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划分依据:
动物学家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
)和(脊椎动物)两大类。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而体内具有脊柱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有无脊柱
一、无脊椎动物
二、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线形动物
软体动物
无脊柱
有脊柱
95%
5%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腔肠动物
自学课本72页—73页3分钟,回答问题:
1、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是?水螅的运动方式
是?
2、仔细观察图2.2-3水螅结构示意图记住各个名称。
3、腔肠动物的特征是?
4、腔肠动物的常见类型有?
水螅
运动方式
翻筋斗
体壁
触手
消化腔
口
腔肠动物的特征:
1、身体呈圆筒状
2、体壁仅有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3、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
海蜇
生活在近水海域,体型呈半球状,海蜇体内有毒液,用以麻痹小动物,便于捕食。
海葵
珊瑚
二、扁形动物
三、线形动物
自学课本74页至75相关链接,回答问题:
1、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2、常见的扁形动物、线形动物有哪些?
3、寄生的概念是?
二、扁形动物
涡虫
1、身体扁平
2、有口无肛门
3、多数寄生生活
常见的扁形动物:
血吸虫
绦虫
三、线形动物
蛔虫
1、身体为细线形或
圆筒形
2、有口有肛门
四、环节动物
看课本75-76页,回答下面问题:
1.
环节动物的代表?
2.
完成75页分组实验中的讨论题
3.
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
沙蚕
水蛭
蚯蚓
环带
前端
体节
后端
1、蚯蚓通过
和
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分节,运动更灵活。
2、靠
进行呼吸。
3、身体
端有环带
像蚯蚓这样,身体由许多
构成的动物,叫做
。
湿润的体壁
肌肉
刚毛
前
相似的环状体节
环节动物
课堂小结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水螅
涡虫
蛔虫
蚯蚓(共14张PPT)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自主探究(一):
阅读课本第76—77页,找出以下问题。
1、蜗牛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运动器官是什么?
2、河蚌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运动器官是什么?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常见的软体动物有哪些?
方法指导:对照插图、观察与思考进行自学圈记
蜗
牛
1、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多以植
物的叶、茎、果实等为食;
2、依靠腹面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
腹足
1、生活在江河、湖泊和池沼的水底,
以水中的微小生物为食;
河蚌
2、运动器官为斧足。
斧足
蝉
蟋蟀
蟹
自主探究(二)
1、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分?
头部和胸部包括哪些器官?
2、蝗虫的触角、足和翅各有几对,
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
3、观察气门的位置,推测气门的作用。
4、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
方法指导:对照插图、观察与思考进行自学圈记
腹部
2
3
4
6
5
1
触角
前足
中足
后足
翅
气门
胸部
头部
1、蝗虫的触角和足、翅各有什么特点?
触角
嗅觉
触觉
足
前足
中足
后足
爬行
跳跃
翅
前翅
后翅
革质,狭长,起保护作用
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
(1对,分节)
(3对,分节)
(2对)
2、足和触角均分节,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
感觉器官
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1组把头浸没在水里,2组把胸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部.结果第2组的蝗虫死亡。
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科学小实验
1组
2组
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通过气门与外界相通。气门位于
和
,
一共有
对。
气管
胸部
腹部
10
4.蝗虫体表有_
____,对蝗虫起什么作用?
外骨骼
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
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1、___________是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____________.
2、节肢动物生物身体分______,足和触角均分_____,体表有_________,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节肢动物
无脊椎动物
部
节
外骨骼
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
A、河蚌
B、蜗牛
C、乌贼
D、宝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A、鳃
B、贝壳
C、斧足
D、腹足
3、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螃蟹、苍蝇
B、羊、牛
C、青蛙、金龟子
D、田螺、水蛭
B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