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 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讲义 第十讲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下 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讲义 第十讲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31 10:5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科学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
第十讲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
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统称为呼吸道。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部分。
(4) 在进行气体交换时,空气经鼻的过滤。温暖和湿润后,通过气管和支气管,到达肺,最后进入时把肺内部的气体呼出。
(5) 人的吸气和呼气过程
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在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
外肌收缩,助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人就吸
气了。反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时,人就可以呼气了。
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含量明显升高,但是氧气的浓度还是大于二氧化碳的浓度。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
(7) 肺泡具有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数量多:大约有8亿个,使肺呈海绵状。
有弹性:肺泡壁外有弹性纤维,使肺具有弹性。
面积大:肺泡的总面积达100平方米,远远大于全身皮肤的面积。
非常薄: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外面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气体交换。
总之,肺泡是高效的气体交换器官。
2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定义: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动物的呼吸作用
动物的呼吸作用
【活动】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
试管
开始时间
10分钟后的距离
A
相等
减小
B
相等
不变
分析:试管A中紅色水滴位置改变,是因为昆虫进行呼吸,吸收了氧气而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碱石灰吸收,导致A试管中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 下,红色水滴向左移动。
实验证明:动物和人一样,也要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植物的呼吸作用
3-6 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的定义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可表示为:
118554519494500(2) 光合作用的发生部位:叶肉细胞的叶绿体。
(3) 光合作用的过程
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能量转化:把光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2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光合作用的条件:阳光和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如下:
光合作用的另一产物是氧气
光合作用的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立即猛烈地燃烧起来,说明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活动】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前先把整株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按下图所示控制变量,然后放至光照下照射4小时,并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现象:B叶片遇碘会变蓝,A叶片遇碘无变化。
分析:B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A叶片则没有。
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
物质变化
吸收CO2,放出O2;制造有机物。
吸收O2,放出CO2;分解有机物。
能量变化
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
生理意义
制造的有机物是构成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物质基础;为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维持大气成分相对稳定。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巩固提升
1.关于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B.?呼气时,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C.?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
D.?呼气时,膈顶部下降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是(? ??)
A.?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C.?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D.?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3.溺水阻碍了呼吸作用的哪个环节(? ??)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适宜的体力劳动会使(? ??)
A.?肺泡的数目增多????????B.?呼吸肌的数目增多????????C.?呼吸的频率增多????????D.?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增多
5.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来实现的,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来实现的(? ??)
A.?呼吸作用? 呼吸运动??????B.?呼吸运动? 呼吸作用??????C.?扩散作用? 呼吸运动??????D.?呼吸运动? 扩散作用
6.如图甲为春季某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________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高)的是________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___点。
7.下图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某段时间CO2浓度的变化图像,其中a 时和 b 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请你补全一天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图,并说理。(若一昼夜6时日出,18 时日落。)

答案解析:
1、【解答】吸气时,膈肌勺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 径均增大,胸腔容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升高,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解答】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因为生命的活动需要能量,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故答案为:A
3、【解答】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个环节.人体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环节,导致了人体不能与外界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的通气,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A符合题意。
故选:A
4、【解答】A、肺泡的数目是一定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不会使使肺泡的数目增多,A不符合题意;
B、呼吸肌的数目也是一定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不会使呼吸肌的数目增多,B不符合题意;
C、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会使呼吸肌的更发达,收缩力量增强,肺活量增大,因此呼吸频率会降低,就能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C不符合题意;
D、经常参加锻炼或适宜的体力劳动,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D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答】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解答】因为BC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因为CD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CD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DE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D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EF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故可得: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F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D点,此时植株对CO2的吸收量最大;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E点。
故答案为:B~F;D;E
7、【解答】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降低;18点到24点,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A点CO2浓度应大于D点,一天有机物积累,植株才能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