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小数加法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_四__年级第_二__学期P39-40
教材分析
“小数加法”是沪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内容。本册教材先安排小数加法的学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认知矛盾,体会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再向小数减法迁移,明析小数加减法的算理,逐步构建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系统地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对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比较牢靠,同时在本册教材本单元较系统地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因此学生对学习小数加法有较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让学生亲历计算方法的获得过程,培养算法思维。
3、引导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一位小数加两位小数 、整数加小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预设
情
境
引
入
引入:明天要去春游活动拉,小伙伴去超市购物,春游做准备。
小胖: 饮料 3.4元
小巧: 面包4.75元
小丁丁:果冻2.25元
根据情境,学生提问。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小胖和小巧一共花了多少元?
小胖和小丁丁一共花了多少元?
小巧和小丁丁一共花了多少元?
三人一共花了多少元?
小胖比小巧多花了多少元?
……
解决问题。
小胖和小巧一共花了多少元?
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 3.4+4.75=
揭题:小数加法
1.口答
2.同桌讨论
3.集体反馈
学习习惯:
认真观察、倾听,积极回答
教学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将小数的计算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物要花的钱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探究算法
一.算一算,小胖和小巧一共花了多少元?
1.估算。
去尾法:3.4元看作3元,4.75元看作4元,一共是7元。
进一法:3.4元看作4元,4.75元看作5元,一共是9元。
一共花了大约在7元~9元之间。
2.独立尝试计算:3.4+4.75=
3.交流理解算法。
预设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 3+4=7 (元)
4+7=11(角)
0+5=5(分)
7元+11角+5分=8.15元
b 3.4
+4.75
8.15
C 3.4
+4.7 5
5.0 9
4.归纳小数加法计算方法。
二.算一算小巧和小丁丁一共花了多少元?
1.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2.展示学生作业,互相交流。
3.完整小数加法计算规则。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时,运用小数性质将计算结果化简,把“0”去掉。
口答
独立完成
交流反馈
讨论归纳
独立完成
交流反馈
总结方法
学业水平:
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习惯:
认真观察、倾听,积极回答,同桌合作,共同讨论
学业水平:
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意图:通过独立尝试,方法反馈,方法比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巩
固
提
升
1.小算手(竖式计算)。
57.72+27.58=
26+60.74=
2.小法官。
①计算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末位对齐。( )
②两个一位小数相加,和是两位小数。 ( )
③
1835155715000
( )
( )
小能手。73660-91249500
①0.4+0.40的和是( )
A. 0.44 B. 0.8 C. 4.4
②买一支铅笔8角,一把尺2.4元,总共需要( )元。
A. 10 .4 B. 2.48 C. 3.2
③用米做单位计算8米6厘米+5米60厘米的正确算式是( )。
A.8.6+5.06 B.8.6+5.6
C.8.06+5.6 D.8.06+5.06
小评委。
小巧、小亚、小丁丁参加学校朗读比赛时,5位评委给他们评分:
小巧:9.9 10 9.8 10 9.3
小亚:9.8 9.9 10 9.7 9.4
小丁丁:9.6 9.9 9.9 9.6 9.9
评委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请你当当小评委,评出谁是第一名。
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
错题分析
学业水平:
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习惯:
认真观察、倾听,积极回答,同桌合作,共同讨论
教学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列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1.小数点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2.和的小数部分末尾有零时,运用小数性质将计算结果化简。
学习习惯:
认真观察、倾听,积极回答,同桌合作,共同讨论
教学意图:通过回顾课堂教学,更加深刻地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
3.4 小数点对齐
+4.75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计算
8.15 点小数点
化简
作业设计
1.完成数学书P40口算。
2.完成数学书P40竖式计算。
3.请自己编一个需要用小数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