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科学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
第九讲 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
3-3 化学方程式
1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
质量中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注意正确认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有的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不能将催化制视为反应物。
实质
1976437-70008700 化学反应的过程: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为各生成物的过程。
实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反应的特点
9363077588300
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
2 化学方程式
(1) 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 意义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表示各物质间原子与分子的个数比。
表示反应物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反应。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1881187-83407200
例如: 表示:
17360906540500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每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246729222955300 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 为例)
质的方面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量的方面
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说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如果一个反应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如需点燃、加热(通常用△表示)、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必须把条件写在等号的上方或下方。
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则在气体的化学式旁边用“↑”号表示;如果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的,则在固体的化学式旁边用“↓”号表示。例如:
3333759715500
436245016192500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2857506985000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观察法:观察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找出比较复杂的一种,推求其他化学式的系数。
奇数配偶法
a 找出方程式中左右两端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的原子。
b 上述元素的原子在两端的总数一奇一偶时,选这一种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
c 将奇数配成偶數,由求得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最小公倍数法:先找出反应前后同种元素原子在不同种分子中的个数,然后求其最小公倍数,进而确定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配平。
3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 理论依据: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 一般步骤
设未知量;
写出化学方程式;
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
列出比例式、求解;
对问题做出简明答案。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发生的几个错误
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
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的依据。
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直接代入进行计算。
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
粗心大意,求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出现错误。
195262598425003-4 二氧化碳
1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构成:
二氧化碳气体是由大量二氧化碳 分子(CO2)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
子构成
二氧化碳的毒性
CO2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2 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气体
无味
比空气的大
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碳酸不稳定,常温下分解。)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应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作为检验二氧化碳的特征反应。
3 二氧化碳的制取
(1) 实验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2) 反应愿理
实验装:如图所示。
收集方法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CO2能溶于水).
验满与检验方法
4 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收集方法
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用的实验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确定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
对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分析
对实验室收集气体的装置分析
【实验】 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现象:蜡烛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CO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溶解。
结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该沉淀能溶于二氧化碳水溶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操作1:向两支盛有2mL.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
现象:无明显现象。
操作1I:向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现象:溶液变成红色。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5 二氧化碳的应用
巩固提升
1.有M、N、X、Y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M
N
X
Y
反应前/克
2
20
34
0
反应后/克
2
38
0
16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生成的N、Y的质量比为9:8????????????????????D.?M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2.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A.?加入药品????????????????????????????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满
3.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4.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7.2g水,则柠檬醛中(????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含有的元素无法确定
5.化学式CO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B.?
C.?????????????????????????????????????????????????????D.?
6.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A???????????????????????????????????????????B.?B???????????????????????????????????????????C.?C???????????????????????????????????????????D.?D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
12
m
8
14
A.?? 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4:1?
D.?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12 g
8..用活性炭、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的化学式填空:
(1)有毒的气体:________。
(2)能用于灭火的气体________。
(3)可用来作最清洁燃料的气体________。
(4)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________。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
(6)可用作冰箱去味剂的是________。
9..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矿物燃料。
(1)用来驱动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主要是从石油中根据不同沸点范围分馏出来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石油分馏的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矿物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完全燃烧的主要产物是________,还含有硫等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________。
(2)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而又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①近年来一些省市开始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可利用农作物发酵制得,农作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写出葡萄糖转化为乙醇(C2H5O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氢气是一种未来理想的能源。现在通过生物法制得的氢气中混有CO2、O2和水蒸气等,氧气的体积分数通常为60%~90%。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灼热的Cu丝和干燥装置。该除杂方案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10.蜂蜜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营养品。表中是某品牌蜂蜜外包装上标识的“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1500kJ
18%
蛋白质
0g
0%
脂肪
2.0g
3%
碳水化合物
72g
24%
钠
30mg
2%
(1)表中的“钠”是指钠________(选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2)服用蜂蜜可有效补充人体所需能量,所提供能量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麦芽糖(化学式为C12H22O11)是蜂蜜中的一种碳水化合物,它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下转化:C12H22O11+X=2C6H12O6 ,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为________。
(3)若A中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装置B中观察到蜡烛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答】物质M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故D正确不合题意;
物质N的质量增加:38g-20g=18g,X的质量减少:34g-0g=34g;
物质Y的质量增大:16g-0g=16g;
因为反应物为X,生成物为N和Y,那么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该反应生成的N、Y的质量比为:18g:16g=9:8,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解答】A.向试管内加入药品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用手紧握试管,如果烧杯中导气管口出现气泡,那么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在进行验满时,应该将燃烧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能深入瓶内,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答】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太小,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太少,因此只有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的石灰水压入空气,直至出现白色沉淀,这才能说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故A正确,C、D错误;
不能用嘴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因为人呼出的气体包含二氧化碳气体,即使出现白色沉淀也不能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
故选A。
4.【解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22g×1244=6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7.2g×218=0.8g;
那么山茶油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6g+0.8g=6.8g;
因为6.8g<7.6g;
所以柠檬醛中肯定含
有碳和氢,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选C。
5.【解答】A.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12×1):(16×2)=3:8≈1:3,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二氧化碳分子中,氧原子和碳原子不是孤立的,应该是碳原子一手拉一个氧原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解答】A.在实验室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稀硫酸,故A错误符号题意;
B.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固液常温型”,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时,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解答】A、由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知,m=2+1+16+16-12-8-14=1,Y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不参与反应,不符合题意;
B、X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Y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没参与反应,Z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W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该反应为Z+W→X,为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16-8):(16-14)=4:1,符合题意;
D、 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10g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解答】(1)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化学式为CO;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可用于灭火,化学式为 CO2 ;
(3)氢气是最清洁燃料,化学式为 H2 ;
(4) 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 O2 ;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化学式为 N2 ;
(6)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可用作冰箱去味剂,化学式为C。
故答案为:(1)CO;(2) CO2 ;(3) H2 ;(4) O2 ;(5) N2 ;(6)C。
9.【解答】(1) 石油分馏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矿物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完全燃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因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二氧化硫;
(2)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 酒化酶__ 2C2H5OH+2CO2↑ ; 通过灼热的铜丝时,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 ,且灼热的氧化铜会与氢气发生反应,所以方案不正确;
故答案为:(1)物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硫;(2) C6H12O6 酒化酶__ 2C2H5OH+2CO2↑ ; 不正确;通过灼热的铜丝时,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 。
10.【解答】(1) 表中的“钠”是指钠元素;
(2) 蜂蜜中提供能量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或糖类;
(3)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及个数为:碳12、氢22、氧11,反应后为:碳12、氢24、氧12,则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 H2O ;
故答案为:(1)元素;(2) 碳水化合物(或糖类) ;(3) H2O 。
11.【解答】(1)仪器① 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利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为氢气或氧气。
(3)若A中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装置B中观察到蜡烛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或不支持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