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百家争鸣(授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13 19: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春秋战国
西 汉
宋 明
明 清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出现.比较成熟
立为正宗.成为主流
吸收佛道.形成理学
受到质疑.地位不动
儒家思想
1.1 百 家 争 鸣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在此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政治、经济变革引起思想学术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
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面对社会剧
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法与方案
3、阶级关系上: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战国时秦国君。
怎样的治国之道才能使我国更强盛呢?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儒、道、法、墨四派各自从自身立场出发,提出了哪些治国思想?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名人档案]
孔子
儒家1号人物:孔子
“有教无类”、全面发展观
教育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
靓名: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生卒:
鲁国(今山东曲阜 )
籍贯: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
成分: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头衔:
教书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主要工作:
孔子的思想:仁、礼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人与人关系
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曰:恭、宽、信、敏、惠。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拱)之 --政治关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孟子的思想: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明确大丈夫气节;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
——《孟子》
孟 子
儒家学派
“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
舟。”
制天命而用之
——天人关系
荀 子
荀子的思想:
天行有常
儒家学派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 思想
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道德伦理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仁政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名人档案]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约前600年左右—
前470年左右
楚国
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
道家创始人;“中国哲学之父”
《道德经》
道家1号人物:老子
靓名:
生卒:
籍贯:
从政经历:
头 衔:
代表作: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
治国思想:
道家: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哲学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弱者道之用”
“柔弱胜刚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为无为,则无不治”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治国思想
道是世界之本
朴素辩证法
方法论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名人档案]
个人气质:
庄子。名周,字子休
约前369年—前286年
宋国
爱好隐居,不轻易出国
不慕功名,无意仕途, 拒绝高官应聘(楚相)
著述立说
《庄子》
潇洒飘逸、崇尚逍遥
道家2号人物:庄子
靓名:
生卒:
籍贯:
出国经历:
从政经历:
主要工作:
代表作:
庄子妻死,庄子鼓盆而歌
请你给下列四幅漫画各取一个标题(要求四个字)
以柔克刚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庄周梦蝶
考考你的眼力
[名人档案]
代表作:
韩非
约前280-前233
韩国
因秦王之邀到秦,却遭同学李斯暗算
虽有心变法图强,但却遭韩王冷落
《韩非子》
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贵族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靓名:
生卒:
成分:
籍贯:
头衔:
从政经历:
出国经历:
考考你的眼力
漫画一:
漫画二:
漫画三:
漫画四: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智子疑邻
⑴给以上四幅漫画注入一个成语。 ⑵以上四幅漫画反映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要勤劳、诚实、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不感情用事……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不亡之术也。”
将“法”、“术”、“势”糅合为一
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主张改革,与时俱进
治国思想:
法家: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名人档案]
代表作:
墨家1号人物:
墨子
墨子,名翟
约前468—前376
鲁国
平民,小生产者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
培养弟子、反对兼并战争
《墨子》
靓名:
生卒:
成分:
籍贯:
头衔:
主要工作: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治国思想:
墨家:
兼爱
非攻 非乐
非命
尚贤 尚同 节用 节葬
主张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治国思想:
墨家:
刻苦俭朴
自我牺牲
讲求功利
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不分贵贱,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政令.思想.言行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爱是相互的
精神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墨子说:我兼爱,非攻;
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抓了。
如果你是当时秦国的国君,面对如此众多的主张,你会采用哪家的思想?
为什么?
“百家争鸣”历史影响:
1、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诞辰2558年,2007祭孔大典9月28日在孔子故里举行。本届孔子文化节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 。本届文化节首次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被媒介认为是中国大陆祭孔规格的大幅度提高。
——摘自《中国新闻网》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说:“我受中国的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家中挂着孔子画像,以示崇敬。伏尔泰甚至自喻是“孔门弟子”。
在新加坡儒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廉政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
世界看孔子
世界看老子
老子天下第一
《道德经》英文版
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老子》哲学对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尤其对医治一战后德国的精神创伤,起了重大作用。
讨论思考: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思想对现代中国仍具有借鉴意义?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
以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重视人才、严于律己等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儒家:
道家:
案例·展示
现在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水电
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
电。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
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
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法家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墨家:
这是不应该的,反对浪费,提倡节约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态度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摘自胡锦涛 《十七大报告》07年10月15日
胡锦涛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C.甲—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儒
B
练习:1、辨别各派思想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体现的是一种:
A. 忠君思想 B.王道思想
C.民本思想 D.阶级调和思想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C
A
4.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思想不感兴趣
C
一次,高一(X)班班主任因公出差,由于时间较长,学校决定在你们班的任课老师中聘请一位代理班主任。
学以致用
校长考虑在孔子、老子和韩非三人中选一位能力突出的老师出任。为公平公正起见,校长决定在你们班进行民意调查。
你作为这个班的学生,最希望谁出任?
你觉得他能胜任吗?请说明理由。
民意调查
孔子: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倡文明礼仪,
教学方式上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韩非:加强班级的纪律建设,严格惩罚违纪现象和
违纪同学,奖励成绩优秀和对班级有功的同学;
老子:主张顺应自然,让学生的实行自治和自我管
理,用超功利的心态对待考试和成败,让违纪或不
爱学习的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悔悟。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 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老子
尊敬师长,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廉正、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以不变应万变
思想渊源
礼治文明、有教无类
“非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法治
无为而治
当今的思想观点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治国思想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适用时期
最终归宿
以德治国
无为而治
以法治国
兼爱非攻
汉武帝时期形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严刑峻法为补充,兼采道家合理思想的治国模式
动荡年代、军阀割据时期
动荡结束之初,恢复生产、稳定民心、巩固统治
适宜于国家稳定,走上正规时期
在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
连连看
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