址。路由器,交换机以及服务器等设备,可使用静态地址。PC机,网络电视机顶盒及数字摄像头等设备,可使用动态地址。
网络的组成与构建
2.网络的构建
(4) 移动设备接入局域网
若路由器不具备无线网络功能,要为路由器外接一个无线AP(无线网络接入点)或无线路由器
无线路由器开启无线接入功能须设置SSID、加密方式及共享密钥和无线信道等参数
SSID:服务集标识,防止未被授权的用户进入本网络
网络的组成与构建
2.网络的构建
(5) 网络连通性测试
确定网络是否能正常工作,通过终端浏览网页是否正常来测试
网络应用开发概述
1.客户端/服务器架构(Client/Server架构,简称C/S架构)
网络应用开发含义
2.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rowser/Server架构,简称B/S架构)
网络应用开发含义
C/S、B/S对比
架构
客户端程序
系统的通讯开销
应用程序的升级和维护
服务器负荷
C/S架构
专用的应用程序
大
复杂、难度大
客户端服务器端同时升级
低
B/S架构
浏览器
小
简单、难度小
只升级服务器端
高
?
网络应用开发含义
?
网络应用规划设计
1.应用的目的
2.应用的总体架构
3.应用的功能组成
4.界面设计及代码组成
1.网络服务的主要模式( )
A. C/S模式
B. B/S模式
C. P2P模式
D. B2B模式
A
2.有关C/S、B/S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C/S结构中,有专门的数据库服务器,但客户端还要运行客户端应用程序,这也叫做胖客户端。
B.在B/S结构中,客户端在浏览器中只负责表示层逻辑的实现,业务逻辑和数据库都在服务器端运行。也就是说 ,应用程序部署在服务器端,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应用程序。
C.通常B/S结构中,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消息传给服务器,服务器将请求传递给WEB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处理请求,并把相应的HTML页面传给客户端。
D.WEB应用是基于C/S结构的,也就是客户端/服务器结构。
D
3.以下关于C/S与B/S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S为浏览器与服务器模式
B.B/S为客户端与服务器模式
C.C/S模式的可维护性比B/S高
D.B/S模式的可维护性比C/S高
D
4.与C/S结构相比,不属于B/S结构优点的是( )
A.界面美观
B. 易于维护
C. 访问范围广
D. 可扩展性好
A
5.小张在制作“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时经分析后确定该系统主要包含“数据查找与浏览”、“数据修改”、“报表显示”和“系统封面”等模块,并绘制相应的功能图。这属于网络应用规划设计中的( )
A.分析应用的目的
B.确定总体架构
C.划分应用的功能组成
D.界面设计及代码实现
C
6.(开放题)由于B/S架构的客户端由浏览器替代,而非专门开发的应用程序,因此B/S架构的网络应用程序在升级和维护时都可以在服务器端完成,相比C/S架构网络应用的升级维护方便,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和工作量。由此是否可以认为B/S架构会逐步替代C/S架构,从而最终淘汰C/S架构,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C/S架构不会被淘汰,B/S架构和C/S架构各有特点,B/S架构虽然有升级维护方便,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和工作量的优点,但它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比较高,而且现在在手机上使用的APP绝大多数是以C/S架构设计的。
7.常用的有线传输有: ( ) ( ) ( )
同轴电缆
双绞线
光缆
8.(开放题)简述网络操作系统的作用,常见网络操作系统有哪些?
网络操作系统(NOS)是用来负责整个网络的软、硬件资源的管理以及网络通信和任务的调度,并提供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它是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和通信控制软件的集合。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Windows Server、Netware和Linux等
课堂练习
9. (开放题)在Internet上传输信息时至少需通过哪几层协议?
在Internet上传送信息至少通过三层协议:网际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应用程序协议
10. (开放题)简述服务器的作用。
服务器是计算机一种,它主要由大型机、中小型机和高档微机组成,负责数据处理和网络控制,并构成网络的主要资源。网络软件和网络的应用服务程序主要安装在服务器中。
课堂练习
11.(开放题)请填写IP、TCP(UDP)和应用程序协议之间的层次关系。
?
?
?
网络物理层
http、ftp、telnet、dns......
TCP(UDP)协议
IP协议
网络物理层
?
课堂练习
12.个人计算机通过电话线或光纤以拨号方式接入因特网时,应使用的网络设备是( )
A.交换机
B.路由器
C.浏览器
D.调制解调器
D
课堂练习
13.局域网接入因特网必须将局域网的 ( ) 地址转化为 ( ) 地址
静态地址接入
公有
14.路由器连接因特网的三种方式分别是( ) 、 ( )、 ( )
动态地址接入
PPPoE拨号接入
私有
15.无线路由器开启无线接入功能须设置( ) 、( ) 、 ( )和无线信道等参数
SSID
加密方式
共享密钥
课堂练习
16.(开放题)小张发现在许多公共场合都会有开放(即不加密)的Wi-Fi存在,因此他认为Wi-Fi的加密方式可有可无,在设置家用路由器的无线参数时就没有使用加密方式,你认为小张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1)不设置无线路由的加密方式会导致附近的人都可以使用该路由上网,影响网络的速度。(2)不设置无线路由加密方式会导致移动设备与路由器之间明文通讯,有安全隐患
课堂练习
每一种知识都需要努力,
都需要付出,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