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2)
点击要点
1.病毒是一类比细菌更 (填“小”或“大”)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仅由 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能 ________________ __在别的生物体内。
2.病毒会导致人生病,如流感是由 引起的疾病;“甲流”是由_________________ 引起的疾病;甲肝是由 引起的疾病,SARS是由 引起的疾病等。
3.传染病是由 所引起的,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是传染病具有 、 和 的特点。 是指使人和动物得传染病的生物,包括 和 两大类。
4.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 、 和 ___________三个环节。
5.常见的传染病根据 ,可分为 、 、________________、 、 等。
6.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 、 ___________和 。
典题分析
例1 下列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微小,结构简单
B.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
C.能使人、畜致病
D.能够利用它来防治甲流
巩固训练1 对病毒、细菌、真菌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B.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消费者
D.细菌可以通过芽孢繁殖后代
例2 下列措施与预防传染病无关的是( )
A.给重感冒病人打针
B.给癌症病人动手术
C. 不随地吐痰
D.给婴儿注射疫苗
巩固训练2 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之一。现在我国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蘑菇 B. 细菌
C.冠状病毒 D.水稻
2.构成病毒的化学成分是( )
A.核酸和糖类 B.脂肪和糖类
C.核酸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糖类
3.细菌、真菌、病毒共有的特征是( )
A.有细胞结构 B.无成形的细胞核
C.不含叶绿体 D.进行分裂生殖
4.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 寄生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
B.受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
C.引起肺结核的结核杆菌
D.引起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5.噬菌体是( )
A. 细菌 B.酵母菌 C.真菌 D.病毒
6.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是( )
A.蛔虫病 B.乙脑 C.血吸虫病 D.肺结核
7.根据传播途径,下列四种疾病中,属于体表传染病的是( )
A.疟疾 B.狂犬病 C.蛔虫病 D.麻疹
8.“病从口入”指的是哪一类传染病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
A.体表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血液传染病
9.通过下列途径可能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
A.与爱滋病人同桌吃饭 B.与爱滋病人握手拥抱
C.吃被苍蝇污染的食物 D.输血
10.每年冬春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当家人出现流感时,下列措施中没有作用的是( )
A. 对病人隔离治疗
B. 用醋蒸气消毒房间并注意开窗通气
C.对家中其他人服药预防
D.消灭家中的蚊子和苍蝇
11.肺结核主要的传播方式是( )
A. 水、事物传播 B. 空气、唾沫传播
C.相互接触而传播 D.生物媒介传播
12.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指( )
①患者 ②患者衣物 ③患者粪便 ④肝炎发病区 ⑤病毒携带者
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③ D.①⑤
13.(2010台州)2009年,我省发生了较严重的手足口病疫情。截止到4月15日,全省共报告19223个病例,其中重症32例,死亡4例,病人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以下事实中,与该病疫情的大范围传播无关的是( )
A.病原体为多种肠道病毒
B.儿童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弱
C.可通过食物、飞沫和接触等传播
D.大多数患者及时治疗即可康复
二、填空简答题
14.从传染病的三个环节看:患狂犬病的狗属于 ,带有痢疾杆菌的苍蝇属于 。
15.2009年在全球爆发并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普通流感病毒经过多次 产生的新型病毒,它是一种 病。为防止此疾病大面积传播,发现有发热症状的疑似患者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此做法属于此类疾病预防措施中的
。
16.(2010长沙)长沙市某中学初二的一名学生出现高烧、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后,陆续有多名学生出现类似症状。经医生诊断,他们患上了同一种传染病,该病通过空气、飞沫在人群中传播。
(1)该病的病因是( )
A.缺少某种营养物质
B.某种病原体入侵
C.某激素分泌异常
D.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取样物分析,找到了致病元凶。它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这种物质属于 (填“细菌”、“真菌”或“病毒”)。
(3)发生这种传染病后。学校立即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感人群
17.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2010年3月上旬,我国政府为0~15岁的儿童免费接种了麻疹疫苗。2011年3月甲型H1N1流感又开始进入高发期,卫生部称今年“甲流”规模不会超过2009年。
(1)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下对病毒描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C.病毒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活
D.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一个人一旦得过麻疹,痊愈后一生之中一般不会再次得这种病了。这反映出某些传染病具有( )
A.传染性 B.流行性
C.免疫性 D.复发性
(3)注射过麻疹疫苗的人,对甲型H1N1流感不具有免疫力,这是人体 免疫的特征。
(4)对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来说,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积极锻炼身体
B.从此不再吃猪肉
C.室内保持通风
D.及时洗手
(5)面对传染病不必恐慌。只要切实做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传染病就很难流行起来。
提高班习题精选
1.(2010乐山)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细胞有细胞壁,但没有叶绿体
B.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大多数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所有细菌都能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2.(2010苏州)下列关于肝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个体微小,但肉眼可见
B.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C.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
D.属于植物病毒,宿主为烟草
3.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是( )
A.呼吸道粘膜和肺
B.消化道及附属器官
C.血液和淋巴
D.皮肤和体表粘膜
4.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看,一个甲肝病人,病前、病中分别属于( )
