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竞赛试题
(满分为100分,时间为45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计50分)
1.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作品。
2.在《苏维埃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___________。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成长的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
“造反者”_________,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3.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____________。
4.《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5.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的___________,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___________,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___________,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会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___________……
6.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_____________听指挥;二是不拿_____________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_____________。
7.苏区人人都叫他老徐,“人生五十岁始”的是_____________,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毛泽东另一位老师杨昌济的女儿_____________,是毛泽东的妻子;1930年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
8.红军大学的校长是_________,他以__________________创始者著称。林彪;短促突击战。
9.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____,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_____________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_____________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_____________,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0.红军剧社的节目可以说是一种____________,共同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中心主题: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计15分)
1.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9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
A、53周年
B、63周年
C、73周年
D、83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三、简答题。(18分)
1.
红军游击战的口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段阅读。(17分)
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它比蒋介石在南京或上海发动的政变,或者共产党占据广州的情况,其流血和笨拙程度都不知要低多少。起事计划事先一点也没有泄露给敌方。到十二月十二日早晨六点钟,整个事件就已经结束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了西安。蓝衣社特务在睡梦中惊起,被缴了械,逮捕起来;几乎整个参谋总部人员都在西安宾馆的住处遭到包围,关了起来;邵力子省主席和警察局长也成了阶下囚;西安市警察向兵变部队投降;南京方面的五十架轰炸机和飞行员在机场被扣。
但是逮捕总司令却流了血。蒋介石下榻在十英里外着名温泉胜地临潼,把所有其他客人都驱赶一空。张少帅的卫队长、二十六岁的孙铭九上尉午夜前往临潼,他在半路上带上二百名东北军,清晨三点钟开车到临潼郊外。他们在那里等到五点钟,第一辆卡车载着十五个人开到宾馆门口,被岗哨喝止,就开起火来。
东北军这批先遣人员的增援部队马上开到,孙上尉率部进攻总司令住处。警卫人员猝不及防,没有久战,不过有足够时间让吃惊的总司令逃跑。孙上尉到蒋介石的寝室时,他已经逃跑了。孙率部搜索,爬上宾馆后面的白雪掩盖、岩石嶙峋的小山。他们马上就发现了总司令的贴身仆人,接着不久就找到了总司令本人。他只穿着睡衣睡裤,外面披着一件长袍,赤裸的手脚在急急忙忙爬上山时给划破了,嘴里也没有假牙,身子索索地在寒冷中哆嗦着,躲在一块大岩石旁的小洞里——这块大岩石是长城建造者秦始皇陵寝所在地的标志。
1.
上述文字所记载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分)
2.
作者认为:“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你认为高明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使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这一事件的领导者去西安的本来目的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发生了转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你能说说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埃德加?斯诺(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作品。
2.
在《苏维埃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毛泽东。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成长的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
“造反者”周恩来,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起义,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3.
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
贺龙
。
4.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5.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的??????徐海东?????,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朱作其???,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老李????,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会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6.
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不拿_贫农_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归公。
7.
苏区人人都叫他老徐,“人生五十岁始”的是
徐特立
,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毛泽东另一位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
,是毛泽东的妻子;1930年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
8.
红军大学的校长是林彪,他以短促突击战创始者著称。
9.
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0.
红军剧社的节目可以说是一种杂耍表演,共同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中心主题:抗日和革命。
二、选择题。
1.
D
2.
C
3.
D
4.
B
5.
B
三、简答题。
1.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2.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3.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4.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5.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语段阅读。
1.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2.(1)起事计划事先一点也没有泄露给敌方。(2)行动迅速。
3.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蒋介石的狼狈,反映了他的色厉内荏。
4.剿共;因为他们发现①.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②“剿共”这件事情可能要继续好几年;③
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抗日是不可能的;④
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消耗兵力,土崩瓦解。
5.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资料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谁?他记录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所见所闻?
答: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3.《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4.《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2)
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5.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重新分配土地,
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6.《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7.《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与此相关的内容重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8.斯诺探求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以及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斯诺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9.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0.《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11.简述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年轻领导人的采访反映出中国当时怎样的面貌?
答:斯诺对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领导人的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斯诺所说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12.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毛主席是“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13.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及其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热忱;第三:革命干部中的人才特别精干、英勇和忠诚。
14.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哪几本书?
