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8 17: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解题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字长吉,有“诗鬼”之誉,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 抑郁不得志,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创造出一种瑰丽新奇的艺术境界,形成幽冷浓艳、虚幻奇特的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走近作者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诵读诗歌
黑云 压城 城欲摧,甲光 向日 金鳞开。
角声 满天 秋色里,塞上 燕脂 凝夜紫。
半卷 红旗 临易水,霜重 鼓寒 声不起。
报君 黄金 台上意,提携 玉龙 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jiǎo
yān
zhòng
诵读诗歌
xié
读出情感:
慷慨、激昂、悲壮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墙也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疏通诗意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号角的声音在这深秋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被鲜血染红,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同紫色。
军中所吹的号角
长城一带,这里泛指北方边境
及胭脂,这里指战场上的血迹
疏通诗意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深夜里,部队悄悄进入易水岸边,寒风卷动着红旗,凝重的霜冻住战鼓,鼓声越发低沉。
疏通诗意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曾置千金以招揽人才。
指宝剑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我甘愿高举宝剑战死在疆场。
疏通诗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把敌军压向边城比作“黑云压城”,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把太阳光下的铠甲比作金色鳞片,写出了我军将士气宇轩昂的战备状态。
诗句赏析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诗句赏析
“角声”从听觉角度,“燕脂”和“紫”从视觉角度,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描写战斗的惨烈场面。
“凝”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边防将士血流遍地的场景,反映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之多,烘托出战争的惨烈。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引用典故,显示将有一场悲壮的生死之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侧面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英勇杀敌的情景。
诗句赏析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将士们)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化用典故,“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诗句赏析
用典、直抒胸臆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背景介绍
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依次描写了哪三个画面?
①白天,敌军压境,官军严阵以待;
②黄昏,激战后的悲壮惨烈场景;
③夜里,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合作探究
色:
黑云、金鳞、燕脂、夜紫、红旗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
声:
典故:
易水、黄金台、玉龙
李贺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用词的色彩斑斓、意境的奇谲瑰丽正是李贺诗歌的风格,他想象丰富,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
合作探究
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壮丽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
课堂小结
思考:你在这首诗中读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赞颂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寄托自己想要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还有吗?
课堂小结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代。那时藩镇之间以及讨伐藩镇的战争接连不断。他心系祖国、胸怀天下,然而,他却无法施展自己的豪情与抱负——
公元812年,踌躇满志的李贺被拒在进士科考的门外,只因他父亲的名字与“进士”二字犯了名讳,皇帝命他终身不能参与科考。
仕途失意,报国无门。李贺只能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寄托在诗歌创作上。但命运的不济与健康的缺失最终打垮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公元817年,李贺病逝,享年27岁。
虽然充满着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但也蕴含着郁郁不平、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苦闷。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歌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
拓展延伸
1、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课堂检测
2、“黑云压城城欲摧”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渲染出怎样的氛围?现在常形容什么?
比喻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成黑云压城和夸张的手法。
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3、三、四句分别从 和 两方面渲染了怎样的战地气氛?
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听觉
视觉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颜色鲜明、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
5、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表现将士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
表现将士们报效祖国视死如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