A.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B.易感人群和传染源
C.易感人群和病原体
D.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5.(2010苏州)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蔺
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C.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D.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6.医院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发生的角度分析是为了( )
A. 使用方便 B.保护易感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
7.(2010广东)在进行传染病基本情况的相关调查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通过书刊、报纸、互联网等收集资料
B.与甲流患者进行面对面交谈
C.访谈艾滋病患者时与其握手表示友好
D.对病人家属调查时戴上口罩
8.以下有关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
B.细菌有真正的细胞核
C.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D.细菌很小,需用显微镜才能观察
9.为控制甲流疫情,下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发现甲流患者,及时治疗
B.用醋酸对教室进行消毒
C.建议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D.为自愿接种的学生注射甲流疫苗
10.甲型肝炎是一种急性的消化道传染病。有一次小王全家吃毛蚶,这些毛蚶曾被甲肝病人粪便污染过,结果小王患了甲肝,而小王妹妹未患病。小王父亲就将小王送进隔离病房治疗,并给小王妹妹服用了甲肝疫苗预防药,并与其哥哥隔离分食,以防传染。据上所述,用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肝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 )
A. 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不洁毛蚶
(2)小王因食用不洁毛蚶而患病,说明甲肝这种病具有 的特点,若人们食用这种毛蚶,出现大量的病人,则说明甲肝这种病具有 的特点。
(3)从传染病的三个环节看,小王在患病前是 ,病中又是 ,毛蚶这种带病毒的动物属于 。
(4)从预防传染病的三项措施看,小王父亲给小王妹妹吃预防药属于
____________,让小王住进隔离病房属于 。
11.(2010杭州)2010年5月,杭州某中学九(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九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时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52 16 8 1 2 5
女生 48 14 5 2 1 6
总人数 100 30 13 3 3 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上述调查是通过 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
(3)去年春季,该校九年级男生中流感的发病率为 。
(4)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去年该校九年级学生流感发病有何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流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0承德)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
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⑤将糯米倒人蒸锅煮熟。
请对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甜酒的操作步骤 (用工序中的序号表示)。
(2)酒曲粉末里含有的主要菌种是 。
(3)用凉开水冲淋糯米饭使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造成的。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气体,还产生了 。
(5)有一位同学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甜酒没制出来,没有成功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
【点击要点】
1.小 蛋白质和核酸 寄生2.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 肝炎病毒 冠状病毒3.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 免疫性 病原体 微生物 寄生虫4.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5.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性接触传染病6.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者
【课堂讲练】
例1 A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别的生物体内。甲型HlNl流感病毒是导致人、畜得甲型HlNl流感病的原因,但是对它灭活减毒后可制成疫苗,利用它来防治甲型HlNl流感。
巩固训练l A
例2 B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控削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控制传染源,是捎早客现、早隔离、早治疗等,题中的A属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指讲究卫生、杀菌、杀虫、消毒等,题中的C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是指增强体质、注射疫苗等,题申的D属于保护易感者。而癌症不是传染病,所以给癌症病人动手术与预防传染病无关。 ’
巩固训练2 C
【跟踪演练】
1.C 2.C 3.C 4..8 5.D 6.B 7.B 8.B 9.D l0.D ll.B l2.D l3.D l4.传染源传播途径l5.变异传染控制传染源l6.(1)B(2)病毒(3)B 17.(1)C (2) C (3)特异性 (4)B (5)易感人群
【提高班习题精选】
1.D 2.C 3.A 4.B 5.C 6.C 7.B 8.B 9.B l0.(1)B(2)传染性 流行性(3)易感者 传染源 传播途径 (4)保护易感者 控制传染源 ll.(1)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和性别)的关琴 (2)随机抽样 (3)15.4% (4)春、冬季发病率较高(男女生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 (5)必须具备流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l2.(1)④⑤③①② (2)酵母菌(3)防止高温杀死酒曲粉末中的酵母菌(4)--氧化碳 酒精(5)①经常打开容器,杂菌感染②器m消毒不严③器皿没盖严④酒曲含杂菌等(答案合理亦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
点击要点
1.细菌是 (填“单”或“多”)细胞生物,属于 生物,因为它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根据形状可分为 、
_______、__________。
2.某些细菌会导致人生病,如炭疽病是由 引起的疾病;细菌性痢疾是由
___________引起的疾病;破伤风是由 引起的疾病等。
3.人感染炭疽主要有三条途径,分别会引起 、 、
_______________。
4.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用 治疗,如由 引起的肺结核可用
__________治疗。
5.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有: 、 、 、 、
______ ______等,可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一种能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它由一些_____________ 自然合成;青霉素杀菌原理是:青霉素可以使细菌的细胞壁变薄,并使细菌破裂。
6. 是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自1943年开始投入应用后,很快地被认为是治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效药。但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演练