《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
15.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毛泽东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哪三本?
答:《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议,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16.毛泽东在幼年时是怎么把家分成两个“党”的?
答: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17.毛泽东主席认为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他指出有三个条件可以保证战争的胜利,请写出三个条件。
答:(1)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3)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在这三个条件中,主要条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
18.一九一一年第一次革命的“精神之父”是哪两个人?
答:康有为、梁启超。
19.对周恩来的评价:
周恩来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终愉快乐观!
他,既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又是红军普通的一员!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
20.作者对周恩来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21.斯诺认为周恩来是个“狂热”分子的原因是什么?
答: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的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22.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
答: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并与26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1925.1926.1927年进行了北伐,1927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1931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
23.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一、天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24.朱德的特殊战术。
答:(1)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2)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3)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
25.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26.简述斯诺听到的的贺龙的革命经历。
答: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性格急躁,但是他很谦虚。贺龙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贺龙是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27.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
③他出身于贫苦家庭,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他的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贺龙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他并不是无知人。
28.贺龙参加革命的起因: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以前,他还效力于武汉国民政府。但是国民党军阀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制造农民大屠杀,不仅杀害共产党,而且杀害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学生,这是贺龙才毅然投向共产党。
29.贺龙参加革命后的经历: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伤病员。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它的生活也跟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虽然性格急躁但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30.简述斯诺怎样看待杨虎城的当过土匪的经历?
答: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这样的假定在中国式不适用的。因为在中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翻翻中国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有些极能干的爱国志士,都曾一度被人贴上土匪的标签。杨将军反正在大多数外国传教士中间名声不佳,因此他不可能真的是一个坏人。他的革命历史,说明他原来是个粗鲁的农民,可能一度有过崇高的梦想,要大大改变自己的世界,但是他掌握了权利以后,却也没有找到什么办法。
31.简述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32.简述一下“白匪”与“赤匪”的含义?
答: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国民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进行活动的。赤匪用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游击队,赤匪是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
3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答:①
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34.在长征中,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35.红军进行长征的起因是什么?
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36.长征的路线:长征的中央红军经过了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11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37.为什么说红军的长征是撤退而非溃退?
答:因为红军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力量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38.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9.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答: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40.1928年,毛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又添了八项是什么?
答: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七、买东西要付钱
八、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家要远。
41.红军胜利的渡过大渡河,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1)吸收历史经验,石达开在渡河时贻误战机,红军抢夺先机。
(2)军民一心,和彝族,苗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们的帮助。
(3)红军探查地形,发现渡船,作战英勇,击退敌军,到达彼岸。
(4)红军信心坚定,行动迅速,强夺泸定桥,使红军过了大渡河,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
42.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答:当时在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出发前在臂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43.在紧急状态下,苏区教育制度分为哪三部分?
答:第一部分是学校,都是苏维埃办的;
第二部分是军队,是红军办的;第三部分是社会,是共产党
各组织办的。
44.红军剧社的作用?
答案:在于唤起农村中的亿万人民,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
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
45.为什么说苏区是个理想之地?
答案:要点,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与人和睦相处,
全国一片乌云的情况下,这里独存光明。
46.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答:第一,未与其他部队联
合,导致力量不足;第二,放弃了以前的运动战术,而采取
了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第三,蒋介石在围剿中采取新战术
和战略,加上国民党在数量和技术上处于优势地位。
47.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在军队内部,他们
要与哪两种错误倾向作斗争?
答:第一个倾向是要立即进攻
长沙,这是冒险主义;第二个倾向是要撤退到广东边界以南
去,这是退却主义。
48.红军为什么能在陕西苏区得到发展?
答:(1)西北地区
正持续三年饥荒(死亡和高税收笼罩整个地区)
,严重贫富不
均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对现存政府不满,迫切希望有人
带领他们走出饥荒,走向光明和自由。
(2)苏维埃的出现解
决了农民最迫切的问题:土地和税收。
分配土地(取消高利
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取得农民的信任,建立
了强大的群众基础,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在西北
苏区各种机构不断完善,建立自己军队、学校、医院,并发
行了能够在苏区流通的货币,大大稳定了市场经济,为红军
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49.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
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
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
中共中
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
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
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50.红军剧社的作用?
答:在于唤起农村中的亿万人民,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
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