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上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
综合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卷上;注意卷面整洁。
一、
积累与运用(28分)?
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在日本留学过程中,在看电影事件后想法发生改变,由“学文救国”变为“弃文从医”。
B.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列子》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比如我们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
D.新闻特写与消息都是新闻体裁。两者差异在于,消息往往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新闻特写则主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主旨十分明确,即高度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就是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即能不能推行仁政)。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散文《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在这个句子中,“老人”是主语中心语,“喝”是谓语中心语,“泉水”是宾语中心语。
D.“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拣椅子。”
3.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
(2分)
A.劳其筋骨?
?
?
?
?
上自劳军
B.汝心之固?
?
?
?
?
已而之细柳军
C.年且九十?
?
?
?
?
且焉置土石
D.虽我之死?
?
?
?
?
虽乘奔御风
4.
下列句中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
(2分)
A.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动词,与“不”相对。(《富贵不能淫》)
C.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愚公移山》)
D.将以遗所思
“遗”,给予,馈赠。(《庭中有奇树》)
5.(10分)
古诗文默写。
(1)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2)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
(4)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5)《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的《春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7)喷薄而出的朝阳,缓缓西沉的落日,总能引发诗人无限感慨。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日”字的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写一则发言稿说说它们在写作上给你的一些启示。(100字左右)
材料一:《昆虫记》的作者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材料二: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
7.(6分)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某校八年级(2)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三则关于家规的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训子孙文》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3)如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
二、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4分
)
?
8.(1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蝉?
的?
卵
法布尔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很好的昆虫家族。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需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见过三个蚋依次待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在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取代了蝉的家族。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文章最后一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2)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②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3)本文尾段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4)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2
分
,共计24分
)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注】①凡:总共。②遽麾之退:就让他退下了。③乡:同“向”。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岂不诚大丈夫哉?
?
?
?
?
诚:_______________
②以顺为正者?
?
?
?
?
?
?
?
?正:_______________
③得志,与民由之?
?
?
?
?
由:_______________
④贫贱不能移?
?
?
?
?
?
?
?
?移:_______________
⑤安事二姓?
?
?
?
?
?
?
?
?
?
安: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汝何愿?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甲】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神态描写来表现文天祥的“大丈夫”气节。
(4)【甲】文认为“大丈夫”应具备哪些优秀品格?(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白曰:“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
①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
②方磨铁杵: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B.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甲】【乙】两文都表现出了主人公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
11.(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从炼字角度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展现的画面。
五、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
12.
(50分)
写作。
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一个人、一件事、一次经历、一本书或一处美景,往往都要让我们感动不已。快乐的,我们热血沸腾;苦痛的,我们潸然泪下……感动给我们心灵以巨大冲击,给我们灵魂以深度触动,它让我们终生难忘。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
综合测试题
一、
1.
【答案】
C
【解答】
A项,“由‘学文救国’变为‘弃文从医’”错误。应是由“学医救国”变为“弃医从文”。
B项,“古体诗”错误。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D项,“消息往往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新闻特写则主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有误。应改为:新闻特写往往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消息则主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故选C。
2.
【答案】
B
【解答】
B项,《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是小说。
3.
【答案】
D
【解答】
A项,使……劳/慰劳。
B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到,往。
C项,将近/况且。
D项,即使/即使。
故选D。
4.
【答案】
B
【解答】
B项,“是”应为代词,这。
5.
【答案】
(1)星河欲转千帆舞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立天下之正位
(4)悠然见南山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解答】
(1)注意“欲”“舞”的正确书写。
(2)注意“戟”“销”的正确书写。
(3)注意“正”的正确书写。
(4)注意“悠”的正确书写。
(5)根据“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的句子”可推出答案。注意“脂”“凝”“紫”的正确书写。
(6)根据“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可推出答案。注意“烽”“抵”的正确书写。
(7)根据自身积累写出关于“日”字的诗句即可。
6.
【答案】
示例:各位同学,大家好!《昆虫记》既是一本科普著作,也是一本文学名著,我们应该认真地向作者学习写作。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要把事物(或者生活)描写得真实、生动,首先要秉持着求真的精神,深入自然(或者生活),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其次,要怀着真挚的感情去写作,以情为文。
【解答】
作答本题,结合自己的积累与两则材料所给出的有关《昆虫记》的内容,谈其给自己写作上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可从写作要秉持求真的精神,仔细观察,怀着真挚的情感等方面来谈。
7.
【答案】
(1)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
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
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示例:①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
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3)内容:画面由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盘中“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寓意:文明餐桌行动是我们共同的“约定”,节约应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分析合理即可。
【解答】
(1)解答此题,读懂内容,再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其主要内容即可。材料一:主要介绍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材料二:主要介绍古代家规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材料三:主要介绍古代家规的积极影响作用。
(2)解答此题选择其中的一句,结合自己的理解来阐述理由即可。①句,主要突出朋友对人生的影响,表示结友要谨慎;②句,主要表现做任何事都要事先规划,不能临阵慌神。
(3)漫画内容的介绍,按照一定的顺序对画面内容简介即可。寓意分析要抓住漫画中夸张的部分体会主题,主题的表达要凝练深刻、准确,揭示某种现象、本质,表明作者的态度,如:讽刺、批判、赞颂。观察图画,可见画面的中心主体是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盘中的“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结合活动的主旨“‘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可见其寓意为:警醒同学们,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
二、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4分
)
8.