例1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的病原体,从而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哪种结构是幽门螺杆菌所不具有的 ( )
A.成形的细胞核
B.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细胞壁
C.遗传物质DNA
D. 起运动作甩的鞭毛
巩固练习1 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引起人感染破伤风的原因是( )
A. 直接侵入人体的细胞
B.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C.通过其他细胞损害人体的细胞
D.破伤风杆菌和破伤风没有关系
跟踪演练
1.下列生物可产生抗生素的是( )
A.细菌 B.青霉
C.病毒 D.酵母菌
2.有些细菌能侵入人体或动植物,破坏其正常组织,使之得病,这些细菌是( )
A.病原菌 B.好氧型细菌
C.厌氧型细菌 D.腐生菌
3.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微生物是引起某些疾病的根源,并提出杀死这些微生物能避免疾病传染的观点,你认为当时巴斯德采用杀死微生物的手段会是( )
A.利用紫外光 B. 使用醋酸
C. 高温加热 D.使用抗生素
4.下列疾病中,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是( )
A.肺结核 B.破伤风 C.流感 D.霍乱
5.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A.把食品内的细菌都杀死
B.抑制食品内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把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
D.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6.小明去看病,医生告诉他扁桃体发炎了,那么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以下哪种微生物( )
A.结核杆菌 B. 大肠杆菌 C.链球菌 D.酵母菌
7.(2010临沂)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变馊,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
A. 夏天空气潮湿,化学物质的污染严重
B.食品本身的营养物质含量过高
C.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
D.炎热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发过快
8.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
A.个体小,便于各种媒介携带
B.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
C.有些细菌形成芽孢,芽孢小而轻,可随风飘散
D.以上三项都是
9.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先生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发现青霉素周围没有细菌生长。针对这现象,他提出了假设,并针对这一假设进行了下列探索。
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液体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青霉素可能产生一种可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弗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一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之命名为青霉素。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最为恰当的是( )
A.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B.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C. 青霉菌能产生抑制细菌繁殖的物质
D.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10.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细菌、真菌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B.细菌和真菌结构的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酿酒、做面包等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
D.制作豆腐、腐乳、奶酪等食品离不开真菌中的霉菌
二、填空判断题
11.(2010宿州)将下列发酵产品与其相关的微生物用线连接起来:
酸奶 曲霉菌
豆腐乳 醋酸杆菌
米醋 酵母菌
葡萄酒 甲烷细菌
沼气 乳酸杆菌
12.判断正误:
A. 任何细菌都对人体有害。( )
B. 细菌在自然界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 )
C. 细菌不一定会使人患病。( )
D.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传播。( )
E. 大肠杆菌对人体有益。( )
13.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阴云未散,又在许多国家相继发现炭疽病。
(1)使人体患炭疽病的微生物是 。
(2)人类感染炭疽病有3种途径,分别是 、 __________
_______和 。
(3)导致人体得炭疽病的一些细菌,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它们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主要是 、
。
14.青霉素是青霉菌所分泌的一种抗生素,它能有效地杀灭多种细菌。几十年来,由于许多人滥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致使这些抗生素的杀菌效果越来越差。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请回答:
(1) 青霉菌属于真菌,它与细菌相比,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________
_________。
(2)由于细菌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存在 现象,因此使用青霉索前,细菌群体中不同的个体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差异。初次使用青霉素时,人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在细菌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大量没有抗药性的细菌因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死亡,少数具抗药性的细菌能适应环境而存活并繁殖。
(3)青霉素的长期反复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的 作用,最终在人体内形成了具抗药性的细菌群体,从而降低了青霉素的杀菌效果。
答案
【点击要点】
1.单 原核 成形的细胞核 杆菌 球菌 螺旋菌2.炭疽杆菌 痢疾杆菌 破伤风杆菌3.肠炭疽 皮肤炭疽 肺炭疽4.抗生素 结核杆菌 链霉素5.细菌性痢疾 肺结核 破伤风 霍乱、淋病 细菌 细菌或真菌6.青霉素 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效果变差,病菌产生抗药性
【课堂讲练】
例1 A解析: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内含遗传物质DNA但是它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有的还有鞭毛和荚膜。
巩固训练l B
【跟踪演练】
1.B 2.A 3.C 4.C 5.D 6.C 7.C 8.D9.C l0.A
11.
12.× √ √ × √
l3.(1)炭疽杆菌 (2)接触伤口传播空气和飞沫传播 饮食传播 (3)侵入并破坏人体细胞;不侵入人体细胞,但能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l4.(1)有成形的细胞核 (2)变异 生存斗争 (3)自然选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