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课堂——第三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综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双休课堂——第三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综合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12-11 20: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双休课堂——浙教版九年级(下)科学同步测试卷(七)
人的健康与环境(综合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2分)
1.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是吞噬细胞和体液的杀菌作用;第三道是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的清除病原体作用。这三道防线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第一道 B.第二道 C.第三道 D.第一道、第三道
2.有种种不适,而上医院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没有较好的办法来治疗,这种状态称为………………( )
A.健康状态 B.亚健康状态 C.疾病状态 D.以上三者都不是
3.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由抗体引起的免疫
4.发生白化病、先天愚型等疾病的原因是…………………………………( )
A.病原体侵入 B.有毒物质影响 C.免疫力降低 D.遗传物质变化
5.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预防狂犬病的措施之一是注射狂犬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狂犬病毒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的基本结构
B.注射到人体的狂犬疫苗属于抗体
C.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传染源 D.注射狂犬疫苗让人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6.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它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有长有短 D.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所有病原体
7.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属于非传染性疾病的是………( )
A.高血压 D.流感 C.非典型肺炎 D.乙型肝炎
8.恶性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是…………………………………………( )
A.快速分裂,能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 B.不间断地分裂
C.不间断地分裂,局限于原发部位 D.不间断地分裂,能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
9.我国每年死于肺结核的儿童居各类传染病之首,为加强防治,一旦发现患者,立即给他打针吃药,隔离治疗,再对病人的房间和用具进行消毒,并给接触病人的人进行预防注射,这些措施分别属于预防传染病的……………………………………………( )
A.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C.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10.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 )
①特异性免疫 ②非特异性免疫 ③自然免疫 ④人工免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狂犬病、狂犬、狂犬病毒分别属于下列什么概念………………………( )
①传染病 ②易感人群 ③病原体 ④传播途径 ⑤传染源
A.①③⑤ B.①⑤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12.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指:①患者;②患者衣物;③患者粪便;④肝炎发病区;⑤病毒携带者。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③ D.①⑤
13.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大量的免疫淋巴细胞死亡。因此,艾滋病患者往往会患正常人群中极少见的疾病,这表明艾滋病患者基本丧失……………( )
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B.人工免疫功能 C.特异性免疫功能 D.免疫功能
14.报载2003年5月广东已取得研制抗非典药品的成功:将非典病人的SARS病毒灭活(杀死)后注人马体内,使马体内产生SARS病毒的抗体。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SARS病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15.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功能的是……………………………………( )
A.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B.识别、清除体内异常细胞,防止肿瘤形成
C.抗体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D.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
16.从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来看,一个“非典”病人,病前和病中分别属于…………( )
A.易感人群和传染源 B.易感人群和病原体
C.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D.传播途径和传染源
17.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感病毒是抗原,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B.注射流感疫苗后体内产生了抗体,抗体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C.再次流行时的流感病毒与之前注射的流感疫苗可能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18.如果用右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表所示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A
染色体
DNA
基因
B
光合作用
同化作用
新陈代谢
C
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D
细菌
真菌
分解者
19.科技部在2009年5月19日发布的《甲型HlN1流感科研进展摘要》中指出:5月6日,加拿大完成3个甲型HlNl流感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工作,这是世界上首次完成对这种新病毒的基因测序,将为研制疫苗打下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免疫角度看,甲型HlNl流感病毒是一种抗体
B.甲型HlNl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C.对已确诊的甲型HlNl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控制传染源
D.通过注射甲型HlNl流感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属非特异性免疫
20.已知小明、姐姐、母亲和父亲四人,用B型的血清检查血型时,只有父亲和姐姐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用A型血的血清检查血型时,只有母亲和姐姐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姐姐和小明的血型依次为………………………………………………………( )
A.O AB B.AB O C.AB B D.AB A
21.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抗病毒的物质——干扰素,它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在人患了病毒性肝炎或严重的流行性感冒时,可以用干扰素来治疗。以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用干扰素治疗时,属于( )免疫,干扰素是不是抗体…………………………………………( )
A.自然 不是 B.人工 不是 C.人工 是 D.自然 是
二、填空题(除第22题每空2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23分)
22.汶川震灾大批伤员需要输血抢救,当地库存血供不应求,各族人民踊跃献血,确保灾区供血。请回答下列有关血型和输血的问题:
(1)人的AB0血型由红细胞膜上________决定的。
(2)输血前必须先要检查________的血型。在缺乏同型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输入少量的异型血,决定异型血之间能否输血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
(3)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0血型各不相同,丙、丁的红细胞能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问:甲的血型是________,丁的血型是________。