【答案】
(1)因为蝉要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做四年的黑暗苦工。(或: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2)①蝉不能改变自己产卵多的习性,面对外敌的侵入,无动于衷,牺牲自己的家族。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的不理解和同情心。
②蝉卵落到地上之后,面临着诸如碰岩石、落污水、遇黄沙黏土、天冷藏身和四年黑暗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与困难。
(3)从结构讲,这句话结束了从卵到幼虫的说明,收束全文。从作者的感受讲,这句话在概括蝉的一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长过程、漫长而苦难的历程的感叹、同情和怜爱。
(4)特点: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通俗性(口语);拟人化手法。
举例:“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蝉面对蚋来侵害蝉卵时无所作为的本能,生动形象,又不失准确。
【解答】
(1)解答时要对文本信息深入理解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
(2)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句意可知“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的含意是蝉不能改变自己产卵多的习性,面对外敌的侵入,无动于衷,牺牲自己的家族。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的不理解和同情心;“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要从蝉卵落到地上之后,面临的种种危险与困难方面考虑。
(3)从结构讲,这句话结束了从卵到幼虫的说明,收束全文。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
(4)要围绕说明文语言的平实、生动、准确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蝉面对蚋来侵害蝉卵时无所作为的本能,生动形象,又不失准确。
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2
分
,共计24分
)
9.
【答案】
(1)①真正,确实,②准则,标准,③遵从,④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⑤怎么
(2)①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②你还有什么愿望?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动作描写
(4)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③富贵、贫贱、威武,都不能使他迷乱、动摇、屈服。
【解答】
(1)①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诚:真正,确实。
②句意:把顺从作为准则。正:准则,标准。
③句意: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④句意: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⑤句意:怎么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安:怎么。
(2)①由:遵从。道:道路。
②汝:你。何:什么。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甲】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从【乙】文“南乡拜而死”这一句话可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来表现了文天祥的“大丈夫”气节。
(4)从【甲】文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可以看出,“大丈夫”应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从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以看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看出,“大丈夫”无论是富贵、贫贱还是威武,都不能使他迷乱、动摇、屈服。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即可。
10.
【答案】
(1)①将近,②正在
C
(3)①你也太不聪明了!
②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第一问: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移山的艰难、操蛇之神的惧怕、智叟的目光短浅,为后文来写愚公的决心移山作铺垫,从侧面烘托出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第二问:都表现出主人公有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精神。
【解答】
(1)①句意:年纪将近九十岁。且:将近。
②句意: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方:正在。
(2)根据语法结构,“生孙”“生子”“有子”“有孙”都是动宾结构,应该在“生孙”“生子”“有子”“有孙”后面依次断开。故选C。
(3)①甚:严重。惠:同“慧”,聪明。
②感:被......感动。还:回去。卒业:完成学业。
(4)【甲】文的写作对象是愚公,其余的人或物都是为塑造愚公形象服务的,即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都是从侧面烘托愚公的形象。移山困难重重,而愚公并未放弃,乃至感动了神仙,至此愚公直面困难、坚持不懈、为子孙造福的形象跃然纸上。
【甲】文移山成功,是因为“其不已也”,“不已”即坚持不懈;【乙】文,李白完成学业,是因为老婆婆誓把铁杵磨成针的毅力感动了他。由此可见,愚公与李白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就是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精神。
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11.
【答案】
(1)“嗟”字为叹息,慨叹之意,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谩”,空空、徒然;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词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词人向往“三山”的缘由。
(2)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解答】
(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为:我回答说前路漫长而渺茫,又感叹天色已近黄昏,学作的诗歌,空有惊人的句子。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现了词人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含蓄地交代了词人向往“三山”的缘由。
(2)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意为: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这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五、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12.
【答案】
略。
【解答】
【审题立意】
只要文章内容能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就都符合要求。
【思路点拨】
内容上,既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凡人小事;还可以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切记,所写的这些都必须是令你感动的,能与读者用心书写、交流的。要让读者感动,让生活感动,让世界感动。
【文体指导】
如果写记叙文,那就可以运用叙述和描写等手法再现眼前所见景象和自己的心理过程,特别是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来打动人心;如果写议论文,那就可以谈谈自己的心理感受,也可以谈自己的见解,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当然,无论写什么文体的文章,都应注意要把真实情感的表露放在第一位,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打动人心,也才能有力的表现主题。
【表达方式】
写法上,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但组织起来的材料作为文章主体框架必须都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望而生厌。无论采取何种表达方式,都必须要把握住情感的基调,以真情感人,以深邃的思想感人。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