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一单元总复习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太阳辐射
大气和地面的反射散射34%
大气吸收19%
地
面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
大气辐射
射向地面
射向宇宙空间
地面反射
地面吸收47%
地面增温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95%
对流层的能量
直接来自地面辐射,
间接来自太阳辐射
大气上界
“太阳照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大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削弱作用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宇宙空间
保温效应
直接
热源
直接
热源
读“大气温室效应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
辐射
(2)B表示
辐射,易被大气中的
_
和
__
__吸收,使大气增温,因此
是对流层的直接热源。
(3)C表示
辐射,它补偿了
,因此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4)当前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导致全球变暖,其主要人为原因是
。
地
面
大气层
射向宇宙空间
A
B
C
太阳
地面
水汽
二氧化碳
地面
大气逆
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燃烧矿物燃料、破坏森林
(5)请将热量传递的各个环节按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
①地面辐射
②地面吸收
③大气逆辐射
④大气削弱作用
⑤太阳辐射
⑥大气吸收
⑤④②①⑥③
【练习】
高
低
低
高
高
低
热力环流规律总结
气压变化
大气运动
垂直方向
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近地面的冷热
(受热上升,受冷下沉)
水平方向
等压面的凸凹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高压到低压
B
A
C
受热
八、热力环流
.
.
.
.
.
.
.
A
B
1
2
3
4
5
(1)以上各点,海拔高度相等的是 。
气压值相等的是 ;
(2)3、5两点, 点气压高, 点气压低
(3)A、B两点, 点气流上升, 点气流下沉
(4)用“→”画出图中A、B、3、5四点热力环流。
(5)A、B两点, 点受热, 点冷却
地 面
等高面
等压面
1、2、4
2、3、4、5
5
3
A
B
B
A
【练习】
G
G
地面
A
B
C
受热
冷却
冷却
D
D
2.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
近地面热低冷高;
水平气压差异
▲大气垂直运动的根本原因:
等压面的判读P导44
4.同一水平面上,凸高凹低。
1.在垂直方向上,海拨越高,气压越低。
D
低
G
高
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风
风
风
风
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3、海拨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
(1)城市风
城市
郊区
郊区
热
冷
冷
高
低
低
高
低
高
3、实例
不良影响:城市上升的气流把污染物带到郊区,然后通过地面环流回到城市
重污染工业企业----下沉距离外;
对策:
绿化带
重污染工业
卫星城----城市风环流外
绿化带----
----城市风环流内或气流下沉处
(2)海陆风
陆地
海洋
白天地面吹海风
(2)海陆风
陆地
海洋
晚上海边吹陆风
谷风
山风
(3)山谷风:
坡
坡
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常见的热力环流
a、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b、海陆风
c、山谷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
地面摩擦力
大气作水平运动所受作用力
二力平衡,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高空)
三种力共同作用下,风向斜穿等压线
(近地面)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九、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读等压线图,回答A点近地表风向V的形成过程:
(1)F1是_____________力,它垂直
于_______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2)F2是__________力。
(3)F3是__________力。
(4)本图位于____(南/北)半球,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0
985
990
995
·
A
V
F1
F2
F3
【练习】
水平气压梯度
等压线
地转偏向
摩擦
南
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风向左偏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D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C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B
地转
偏向力
A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十、大气环流的形成
0?