23.2009年3月底,甲型HlNl流感在墨西哥暴发,并迅速向全球蔓延。我们应了解相关知识,积极做好防范工作。
(1)甲型HlNl流感病毒属于该传染病的________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疫情发生后,卫生防疫部门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进行检疫检查、对机场和车站进行消毒。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来看,这些措施属于________。
(3)如果能研制出相应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则能有效控制甲型HlNl流感的蔓延。从获得免疫的方式看,接种该疫苗属于________免疫。
24.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等三位科学家,这三人“解决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进行完整复制,如何免于退化。其中奥秘全部蕴藏在端粒和端粒酶上。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olomerase)是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能引发衰老和癌症。端粒也被科学家称作“生命时钟”,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他们发现的端粒酶,在一些失控的恶性细胞的生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大约90%的癌细胞都有着不断增长的端粒及相对来说数量较多的端粒酶。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癌症细胞利用端粒酶支撑自己无控制地“疯长”。科学家正在研究是否能用药物遏制端粒酶,从而治疗癌症。阅读上述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癌症是一种________性疾病。
(2)染色体之所以能够起到遗传作用,主要是由于染色体上具有一种称为________的遗传物质。
(3)在新细胞中端粒被科学家称作“生命时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资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自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甲型HlNl流感疫情以来,疫情已经从墨西哥、美国等美洲国家迅速向欧洲、中东和大洋洲等地蔓延。
资料二:预防甲型HlNl流感的个人防护措施有:避免接触肺炎或流感样症状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室内保持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情况。
资料三:对付流感疫情的最佳“武器”是使用抗流感疫苗。甲型HlNl流感疫情肆虐之际,当时各国科学家加紧研制相应疫苗,其中核心的病毒“候选株”最早于2009年5月中上旬培育而成。请回答:
(1)从资料可知,引起甲型HlNl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__。与大肠杆菌相比,它没有________结构,其主要由________外壳和________组成。
(2)构成甲型HlNl流感在全球蔓延流行的三个环节分别是________、传播途径、________。
(3)上述资料提到的相关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
(4)注射疫苗可使人体获得________性免疫。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26.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科学实验。实验于1881年5月5日开始:把24只绵羊,用毒性已经削弱的病原菌进行注射感染,用另外24只绵羊不注射进行对照。5月17日,注射过病原菌的绵羊又一次注射毒性较强的病原菌,绵羊仍健康。5月31日,巴斯德当众用毒性很强的病原菌来注射所有绵羊,6月2日,实验见分晓了,结果是:再次受病原菌感染的24只绵羊都很正常,而用来对照的24只绵羊都死了。
(1)此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5月5 日和5月17日注射的病原菌起了________作用。
(3)实验组绵羊不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7.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处理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疽
请分析回答:
(1)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炭疽病病原体不同于艾滋病病原体的结构在于________________。
(3)为防止炭疽在人群中的流行。美国卫生部门加强了对邮件等物品的检疫,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采取这一措施属于________。采用把病畜尸体烧毁或深埋,这属于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
(4)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病原体毒性减低,称为________,它不具备感染性,经注射后,使家畜获得免疫,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 (填“人工自动免疫”或“人工被动免疫”)。
四、综合分析题(每空l分,共I7分)
28.美国疾控中心证实,在墨西哥导致数十人死亡的猪流感病毒与在美国导致数十人染病的病毒都是甲型HINl型。但美国的病例比较温和,无死亡病例。世卫组织强调,通常情况下,儿童和老人更容易遭到流感病毒感染,但此次墨西哥发现的流感病毒感染者大多为年轻人,这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目前国内出现了零星的甲型HlNl流感病例.但由于发现的都是输人性病例,山东省报告中国内地第二例输入性甲型HINl流感确诊病例后,河北省卫生厅紧急部署追查乘坐D41次列车甲型HINl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全力开展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重点对在第七号车厢或曾到第七号车厢的乘客进行追踪排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1)根据甲型HINl流感传播方式属于________传染病。甲型HlNl流感病毒从传染病角度来说属于________,它形体很小,________ (选填“具有”或“没有”)细胞结构。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对于山东省报告的中国内地第二例输人性甲型HlNl流感确诊病例来说,则他在感染上这种病毒前属于________,感染上这种病毒后属于________。
(3)2009年3月墨西哥发现第一例甲型HINl流感感染病例以来,其后短短的几天全球陆续发现大量的此病患者,这说明此病具有________性。
(4)我国四川发现第一例甲型HINl流感病例后,马上隔离被感染者,这种做法属于________,并且要求对被污染日常用品、餐具等进行消毒处理,这种做法属于________。专家建议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门戴上口罩,这种做法属于________。
(5)甲型HINl流感病毒从免疫角度来说属于________,它能促使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________。而这种免疫为________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6)痊愈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则说明这种病具有________的特点。
(7)甲型HINl流感到目前为止已有减毒疫苗生产,所以能有效地进行人工________ (填“主动”或“被动”)免疫进行预防,讲究个人卫生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方法。
(8)甲、乙、丙、丁四个人具有不同的血型,已知乙的血清中无抗B凝集素;若采用异型输血,甲的血液不能输给其他三人,而丁可以给其他三人。则乙的血型是________型。
试卷答案
第三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综合卷)
1.C 2.B 3.D 4.D 5.D 6.D 7.A 8.D 9. A l0.D ll.B l2.D l3.C l4.A l5.D 16.A l7.D l8.B l9.C 20.B 21.A 22.(1)凝聚原种类 (2)献血者和受血者 供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3)O A 23.(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3)人工(人工自动) 24.(1)细胞 (2)DNA (3)控制细胞分裂次数(意思对即可) 25.(1)病毒 细胞 蛋白质 核酸 (2)传染源易感人群 (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室内保持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4)特异 26.(1)免疫 (2)抗原 (3)机体内产生了抵抗病原体的抗体 27.(1)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后,体内已产生相应抗体 (2)炭疽病病原体为细菌,为原核细胞,艾滋病病原体为病毒,无细胞结构 (3)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4)疫苗 人工自动免疫 28.(1)呼吸道 病原体 没有 蛋白质 DNA (2)易感人群 传染源 (3)传染 (4)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5)抗原抗体特异性 (6)免疫 (7)主动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