30?N
60?N
90?N
(1)只考虑A
——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30°N
60°N
90°N
0°
低纬上空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2)考虑A、B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0°N
0°
60°N
90°N
30°S
60°S
90°S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近地面的风总是从
高压吹向低压
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特点: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七压六风
三低四高
(3)考虑A、B、C——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2、就北半球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
1、气压带、风带随____________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太阳直射点
点南带南
点北带北
一月
七月
(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60°N
30°N
亚
欧
大
陆
洋
大
西
洋
太
平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印度)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冬
夏
冬
夏
——形成季风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A
【练习】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C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2)图中B处是_______风带,它是______环流的组成部分。
(3)C所处的风带,吹_____风,气流来自_________气压带。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A处是_________气压带,它是______因素形成的。
(5)由图可看出,有一个气压带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它是___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冬
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东北信
低纬
西北
副热带高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
副极地低
动力
D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练习】
(1)乙图是南半球____季节,此时为___月(1月或7月),
①处风向是_____风,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的高气压中心名称为_________,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②处风向是_____风,其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A
B
C
D
冬
7
西南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练习】
①
②
赤道
低气压带
副热带
高气压带
副极地
低气压带
极地
高气压带
大洋
东侧
大洋
西侧
大陆西部
大陆内陆
大陆东部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0
10
20
30
40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70
60
90
0
10
25
35
50
70
90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一般规律性
(以北半球亚欧大陆为例)
十一、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的判断:
终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
干湿季交替
全年高温
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
终年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终年温和湿润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年雨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终年严寒少雨/酷寒少雨
北半球
6、7、8月气温高
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热带气候
最冷月>15℃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和温带
最冷月0~15℃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0℃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以温定带
以温定位
年雨型
年雨型
少雨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以水定型
类型
冷锋
暖锋
锋面符号
天气
特征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降水时间、强度
降水位置
天气实例
单一暖气团控制,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阴天、雨/雪、大风、降温等
连续性降水或雾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单一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和湿度上升、天气转晴
时间短,强度大
时间长,强度小
主要在锋后
锋前
北方夏季暴雨、冬季寒潮、春季沙尘暴
“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二、锋面系统与天气
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锋是___锋(冷、暖)。
(2)A地气团性质为____,
B地气团性质为____。
(3)锋面需要24小时移到A地,那么A地未来48小时内天气将如何变化?
冷
暖气团
冷气团
24小时后可能出现阴天、下雨
、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随后雨过天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湿度降低。
【练习】
西
东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为
锋示意图,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方向是
。
(2)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
(前、后)
(3)该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
原因是
。
(4)各种锋面附近天气的共同点是
。各种锋过境
后天气的共同点是
。
暖
自西向东
前
雨过天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受单一暖气团的控制
有云、雨天气
天气转晴
【练习】
图中锋面移动速度
是30千米/小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锋是
锋,判断依据是
。
(2)锋面什么时间将会移到城市上空,预报24小时后该城市的
天气:
。
(3)某医院救治的128例脑溢血患者中,有116例是锋面过境时发生的。肺结核病人咳血,特别是婴儿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在锋面过境时发病率很高,为什么?
冷
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
锋面过境,出现雨、雪天气
气温突然下降,对老人和婴幼儿不利,易患感冒、肺炎。冷锋过境气压变化大,易造成脑溢血。
【练习】
气压
气温
6
7
8
9
10
11
12
13(日)
00C
-50C
50C
100C
150C
200C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百帕)
读图分析该地曾受什么锋面天气的影响?
【练习】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水
平
气
流
北
半
球
南半球
垂直气流
天气状况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逆
顺
顺
逆
辐合
(北逆南顺)
辐散
(北顺南逆)
上升
下沉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长江流域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冬季北方干冷
阴雨
晴朗、干燥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十三、气压系统与天气
【练习】读下面的北半球某天气系统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
??
,实线箭头表示???
???。
(2)从气压状况分析,A表示???
????,B表示???
????。
(3)从气流状况分析,A表示?????
?,B表示?
??。
(4)一般情况下,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当B过境时,
常出现天气??????
。
(5)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风,反气旋的
东部吹??????风。
气压梯度力
气流运动方向
反气旋
气旋
高压中心
晴朗
阴雨
西北
东南
低压中心
【练习】读北半球锋面气旋图,回答问题:
图中P1、P2、P3表示三条
等压线数值,由大到小排列
的是
。
(2)若冷暖锋都能带来降水,
那么甲、乙、丙、丁四点中
正在降水的是
和
。
(3)甲乙相比气温高的是
。
(4)未来几天内,A处将经历
锋过境,之后
气团占领
该地,气温将
。
P3>P2>P1
甲
丁
乙
冷
冷
下降
十四、全球气候变化
划分阶段
时间
主要研究方式
地质时期
距今1万年前
地质考古
历史时期
近1万年以来
历史记载
近现代
近一两百年
观测记录
冰期: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
间冰期: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
(2)地质时期气候特点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第一次
元古代震旦纪大冰期
第二次
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第三次
新生代第四纪大冰期
(1)三次大冰期
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
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中生代以干旱为主,
新生代以湿润为主。
温暖期
寒冷期
①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
②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2)影响:
①温暖期:冰盖缩小,海平面上升,热带亚热带范围扩大
②寒冷期:农作物歉收或绝收
(1)历史时期气候特点: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两次较大的波动
3.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①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②陆地降水量显著变化
①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
②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1)近现代的气候变化特点:
(2)影响:
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
的影响
增加资源利用难度
影响生产领域
危害人体健康
改变原有生态系统
加剧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